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父子宰相致仕前後的處事上,論康熙、乾隆誰的人格魅力更大?

康熙35年,公元1697年,花甲之年的張英以年老為名上疏康熙,辭去了翰林院的部分事務。

2年後康熙將其升職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至此張英達到了仕途的頂峰。

又2年後的1701年,張英以年老體病再次請求告老還鄉,康熙批准了,並批奏“卿才品優長,效力已久,及任機務,恪勤益勵,文辭充練,眷依方殷。覽奏,以衰病乞休,情詞懇切,准以原官致仕。”康熙特為張英致仕賜宴暢春園,並贈“路路清廉圖”和“篤肅堂” 匾額。

至此張英已卸下了官職,但他仍全力編審《淵鑑類函》餘稿。他奉命編撰此書多年,本可以將餘下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移交,但他素來謹慎、自律,對事情力求善始善終,終於在卸任後的2個月內將完整的書稿呈給了康熙。

康熙大喜,當即下旨獎賞“誥授張英為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二級,妻姚氏封一品夫人,三代贈如其官。”

張英榮耀歸鄉後,康熙還時時掛念,每逢南巡,心繫老臣,必下旨相見,留下了江寧君臣會、君臨龍眠山雙溪山莊的佳話。

康熙以儒治國,心有仁德之風,即便是對待有失的大臣,尚念及舊情,酌情以寬和處理。對待恪守自律、勤勉始終的張英,自然格外恩重。

反觀張廷玉致仕的前前後後,乾隆的薄情,張廷玉晚年的淒涼。確實不可相提並論。

康熙的盛名不僅僅在於他的文治武功的智慧與才能,更在於他仁、慈、寬、和的為人處事原則。 建立宏圖偉業的帝王,備受臣民愛戴的,從來比僅僅成就偉業的,更能被後世所讚譽。所以,單憑這點,康熙就贏了乾隆。

從父子宰相致仕前後的處事上,論康熙、乾隆誰的人格魅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