愛伊米

被禁五年的《狗十三》,才是國產青春片應有的樣子

去年一部青春電影《狗十三》很熱門,在期間上映的眾多影片中,這部描繪青春期的《狗十三》似乎顯得有些“小清新”,格外搶眼。狗,是名叫愛因斯坦的狗,13,是名叫李玩的13歲少女。電影的故事圍繞一個13歲少女李玩的心路歷程展開,由於父母離異,李玩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瞭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電影中,父親希望透過一條寵物小狗完成與女兒的和解與溝通,李玩為狗取名“愛因斯坦”,暗潮湧動的青春因“愛因斯坦”意外走失,開啟了它洶湧又無奈的成長之路。

被禁五年的《狗十三》,才是國產青春片應有的樣子

如果你拿著中國特色的型別片“青春片”去衡量《狗十三》,那麼這部電影則一點也不像青春片。它避開了沉湎愛情,講述少女李玩以成熟敏感的心思看待情感與人際關係,又以稚嫩抗拒的心態對待成人世界,卻被愛綁架,被迫馴化,提前成年。

被禁五年的《狗十三》,才是國產青春片應有的樣子

影片原名是《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也就是李玩前後養的那兩條狗,但因為立項時被告知不能用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狗,才改成了《狗十三》。在曹保平看來,“狗十三”在語意以及象形文字上和影片想表達的味道更為貼切。但作為看過的觀眾,可以很肯定的說,被禁最為致命的原因,還是影片太過真實,一真實也就殘酷了,勢必挑戰某些人的神經。談及拍攝《狗十三》的初衷,曹保平坦言:“沒人注意到我們是在什麼時候突然長大,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是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被禁五年的《狗十三》,才是國產青春片應有的樣子

和大多數中國家庭一樣,李玩的家人認為人比狗重要,家庭永遠大於個體,男孩比女孩社會地位更高,少年人需要根據成年人的場合,時而當個小孩子只能聽話,時而當個小大人必須聽話,有自己的思想就是任性而為。在父權籠罩的陰影下,在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摧殘下,在中國式頑固暴力教育下,李玩終於磨平了稜角,失去了個性,當她猶豫著嚥下端在自己面前的狗肉時,她終於成了大人們眼中合格“懂事”的孩子,擁有了通往成人世界的通行證。

被禁五年的《狗十三》,才是國產青春片應有的樣子

而那個始終抱有質疑,擁有獨立人格,看清成人世界汙穢不堪,只有隱忍沒有全知全能的才是成年人的13歲少女,終將只能存在於她看的《時間簡史》中,存在於不知名的平行空間,但願她沒有被同樣的成人禮“謀殺”。

本文轉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