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祭祀,它本來是對神的,後來發展到對人。禮的內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典章制度;二是社會一切人的行為舉止、儀節規範。其核心是等級制度。禮制文化是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禮一開始就是為適應社會穩態結構的需求而產生的。古代人死了不是馬上就下葬的,要停棺一段時間。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天子、諸侯、大夫等死後多少時間下葬,什麼人參加葬禮,送什麼東西,等等,第一條就講這個。第二條講國君外出和回來,都要在宗廟裡祭告。第三條講魯國在桓公廟的柱子上漆紅色,在桷子就是方形的椽子上雕花,都是不符合於禮的。因為按照禮制,古代自天子到大夫、士,都不雕刻椽子,也不用紅色漆柱子,所以是“非禮”,是僭越。古代禮制的規定是很嚴格的。魯國的季氏用“八佾”的舞曲在庭院中演奏。“八佾”的舞曲只有天子才能用,大夫是不可以用的,否則就是僭越。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所以孔子很憤怒,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周人的觀念中,喪葬祭祖等儀節都是禮的體現,所以《左傳》對天子諸侯之間的嫁娶喪葬等禮儀記載不厭其詳。諸侯國每有大事,都要到祖廟告祭,聽取意見,祈求祖先的福祐。祭祀是頭等大事,主祭者,也是政權的擁有者。這裡我舉一個例子。衛國的獻公,曾經被驅逐出國,他為了求得返國,與國內的大臣寧氏談判,他寧可讓寧氏執政,也不肯放棄祭祀之權,所謂“政由寧氏,祭則寡人”,可見當時人對祭祀的重視。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左傳》中對“禮也”“非禮也”即合符禮制與否的記載是相當多的,上自國之大事、外交往來,下至宗廟中的布飾定製、生活起居,都有關於禮制標準規範的記載。根據《左傳》裡的記載,春秋時期的人認為,“禮”有“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的重大作用,所以《左傳》對於“禮”給予再度的強化。比如,隱公七年陳國大夫名叫五父的到鄭國參加盟會,“歃如忘”,即歃血盟誓時心不在焉,是為無禮。歃血盟誓的時候是非常嚴肅的,怎麼能心不在焉呢?鄭國大夫洩伯看他那個樣子,就預言說:“五父必不免”。不免,就是不能免除災難。後來五父果然為蔡國人所殺。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這是一個例子。再一個例子就是成公十三年,成肅公在社廟接受祭肉時也不恭敬,劉康公預言其將“棄其命矣”,就是說將會沒命。僖公十一年,周王派召武公、內史過賜命於晉惠公,“賜命”是什麼意思呢?按周朝的禮制,新國君即位,周天子要給予冊封,送一個禮物,以表示祝賀和榮寵。這是很嚴肅、很莊嚴的。晉惠公是新即位,所以周天子派兩位大臣來冊封。但是,晉惠公受玉時卻懶洋洋的,態度不敬,內史過回去向周王報告說:晉惠公恐怕要絕後了,即斷子絕孫,因為他受玉時懶洋洋的,大不敬,這是自棄啊,怎麼會有後代呢?現在來看有些唯心成分,非禮跟有沒有後代有沒有必然聯絡?未必。立國立身都要靠禮,禮不確立,就不能長世。後來晉文公返回晉國即位,殺了晉惠公兒子晉懷公,惠公果然無後,應了內史過的預言。且不管預言是否唯心,我們要說明的是《左傳》作者透過這樣來說明當時人也好,《左傳》中作者也好,都是對禮制非常崇重。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輿是車子。這裡強調一種虔誠的內心追求,而不是像五父、成肅公、晉惠公那樣的心不在焉的形式上的應付了事。禮作為“國之幹”和“身之幹”,還體現在外交往來、朝聘盟會與戰爭之中。魯襄公九年,晉國糾集魯、齊、宋等國伐鄭,並要挾鄭人求和以立盟約。所以晉國大臣知罃要求諸侯國好好地修德、治理好國家,與盟國友好。修德也包括守信,即講信用。《左傳》記載,如果不講信用,就不是修德,就是非禮。這裡引一條。楚國的執政大臣子反不守信用,要違背與晉訂的盟約;申叔時預言:“子反必不免。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果然,第二年鄢陵之戰,子反因戰敗自殺。戰爭中也要講禮,在《左傳》中有多處的記載。有的記載簡直使人覺得可笑。比如宣公二年大棘之戰,宋國和鄭國打仗,鄭國的人掉進了陷阱裡去了,宋大夫狂狡不去抓他,不去抓俘虜,反而把自己的武器戟倒過來伸到陷阱裡去,救出落井的鄭人,結果自己反而被俘。我想他大概是怕戟的前端尖尖的刃會刺傷對方,特地把戟倒過來——想得也真周到啊。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作者借君子之口曰:“失禮違命,宜其為禽也。”意思是你失禮了,活該被抓。作者認為,兵戎之禮,在於發揚果毅精神。狂狡姑息了敵人,違背了禮,當然活該被擒。我看狂狡有點像《農夫和蛇》裡的農夫。下面再舉一個例子。宣公二年大棘之戰,宋國和鄭國打仗,狂狡的行為好像是為了尊重禮法。有時在激戰方酣之時,敵我雙方也不忘應有的禮制。比如成公二年齊晉鞍之戰,晉大將韓厥緊追齊國國君齊頃公不放。韓厥已經追上齊頃公了,但他並沒有馬上抓他。

無禮,不可以主持盟會,而要做到有禮就要修德

而是先跪下叩頭,拜了兩拜,然後給齊頃公奉上一杯酒,還要加上一塊玉璧,然後才說:我們國君叫我不要隨便侵入你們的地方;可我不幸得很,正好在軍隊裡服役,無法逃避命令;如果逃避,將給兩國的國君都帶來羞辱,只好打過來了。我們軍隊里人才缺乏,我只好當個戰士,衝在前頭來抓你了。實在對不起啊。大家看看,韓厥表現得多麼的謙恭儒雅!再次脫下帽盔致謝,拜了幾次才走,也不抓對方了。所以雙方都表現得雍容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