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落花生》有感

今天去書店有幸讀到這篇《落花生》文章,受到的印象比較大,並引起了我對其他文章的興趣,於是買了這本書回去好好細讀。

別看許地山的散文篇幅通常都比較短小,他卻用精煉的文字、質樸的意象甚至是片段式的情節,抒發出了精緻的情感與深刻的哲思。比如《春底林野》把天真孩童的嬉戲融進旖旎春色裡,展現作者愉悅的心情與博愛的胸襟;《萬物之母》歌頌了偉大的母愛,控訴了殘酷的戰爭;《補破衣底老婦人》透過老婦人“補破衣”,隱喻五四退潮後出現的各種思潮和主義,透露出那一時期作者對知識與理想的質疑……

有一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童年時,一家人從種花生、收花生到吃花生、議花生的整個過程。在議花生的部分,父親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萬分的人生課程,這堂課不僅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也流傳後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做人的態度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東西,但是作者的父親卻化繁為簡,從小處入手,把做人上的道理巧妙地融入平凡的事物中,讓道理可觸可感,生動易懂。

“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蘋果、桃子、石榴,把他們底果實懸在枝上,鮮紅嫩綠的顏色,令人一望而發生羨慕底心。他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他挖出來,你們偶然看見一顆花生瑟縮地長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他有沒有果實,非得等到你接觸他才能知道。”多麼平常的事物,多麼樸實的語言!只一對比,就把花生的潛在價值展現出來。花生雖然沒有華美的外表,卻有一顆沉實飽滿的心,它的價值並不表面化,而是腳踏實地、充實自我,最終成為“有用”的東西。

估計讀過這本書的應該會感受到,宗教色彩和異域情調十分濃郁,其中,《命命鳥》 《綴網勞蛛》表現得最為明顯。比如《黃昏後》父親對兩個女兒講述一家人的往事,將父母、母愛以及愛國情懷自然地糅合在一起,讀來哀婉動人;《春桃》描寫至真的人性,揭示戰亂帶來的災難,讚揚底層勞動人民的友愛;《鐵魚底腮》記敘知識分子對理想的堅守,頌揚愛國情懷……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心理活動描繪細膩,無不演繹著許地山小說的獨特魅力。從中,我所體悟到的是作者對於人生前途的執著求索和對於理想的熾熱追尋。

一篇《落花生》僅僅是冰山一角,而《落花生 許地山專集》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鮮明的場景刻畫,與作者那矛盾複雜而豐富深邃的思想同樣熠熠閃光。希望你們看了之後覺得如我般確實值得一讀,回味悠長。

《落花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