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有沒有一瞬間覺得自己老了

今年12月,就要步入36歲了。

似乎還不太相信這個數字,總覺得剛三十出頭的哇。

18歲,聽到20多歲的人唱流行歌曲,腦海裡想,這麼個年紀,怎麼還哼年輕人的旋律。回想起來,多麼帶著有色眼鏡的想法,對年齡的認知有很多偏見。

22歲,求學之餘,也參加了社會實踐,認識一些27、8歲的人。當他們報年齡時,我依然有種莫名的時代隔閡感。好大呀,就像橫亙著一條長長的歲月之河。

今天看來這想法也好傲嬌,或帶著不知哪裡習得的概念,或是烙印在潛意識的認知偏差。

工作後,有機會接觸各個年齡階段的人。

2008年,在語言培訓機構工作,當時學英語熱是風潮。有一位銷售姐姐,業績很好,東北人,嬌小時尚的身材下,是強悍的內心。她總是很有底氣地和形形色色的客戶打交道。當時她30歲,單身狀態。回想起來,當時竟真的覺得她年齡很大了。

有沒有一瞬間覺得自己老了

22歲的我,把30歲想的遙不可及。那時的我,處於“戀愛腦”的狂熱狀態,除了工作之外,時間精力幾乎全部用來感受愛情。

2009年,24歲,早早步入了婚姻。一腔熱情為愛南下,奔赴他求學和工作的城市。1年後,愛的結晶,女兒誕生了。

2011年,娃1歲,我進入新的工作領域,結識了良師益友Jenna,是我在企業國際部的直屬領導。

當時她34歲。面試時,她甚至組織了各國的朋友來擔任面試官,進行考核。她律師出身,曾赴英國求學。她的果敢個性和思考力,讓我非常受洗禮。

冥冥之中,我也在她的影響下,去了倫敦求學。當年26歲的我,評估“34”,第一時間貼上的標籤是“人到中年”。

10年前,我想很多人估計和我是一樣的自動化評估。

Jenna的愛情比較傳奇,她老公是荷蘭人,來自國際NGO組織,與她相差19歲,在非洲也共同經歷了很多難忘體驗。Jenna精力充沛,打太極堅持多年,後來又在古琴之路持續精進。

今天的我,回看Jenna的34歲,那麼青春熱烈,推翻了我當年對年齡的認知侷限,那種未經思索的,下意識的判斷。

近30歲時,我在英國開啟了一段學習之旅。風華正茂的中國留學生們,看待我的年齡,一如我當年,傲嬌地看待30歲。

她們吃驚地聽到我報年齡,真實地說,我們都很少和你這個年齡接觸過。6歲左右的差距,就像隔了倆代溝啊。瞬間有種變成中老年的感覺。心理年齡這個概念,真的很有意思。

有沒有一瞬間覺得自己老了

仔細想想,她們為什麼和我,都有著類似的感受?我們在傳統中的一些認知,似乎是跨越年齡、文化,一直相通,未曾改變,或許可以稱為刻板印象。

觀察身邊的留學生,有位是來自非洲的記者,39歲“高齡”,風風火火,在課堂中專注聆聽,隨時提問,發言也是非常犀利有見地的。

有次,我在小鎮上的圖書館,遇到65歲的義大利女士,她腿腳略陂,揹著雙肩包,去參加英語角的學習。眼神裡滿滿的好奇感。那一刻我也在她身上看到“忘齡感”,年齡不算個事兒,去追尋喜歡的、願意付諸努力的事情就好。

一路上,遇見了很多人,各個國家的,年齡的,我在她們身上,往往會看到不同的生命狀態。

前幾天我在北京的鞋店試鞋子,營業員很專注地介紹,後來閒聊起來。她之前是老家的小學老師,來京後因學歷侷限,面試到商店當售貨員。她對於工作非常有視野,依據客戶的形體,去推薦適合氣質的鞋子,也在網上學習各種審美搭配,在抖音看提升客戶體驗的方法。

她平時會去爬山,一問年齡她已經51歲了,認為自己剛邁入中年的行列。我在她身上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青春氣息。

