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有一座都城,它曾經雕車競駐,寶馬爭馳,桃李相間,望之如繡。

這就是北宋的汴京。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在建國之初就定下了繁華享樂的基調。

許多官員家裡都蓄有家伎,酒肆樂坊等娛樂場所則有私伎,“以聲妓自樂”的時風以及酒宴文化,導致詞作的需求大大增加。

柳永,就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中,他是第一個大量寫作都市風情與市井生活的詞人。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只要有井水的地方,都在唱柳永的詞,柳永就是當時詞作者中的頂流!

他曾經寫過一首誇讚杭州的詞:

《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據說,金國的皇帝完顏亮聽到後,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水鄉心馳神往,“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萌生了攻打宋朝的想法。

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仕宦觀念與喜愛玩樂形成不幸的矛盾

柳永,出生於987年,原名柳三變,因為在家裡排行第七,所以又稱柳七。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

君子給人的觀感,有三種變化:遠看他的樣子莊嚴可怕,接近他又溫和可親,聽他說話語言嚴厲不苟。

柳三變的名字,寄託了家人對他的期許,擁有君子的修養,效仿於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柳永成長於非常注重儒家道德的仕宦之家,他寫過一篇《勸學文》:

“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柳永的仕宦觀念——發奮讀書、中個進士、光宗耀祖,這是從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圍養出來的。

然而,他很快被汴京的繁華所誤。

事實上,柳永的一生,熱衷於世俗的享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壓倒仕途的取進。

他是一個具有浪漫性格和音樂天才的人,喜歡和歌妓在一起,喜歡和樂工在一起。

很多年後,當柳永終於實現自己的理想,得任一清貴之職時,卻開始抱怨“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反詰自己為了口腹生活被別人驅役,消磨在奔波輾轉之中值得嗎?

其實,柳永最想回到鶯啼花落處,“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和自己的意中人整天在一起,享受風流的生活,才是平生最大的快樂。

柳永喜歡音樂,喜歡作詞,這是他的天性。

一個人追求自己生命裡最快樂的天性,有錯嗎?

葉嘉瑩在講解柳永詞的時候,說:“每個人天生的才能不同,凡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往往都會不惜犧牲一切來從事他自己才能所專注的技藝,使他非這樣做不可,這是沒有辦法的。”

總之,柳永在年少時,耽於作詞享樂。然後,他理所當然地,落榜了!

1005年,柳永18歲,科舉未中。1007年,柳永20歲,第二次科舉未中……

柳永還不服氣,氣憤寫下《鶴沖天·黃金榜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雖然有賭氣的成分,但是未嘗不是真情流露:

青春短暫,幹嘛把它耗費在考試上?功名不過是虛無的東西。我寧願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

放到現代來看,柳永是具有反抗精神的。

一個人的生命價值,不應該由一場考試定論。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這首詞為落榜的讀書人鳴了不平,還傳達了一種對生命的自信,所以,被落第秀才傳唱一時。

後來,連宋仁宗都聽說了。

柳永畢竟有著仕宦觀念,他雖然寫了這首詞發牢騷,但還是積極地參加科舉。

某次,柳永已然榜上有名。然而,仁宗看到柳三變的名字,當即想起了這首詞,於是,大筆一揮,御批四個字:“且去填詞。”

既然你輕鄙朝廷,認為功名是浮名,那我就滿足你的願望!且去填詞,做你的白衣卿相去罷!

柳永再一次……落榜了。

而且,這回,還被官家加入了科舉的黑名單。

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奉旨填詞柳三變,青樓遍唱耆卿詞

自此,柳永理直氣壯地、繼續流連於煙花巷陌,為歌伎寫下大量詞作,還簽名“奉旨填詞柳三變”。

這種飲酒作詞的生活,持續了將近30年,“青樓遍唱耆卿詞”。

這幾十年,柳永沒個一官半職,他如何謀生呢?

別擔心,那些歌妓爭著搶著供養他!

為什麼呢?

因為,柳永填詞,必屬爆款!哪位歌伎能跟柳永合作,身價立馬大漲,紅遍大江南北!

高曉松說過,青樓提供的是愛與自由,青樓女子是當時中國最有才華、最有文化、最漂亮的女子群體。

“師師生得豔冶,香香於我多情,安安那更久比和,四個打成一個。幸自蒼皇未款,新詞寫處多磨,幾回扯了又重挪,奸字中心著我。”

柳永自己說,那些個歌妓,如陳師師、劉香香、錢安安,爭著讓他為自己寫詞。他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先給哪一個寫才好!

一開口就是老凡爾賽了!

不過,人家確實有凡爾賽的資本。當時,歌伎圈可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

不願千貫金,願中柳七心;

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柳永成為北宋時期第一個專事填詞的人!

