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竇娥冤故事的詳細始末,你知道多少?

淮安地區的歷史上出過兩大名案,一為元代的竇娥案, 一為清代官員李毓昌被害案。據說兩案皆驚動全國,成為當時的新聞焦點。李毓昌的案子有詳細的史實可查,並沒有爭議;然而竇娥案就並非如此了。據說當時淮安的確有一個女子被冤毒害婆婆,枉死刑場,詳細情節不為世人所知。而此事被關漢卿所關注,湊巧他又想到《列女傳》中“東海孝婦”的故事,深感“東海孝婦”與淮安女子的遭遇相似,不禁大為感慨,遂寫下了《感天動地竇娥冤》

竇娥冤故事的詳細始末,你知道多少?

關漢卿對這個故事投注了很大的個人情緒。在評判和爭論中,正義和真理不一定永遠能得到公平的裁判,所以關漢卿選擇了用舞臺展示的方法,憑藉公論和人們智慧的沉澱為冤屈的女子鳴不平一真理是永遠蒙 蔽不了的。

《竇娥冤》的故事背景當然是元代的淮安。來自山陰的書生竇天章因為無力償還蔡婆的高利貸,只好把七歲的女兒竇娥抵給蔡婆當童養媳,自己則赴京求取功名,希望有朝一日出人頭地。窶娥長大後成了蔡婆的兒媳,怎知道丈夫不到兩年就死了,剩下她和蔡婆相依為命。不久,蔡婆向當地的賽盧醫要債,賽盧醫心生歹念,把蔡婆騙到郊外打算謀害,正巧被流氓張驢兒父子撞見,嚇得賽盧醫慌忙逃跑。

張驢兒父子本就不是正經人,知曉蔡婆有錢,竇娥又漂亮,便起了貪慾,要求蔡婆報答他們的救命之恩,迫她和竇娥招他們父子倆人贅。蔡婆自知被侮辱了,但卻不敢做聲,反倒是竇娥聞訊堅決反抗。所謂好女不侍二夫,更何況對方還是個流氓,竇娥無論如何也不肯答應婚事。

竇娥冤故事的詳細始末,你知道多少?

可是,張驢兒賊心不死,趁著蔡婆有病,送上混著毒藥的羊肚兒湯給她喝,打算毒死她,就此搶佔竇娥。哪知道他的夢做得美,卻不料蔡婆聞湯後感到噁心,給了張驢兒的爹喝,結果一碗“索命湯”嬰了張驢兒老子的命。

世人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張驢兒害人不淺,反而害了自己的爹,本應該吸取教訓,但他反而調轉過來誣陷竇娥毒死自己的爹。官府的大老爺不明事理,不分青紅皂白地對竇娥嚴刑逼供,竇娥終於屈打成招,遂被判了死刑。竇娥在被押赴刑場時,不知有多少圍觀的人為她鳴冤。

竇娥的這兩段流傳數百年的經典曲目,實把“天公不作美”的民間俗語說得真切,令人憶起周星馳的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清威豐年間,提督之於常威垂涎戚秦氏的美色,將其迷姦,事敗後殺了其夫家十三口,又收買證人誣告威秦氏與家丁私通,戚秦氏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候補知縣包龍星發現其中的蹊蹺,欲為戚秦氏翻案,反而被誣陷丟了官職。他無奈之下,只得上京告御狀,中途幾經被折,終於得到皇帝的協助。包龍星苦練口技,終於在公審堂上舌戰群臣,得以為威秦氏洗冤。

竇娥與戚秦氏的命運遭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戚秦氏有心存仁唸的包龍屋相助,而竇娥卻被沒有王法的官府一一門心思地冤枉到底。於是竇娥感到莫大的委屬,怨氣沖天,遂指著青天白日,怪老天不分黑白,在人間種下了罪惡的種子。在“滾繡球”一段,竇娥借盜蹠和顏淵二人的命運,責罵上天無德。

盜蹠是春秋時期和孔子同一時代的民間起義領袖,被統治者認定為殘暴、兇狠的化身,後來民間亦把其視做惡勢力。當時的盜蹠橫行幾國,屠城劫掠,最後卻得善終。而顏蹦是孔子最賢能的弟子,宅心仁厚,學識淵博,幾乎達到了聖人的境界,卻英年早逝。兩人惡得善終、善得惡果,實在不公。竇娥藉此二人之事說流氓張驢兒逍遙祛外,而自己則受盡苦難還要枉死。這一段控訴韻腳分明,人耳消融,直撼人心,亦顯現了關漢卿的大家手筆。

竇娥冤故事的詳細始末,你知道多少?

一些學者認為,促成竇娥冤情的是元代社會背景,由於官僚機構的腐敗,貴族、地主、富豪無不奢華成風,地痞流氓隨處可見,這些都導致大量冤假錯案的產生。竇娥被打打得“一道血,一層皮”,“才甦醒, 又昏迷“,從中可以看出汙吏的殘忍和愚蠢,當時人心的邪惡和叵測。也許這種說法是正確,而事實上,整個封建社會的本質都是如此。那個時代的女人過著屈膝的生活,不是犧牲品就是玩物,早在竇娥被父親抵押出去的時候,就已經鎖定了她命運的航向。竇娥並不是沒有掙扎,但她沒有武則天的膽識、沒有風塵俠女的自保能力,也沒有王昭君的美貌能玩轉江山。她只是-一介婦人,換做任何一個時代,都可能遭遇摧殘而凋零,只恨她錯生於元代,元代錯生了她。

劇中的竇娥深知透過盲吏公正判決來為自已平冤已是泡影,她唯有心死,舉頭髮下重誓,如果她是被冤枉的,頭顱被砍下之後,鮮血必然一滴不剩地濺在飄飛的八尺素練上,六月飛雪將掩埋她的屍身,淮安一帶必大旱三年。竇娥的詛咒果然一一應驗, 百姓們皆知竇娥確實是被冤枉。

竇娥的慘死之後,人間終遭報應,但關漢卿並沒有就此煞筆。他不但要透過上天為竇娥鳴冤,還要在人世當中還竇娥一個清白。 竇孃的魂魄找到在京城裡當上官員的父親竇天章訴冤,竇天章遂千里迅迢回鄉為女查案,終於把張驢兒千刀萬剮,以命抵命。然而,此時的竇娥已經死了,一切都無法挽回。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關漢卿與竇娥在魂靈上是有交集的,關漢卿借竇娥的身世控訴當下這個必將毀滅的世界,而套娥的精神正是關漢卿的寫照。竇娥雖然不是個才女,不會用詩詞歌賦來抨擊時代,但她卻有種折不垮的風骨;而關漢卿也不是個重華麗辭章的文人,他僅僅保持著自已的個性和寫作手法,來暴露現實生活的不公。

元文人,大多寫著四平八穩的文章,視野卻越發變得狹隘,社會也變得萎靡不振。世態之頹氣,並不是關漢卿能一掃而罷的,他自己很清楚,但他仍要用竇娥的魂靈,來驚動愚昧的現實世界,一掃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