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生活不止苟且,還有遠方和“朦朧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你愛的小明同學

Ayasa絢沙 - 告白の夜

Ayasa絢沙 - 告白の夜

04:51

來自你愛的小明同學

“朦朧詩”是一種詩學概念,在20世紀70年代末迸發出萌芽,80年代後以迅猛之勢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恰逢文革結束不久,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舉行掀起了一場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全國上下在“文革”巨大的痛苦下冷靜下來,隨著整個社會理性慢慢的復甦,人們重新展望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藍圖,同時也重新肯定了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對心靈自由的嚮往,對未來的無限希望,這一切正好滿足了朦朧詩的核心。

生活不止苟且,還有遠方和“朦朧詩”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朦朧詩”成為一種新的詩歌樣式,很快成為一種創作潮流走向中國當代文學的神壇。雖然說“朦朧詩派”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歌群體,但是詩人們卻以自我心靈的感受創作出了優秀的具有思辨色彩和浪漫主義情懷的優秀詩歌。當這些優秀的新詩人出現,他們的才華和智慧才開出了有限的花朵,遠遠不足以充分估計他們的未來的發展,除了雷抒雁之外,他們之中還沒有一個人出版過一個詩集,卻引起了廣泛的議論,有時候甚至把讀者分裂為稱讚和反對兩派。儘管意見分歧,但他們的影響卻成了一種潮流,在全國範圍內,吸引了許多年輕的乃至並不年輕的追隨者。在他們面前,他們的前輩好像有點藝術上的停滯,正遭到他們的衝擊。

生活不止苟且,還有遠方和“朦朧詩”

謝冕把這些年輕人人的詩潮稱為“新的崛起”,是富於歷史感的,表現出了極大的戰略眼光。當然與其說是新人的崛起,還不如說是一種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這種新的美學原則,不能說完全與過去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沒有任何的聯絡,但這些崛起的新青年們對傳統的美學觀念常常表現出一種不馴服的姿態。不馴服這必然產生對立,章明就發表了《令人氣悶的朦朧》聽名字就不難看出,這群年輕人把他氣得不輕。事情都是有正反兩面,文學更應如此,有支援有反對文學才能進步。與大多數新產生的詩群不一樣,“朦朧詩”並未因這些批評就湮滅在萌芽之中,反而因為這些反對的聲音上升到一種審美境界。

生活不止苟且,還有遠方和“朦朧詩”

恰逢文革結束不久,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舉行掀起了一場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全國上下在“文革”巨大的痛苦下冷靜下來,隨著整個社會理性慢慢的復甦,人們重新展望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藍圖,同時也重新肯定了人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對心靈自由的嚮往,對未來的無限希望,這一切正好滿足了朦朧詩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