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來杭州旅遊,把雷鋒塔

定為

首先必到之處,往往是正確的選擇,畢竟來杭州,主要是為了西湖而來,能用輕鬆的辦法,坐著電梯到塔頂俯瞰西湖,是一樁老少咸宜的美事!

為了寫好西湖,我經常要看許多關於西湖的書,隨著慢慢深入瞭解西湖,我對雷峰塔也有了新的瞭解。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比如當年建雷峰塔的目的,近年出版的旅遊書籍,大都說是為慶賀黃妃得子而建造,其實這是一個誤會,錢弘俶《塔記》中說得明明白白,就是為了保護“佛螺髻發”而建的:

諸宮監尊禮佛螺髻發,猶佛生存,不敢私秘宮禁中。恭率寶貝,創宰波堵於西湖之滸,以奉安之。

雷峰塔的名字由來

雷峰塔有許多名字,比如皇妃塔、黃妃塔、黃皮塔等名,最流行的名稱是雷峰塔。近代俞平伯在《雷峰塔考略》中說:“

雷峰

得名,遠在塔先,以山名塔,通乎古今。”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雷峰,是南屏山的支脈,北宋時有中峰、

回峰

等異名。

據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記載:“雷峰者,南屏山之支脈也,穹窿回映,故名中峰,亦名回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號回峰先生。”

清代學者毛奇齡解釋說:“回峰,以山勢回抱而得名,俗作雷峰,以回、雷聲近致誤”。確實,在杭州話中,回與雷很相似。

中峰

這個名字,應該早於回峰之名,北宋隱逸詩人林逋有一首《中峰》詩:

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夕照前村見,秋濤隔鄰聞。

從林逋這詩來看,湖邊的

雷峰

是很漂亮的。當時閣樓式的雷峰塔建成後不久,每逢夕陽西墜,塔影橫空,別有一種蒼茫落寞的境界。

由此可見北宋時已初步形成了“雷峰夕照”的景觀。

“雷峰夕照”的形成

我想,林逋可能是第一個提出“雷峰夕照”這種意象之美的詩人,隱逸詩人的審美能力毋庸置疑。

之後,以“雷峰夕照”為意象詩畫不斷出現,正式定名的如南宋畫家陳清波有《雷峰夕照圖》。南宋學者祝穆《方輿勝覽》把“雷峰夕照”正式列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詩人王洧在西湖十景詩中,有一首《雷峰夕照》詩: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牆人語近甘園。南山遊遍分歸路,半入錢塘半暗門。

元代文學家尹廷高也有西湖十景詩十首,其中《雷峰夕照》詩是這樣寫的:

煙光山色淡溟濛,千尺

浮屠

兀倚空。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當然,這些詩畫作者,他們眼中的雷鋒塔都是閣樓式的,一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雷峰塔。

不過,明朝中後期,塔的外簷被燒燬,塔的外形雖有變化,但雷峰夕照的景觀仍然存在,老鄭認為,反而更有“夕”的味道了。

雷峰塔的兩種古貌

雷峰塔早期的原貌,

存在於明朝塔的外簷被毀之前。原塔的閣樓式外形是沒有爭議,爭議在於,原塔到底是七層還是五層?

吳越王錢弘俶《塔記》記載說“宮監宏顧之始,以千尺十三層為率,愛以

事力

未充,姑從七級,梯旻初志,未滿為歉。計磚灰、土木、油錢、瓦石與夫工藝像設、全碧之嚴,通六百萬緡,視會稽之應天塔。”又說:“塔成之日,又鐫《華嚴》諸經,圍繞八面。”又說:“規模宏麗,極所未見,極所未聞”。

由此可見,這是一座八面七層塔。

但南宋人看到的卻只有五層,如《淳祐臨安志》記載,也是“寶塔五層”。

從七層變為五層的原因,目前未見有宋人記錄,大家只能猜測。比如田汝成《西湖瀏覽志》推測說:吳越王妃於此建塔,始以千尺十三層為率。尋以財力未充,姑建七級。後復以風 水家言,止存五級,俗稱王妃塔。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南宋畫家李嵩《西湖圖》區域性

因此,雷峰塔初造時,到底是七層還是五層,一時難於考辨。但南宋畫家李嵩《西湖圖》所畫,也是五層樓閣式,畫與南宋文字記載相符。

我們不妨認為:塔高五層比七層更有可信度!當年錢弘俶的藍圖是七層,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只造了五層。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圖為倒塌前的雷峰塔

雷峰塔後來的古貌

,是塔簷被毀,惟留塔心,無法登臨的樣子。

塔簷被毀,是明代倭寇所為。查史料,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前後,寇入侵杭州灣,圍攻杭州城,在郊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疑塔中有伏,縱火焚塔,故其簷級皆去,赤立童然,反成異致”。

就在這一年,塔毀後不久,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嘉定文人李流芳流寓杭州,住在雷峰塔附近,經常與朋友遊覽於西湖。是他最早提到了“雷峰如老衲”的形象:“吾友子將嘗言,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寶石如美人,予極賞之”。

於是,四五百年來,人們所見到的雷峰塔或照片、圖片等都是老衲形的塔心,老衲式塔形,可以說深入人心,直到民國23年雷峰塔倒塌為止。

今天的雷峰塔

如今的雷鋒塔觀光、登眺等功能齊全,是整個西湖的制高點,早已被旅客、市民所接受。

據說,當年重建雷峰塔的時候,對恢復的哪一種古貌的選擇,專家們產生了分歧。

瞭解得越深入,越能提升對杭州雷峰塔的旅遊體驗

圖為倒塌前的雷峰塔

我個人覺得,兩者各有利弊,老衲式雖然更容易被今人所接受,但也應看到,這樣的塔形,很難模仿得了,修舊如舊不成反成東施效顰,徒增遺憾。

而樓閣式的建築,本來就是唐末五代時期我國磚木結構的代表,是唐宋古塔外觀美髮展的標誌,符合盛世表達,重建以樓閣式為宜。

各位網友,你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