我有一位很少見面,卻一見如故的姐姐,她今年45、6歲的年齡,但在她身上,你能感受到女性的豐富性、立體性,就像水一樣圓潤,也像茶一樣香醇。

我感覺她既可以活出“小妖精”的俏皮和可愛,也有“大女主”的獨立和果敢。

02

今天的我,對於36歲,這個數字,也有了嶄新的理解。

36歲,是我能想到的“黃金歲月”,抑或

叫作

“黃金年齡”。

我認為它屬於青年階段。它在邁向中年的過程中,比20多歲有了更豐盈的生活閱歷,比50歲的生理年齡具備更年輕的身體機能,活力。

對我而言,我在前面35年的生命體驗中,有過很多美好的時刻,也有很多挫敗或者自我否定的時光,就像一面真實的鏡子,讓我完整、如實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比如我發自內心的善良、為他人著想,特別敏銳的共情力。以及我身上需要修正的特質,比如會過度考慮別人感受,而沒有堅守值得堅守的原則,老好人附體。

吃過虧、耗費過心血精力,我才從實踐中深刻懂得道理,讓人格得以在磨礪後更加完善。

對於親密的人,容易著急發怒,也是在深刻領悟中學會如何真正去表達,而不是一味打著愛的名義去索愛。

各方面的覺知,好像都是在36歲時,漸漸清晰起來、明朗起來。心智越來越輕鬆。輕鬆這個詞其實不是那麼輕鬆可以獲取的一種心境。

它是在經歷哪怕是複雜世事後,依然篤定相信美好;是從庸常生活裡,提煉出好奇和有趣的能力。

很可惜,在有些比我年齡小的人身上,我發現她們好似消耗了熱情的活力,眼神裡的疲乏是持久的;也很欣喜,在70、甚至80歲的忘年交身上,依然能看到遠超於我的一種青春光芒。眼神是活潑的,充滿神采的。

這就是一種有趣的、值得深思的現象。

如何能調適壓力?如何能讓人格更加獨立?如何能讓心智更加完善?如何能面對真實的自己的需求?年齡的背後,其實關於深刻的自我認知。

我們可以去破除類似當年的迷思,刻板地認為帶著年齡的標籤,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比如你想到50歲,是開始老氣橫秋嗎?是感嘆自己要老了嗎?

越來越發現,36歲,就像一個新生的起點。好像蟬,蛻了一層殼。好像繭,開始破繭成蝶。這種狀態讓人驚喜,也讓人清醒。

少了很多稚嫩的“作”,多了一些明朗的“愛”;少了很多對於年華逝去的無奈,多了些許接納時光的坦然。

少了胡思亂想,多了通透豁達;少了憂傷煩亂,多了簡單清爽;少了沉重枷鎖,多了勇氣果敢。

36,很美妙的數字,它意味著一輪新的、帶著好奇的、蛻變的年齡。

更加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人性的曲折幽微不是簡單粗暴的概念去定義。

更加喜歡和親人們相處,感受跨越文化、思維方式的愛的表達。

更加敢於直白地說出自己的需求,而更少以怒氣或隱忍面對衝突。

更加接納孩子身上的缺點,因為他們是來度我們成長的小天使。

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的饋贈,哪怕有的包裹著並不美的外皮。

更加沉靜地應對不確定性,因為它們本就是人生的常態。

有沒有一瞬間覺得自己老了

更加享受幽默,因為幽默是思維的最高境界。它讓人透過世事不易,也能夠及時享受歡欣。

更加愛上和美相關的事物,它們讓庸常碎屑的生活,變得熠熠生輝。

更加註重身體健康,從吃好早晨的每一餐開始。

更加喜歡真實的自己,悅納自己,這是愛一切外在的力量源泉。

更加愛值得去愛的人,感受到“愛”是一個動詞,是以對方需求的方式去給予。

這讓生命更加完整和豐富。

更加花心思提升我的精神和外在顏值,它讓我走在通向優雅美麗的路上。

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也相信美是值得付出時間成本的。

我可以坦誠是愛美的,而不是愛“臭美”。減少一字,頓覺舒坦。

美是我們的權利,怎麼能說是“臭”呢。

更加獨立思考,減少媒介狂轟亂炸的資訊干擾,被消費主義裹挾是需要覺知的。

更加珍惜忘年摯友,與她們的每次對話,都是靈魂的一期一會。

這些“更加”,疊加成生活饋贈的禮物,在經歷過無常、挫折、磨礪之後,讓我學會保持人間清醒,少了自怨自艾,多了對生活的發自內心的感恩。

一連串打下多個“更加”,心裡也清楚,理性的聲音是一方面,在情緒中,我依然會有悲傷、不滿、憤怒、愧疚,它們也是我生命裡的一部分。

對於它們,我會選擇接納和共存,而減少排斥和自我內耗。

寫了這麼多,算是對36歲這個數字的內心對話。

撕下年齡的標籤,欣欣然地重新看待這個嶄新的世界,以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