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代歷史談:他是王明陽,為啥能成功的緣故

明朝時期誕生了這樣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被後世尊為“完人”,精通儒釋道,並且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平定了很多的叛亂,並且是在用兵最少,損傷最少的情況下。這個人出生在浙江餘桃,他就是集心學大成者的王守仁,因為他曾在陽明洞築室,自稱陽明子,所以他被後人稱為陽明先生。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活在明朝中期,此時的明朝學風敗壞,政治昏暗,王明陽致力改變這種現狀,於是出現了“心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想,流傳後世,影響深遠。王陽明的父親是一位狀元,在朝廷內擔任要職,所以王陽明算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但是出身並不會妨礙他成名一位偉人。王陽明小時候的名字叫做雲,這個名字也是有來歷的,據說他出生時,他祖母夢到了一位神仙,抱著他從天而降。於是他父親給他取了這個名字,並且把家裡的一座樓改為瑞雲樓。中國哲學史的轉折點,便是王陽明被貶之時。

明代歷史談:他是王明陽,為啥能成功的緣故

二十八歲那年,王陽明參加科舉,才華橫溢的他,一舉高中,獲得第二名。這一時期,明朝並不太平,宦官專政,劉瑾肆意妄為,一大批忠臣遭迫害。王陽明正義直言,上書勸諫,想要救出他們,結果觸怒劉瑾,把他貶到貴州龍場。被貶後的王陽明,開化當地的人民,興辦學堂,收到群眾的愛戴,在龍場這個偏僻的地方,王陽明的思想得到了昇華,有了新的思想覺悟,中國歷史上最實用的思想誕生了,史稱“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被恢復官職,重新被任用,在此期間,他做的一件事情讓人們震撼不已。王陽明是一個讀書人,但是他卻在一個月零五天的時間內就平定了朱宸濠發起的叛亂,這一事件讓人格外驚訝。這樣一個文武雙全,智慧卓絕的人物,政治,文學,軍事都不輸他人,那麼王陽明是如何做到的呢?小編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分不開。

明代歷史談:他是王明陽,為啥能成功的緣故

一、不死讀書

王陽明關鍵時刻的思想頓悟,與他的家境跟小時候的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王陽明出身於官宦之家,優越的生活條件讓他有充足時間進行學習,而且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受到專門教書先生的指點,從小接受教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十三歲時,王陽明開始遊學,走遍祖國山河,為他鍛造出更加堅韌的性格心理。二十歲,第一次參加鄉試的王陽明,如魚得水,他認識了很多以後都是同僚的學子,一起進步。中舉之後的王陽明跟他人進行探討之士,更多的是談論軍事,之後的王陽明在進士的考舉一直沒有中第,看到同期生們紛紛成為進士,王陽明並沒與表現出失落。一次的失敗,並沒有影響到在眾人心中他的優秀地位。包括李東陽,時任內閣首輔,負責科舉事項,都來鼓勵他。對於王陽明,並非是所有人都欣賞,有的官員忌才妒能。在王陽明一氣呵成寫成狀元賦之後,這些官員更是變本加厲的奚落他,認為他目中無人。其實王陽明第二次考試仍然未中狀元,但王陽明並不失落,他的理論是,考不上沒什麼,但是因為考不上而自尋煩惱那就是恥辱了。這也表明了他跟其它考生認知有偏差,王陽時這一階段也就20歲左右。

明代歷史談:他是王明陽,為啥能成功的緣故

二、保全自己,方法恰當

對於權勢沒有過分的貪慾,懂得放棄才能保護自己。聽說寧王造反,朝廷亂作一團。可是王瓊並沒有慌張,因為他知道有王陽明的存在。而王陽明這邊得到訊息的時候還在趕往福建平定的路上,於是馬上接令,組織帶兵一事。寧王原計劃進攻南京,王陽明看到南京空虛,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於是採用了疑兵的計謀,讓人到處散佈謠言,自己將帶領16萬軍隊,進攻敵人的老巢,活捉敵人。除了這些,王陽明還使用反間計,故意給寧王的輔相送信,蠟書被截獲,訊息走漏,內容是勸誡寧王攻打南京城。寧王果然中計,按兵不動,等得知被刷以後,迅速集結部隊進攻南京,而此時的王陽明早就集結好部隊,先一步寧王,直接搗毀南昌。寧王返回救援時,王陽明早就進行了埋伏,一舉將寧王主國軍給打敗了,聲勢浩大的王權造返派,王陽明只花了35天時間就打敗了。王陽明雖然立了大功,但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因為朝中存在奸臣,反而王陽明有了危險,於是他立刻稱病辭官,遠離政治。直到世宗時期,王陽明的所有功勞才得到肯定,加官進爵。

明代歷史談:他是王明陽,為啥能成功的緣故

三、看透本質,堅持自我

王陽明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王陽明的母親去世的很早,有很長一段時間王陽明沒有走出陰影,而他的教書先生帶他讀書,慢慢走出陰影,王陽明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讀書的意義,僅是考取功名,封官進爵嗎?很長的時間,王陽明在進行思考,對於年幼的王陽明來說,讀書或許有另外的一層含義。後來的他也養成了本質的觀念,一切行動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那麼目的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在王陽明17歲結婚當天,他找不著人了,全家四處找尋,後來在道觀找到了,原來王陽明閒來無事,走到此地以後,看到有位道士正在練功,就上前盤問,兩人等了很長時間,這是王陽明首次聽說道教。朱熹的格物致知學說,王陽明曾親身實踐過。他上山去砍伐竹子,想尋找竹子中蘊含的真理。七天七夜的砍竹子,把他身體都累垮了,什麼也沒發現。我們無法評判這件事的對與錯,但是“格竹”確實是讓王陽明的思想發生轉變。追求本質是王陽明能夠取得大成的關鍵原因,現在的社會中,能夠看透本質的人,又有多少呢?本質的本質,行動與作為的本質又是本質的什麼呢?

明代歷史談:他是王明陽,為啥能成功的緣故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