只不過,這些為樂工歌伎所寫的流行歌曲——俗詞,被士大夫嗤之以鼻,他們認為柳永卑下,詞語淫穢。

可是,人家柳永寫雅詞一樣在行啊。

葉嘉瑩說:

“他如果只寫這一類詞(俗詞),他的地位不會有今天這樣高。”

“他的高處在於他寫了另一種感情。”

比如,這首《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這首詞表達了秋士易感的悲哀。柳永面對蕭落的秋天,想到自己年華已逝,才志不得施展,不被人瞭解和任用,心生感嘆:“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這麼多年,到處流浪漂泊,在不同的地方幫人家填詞、寫曲賺一點錢,功業無成不能回到故鄉,“他的流浪和思念、眷戀形成拉扯的力量。”

蘇軾很喜歡這首《八聲甘州》,他認為“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這句,“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詞不減唐人高處的地方,正在於他寫景時,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而且開闊博大。”

柳永寫俗詞,“青樓遍唱耆卿詞”;寫雅詞,佳處“不減唐人高處”。

除了填詞,柳永還會譜曲子。

“慢詞”自柳永開始——

“到了柳永,開始發展出可以鋪敘開來的比較長的詞,我們把它叫作慢詞,‘慢’既包括音律上的緩慢,也包括反覆的結構的壯大。”

所以,柳永能寫市井之詞,能寫文人之詞,還發展了慢詞,這三點奠定了他在宋詞裡的地位。

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科舉成功,卻開始反省,值得嗎?

由於儒家傳統和仕宦觀念,柳永不能放棄功名利祿,他還在科舉之路上苦苦掙扎。

1034年,柳永考中進士,終於珠袍錦帶。

敗也仁宗,成也仁宗。

景祐初,詔曰:“向學之士益蕃,而取人路狹,使孤寒棲遲,或老而不得進,朕甚憫之。其令南省就試進士、諸科,十取其二。凡年五十,進士五舉、諸科六舉;嘗經殿試,進士三舉、諸科五舉;及嘗預先朝御試,雖試文不合格,毋輒黜,皆以名聞。”

“老而不得進,朕甚憫之”,宋仁宗一憐憫,優惠政策來了!

年屆五十的科場老人——柳永始登高第門!他立馬改了名,不再叫做柳三變,過去的一切拜拜了,我要從頭來過!

果然,柳永一開始意興洋洋,在多個地方做官都政績頗佳。

餘杭的縣誌,還把柳永歸入“名宦”行列。

沒想到,他卻被粉絲拖累了!

有一回,他到一個地方,走馬上任還沒一個月,上司就想破格舉薦他,讓朝廷升他的官。

這一舉措,隨即遭到言官彈劾。要知道,仁宗朝臺諫制度的強勢是出了名的!

柳永才做官一個多月,政績在哪裡?憑什麼舉薦他?!

結果,官家特意為這事下了道旨:以後不能舉薦還沒經過考核的官。

如果說,這次柳永是被粉絲連累了,那麼下一次,柳永就是自作自受了。

20多歲的柳永,可是寫過“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多麼疏狂放浪,多麼狷傲狂妄!誰知道,50來歲的柳永,跑去拍仁宗的馬屁,還拍到了馬蹄子上!

那一年,天上出現了一顆老人星(南極星),“見,則治平,天子壽昌”。

這可是祥瑞之兆,柳永想要歌頌官家,得到仕用,特意寫了一首《醉蓬萊》:

漸亭皋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深黃,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遊,鳳輦何處,度管絃清脆。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

據說,“此際宸遊,鳳輦何處”犯了仁宗的忌諱,因為,這一句正與他父親宋真宗的輓聯暗合;“太液波翻”的“翻”也讓仁宗忌諱,他遂擲詞於地,說:“何不言太液波澄?”

仁宗時代的風氣是從諫如流,敢於頂撞管家,反而為人敬仰!

柳永這樣拍馬屁,討好官家,反而會引起仁宗的反感。

總而言之,經過這兩件事,柳永的升遷之路困難重重,大多時候都是平級調遣,一直做小官難以舒展。

於是,柳永又發牢騷了,寫下《鳳歸雲·向深秋》:

向深秋,雨餘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梢。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

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雲泉,狎玩塵土,壯節等閒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柳永感慨自己為了蠅頭微利而奔波,遊戲於官場之中,卻又得不到施展。輾轉於各地方的卑微官職之中,無法實現偉大抱負,反而被迫同心愛的女子分離……

柳永的前半生順應天性,耽溺於世俗之樂;

後半生有用世濟民的志意,然而積毀方銷骨,微瑕懼掩瑜,因為年輕時的浪漫生活被人看不起,只能一直做卑微的小官。

“他的儒家的家庭傳統、仕宦觀念和他個人的浪漫性格與音樂天才之間,形成一種不幸的矛盾。”

但是,他後悔嗎?

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出自柳永之手。

“這個‘伊’,未始不暗指他過去的生活,過去用他的勞力精神付上去追求的那些東西,他填寫的那些詞……”

回首當年,為了所愛的女子、音樂,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至少,那個時候,柳永順應了自己的天性。

1058年後,70多歲的柳永蹤跡已杳,也許退休了,也許還在做官。

有人說,他活了73歲,有人說,他活到了83歲。

侄子為柳永寫的《墓誌銘》如下:

“叔父諱永,博學,善屬文,尤精於音律。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既至闕下,召見仁廟,寵進於庭,授西京靈臺令,後為太常博士。……歸殯不復有日矣,叔父之卒,殆二十餘年。”

所以,柳永是族中人安葬的。

並不是傳言中老無所依,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出錢安葬的;更不是窮困潦倒,由那些仰慕他的妓女和樂工集資埋葬了他。

參考書目:

1。 《葉嘉瑩說柳永詞》葉嘉瑩

2。 《半小時漫畫宋詞》陳磊·二混子漫畫團隊

3。 《蔣勳說宋詞》蔣勳

4。 《樂章集》柳永

5。 《柳永:系我一生心,負爾千行淚》傾藍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