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庸逝世三週年,他的作品還在等待“關鍵一躍”|同讀一本書

經典性需要作家去世後兩代人左右才能證實。

——哈羅德·布魯姆

文 / 六神磊磊

轉眼,金庸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有3年了。

我們緬懷先生,也緬懷先生的作品。如果說近幾年來網際網路上有哪位金庸作品的解讀大神,那麼非六神磊磊莫屬了。作為金庸的骨灰級粉絲,他說:“行俠仗義的本質是什麼?

本質是同情:

“武俠”二字,“武”也許和我們漸行漸遠,但“俠”永遠不會過時。看到了別人的苦難,能夠感同身受,這是金庸武俠的核心。經典是一代人共同的秘密,我們相遇在江湖,別的時代的人無法理解,金庸小說是一代人的密碼。”

在今天這個紀念金庸先生的特殊日子,讓我們從六神磊磊的文字中去尋找舊時的武俠夢想、江湖豪情。

01

這幾天籤售,我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

現在年輕人讀金庸少了,那麼金庸武俠在不久的將來會不會被遺忘?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幾年前我上一次發書時,這個問題還沒有這麼頻繁地出現。然而現在,幾乎每一次採訪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提問,有時候恰恰就能說明一些事情。

前幾天,嚴鋒教授就和我說了一個體會,他擔心古龍正在淡出人們的記憶。

嚴老師開玩笑說,十多年前,倘若他說了什麼關於古龍“不好”的話,馬上會有一批擁躉來駁斥。但這些年情況變了,你說古龍點什麼,人們更多的情形是不甚關心。

他於是就很難過。這也許是所謂“遺忘”的先兆。

一些情況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據我瞭解,《古龍全集》的銷售現在就不很好,出版方花工夫屢次重新設計包裝,市場反饋都不太佳。

古龍真是被遺忘了嗎?那麼金庸呢?

02

說一下我的看法。首先,遺忘,是不可能的。

很簡單的例子,不要說金庸了,即便是上個世紀民國時候的武俠,還珠樓主、王度廬等“五大家”之類,也並沒有被人遺忘。否則《蜀山》《臥虎藏龍》也不會被影視改編,衍生新品。

也許過一些年,人們缺故事了,又會把這些一百年前的東西翻出來。

水平再次一些的確實被遺忘了。張恨水也寫武俠,如今知道的人寥寥。他自己所承認的兩部武俠,我耐心讀過一部,《劍膽琴心》,確實平平。但這與其說是時間的問題,不如說是水準的問題。

所以說,

完全意義上的“遺忘”,那是不可能的。

你以為中國能有多少作家,已經奢侈到可以遺忘金庸、古龍了?

金庸逝世三週年,他的作品還在等待“關鍵一躍”|同讀一本書

古龍(左一)和金庸(右二)

我想真正值得討論的是,“武俠”會不會不再大眾流行,然後金庸也不再被人頻繁提起了?

就像張恨水的言情小說一樣,當年風行一時,連魯迅都被迫要去買給老媽看,否則老媽就要發脾氣。但如今,它卻再不會成為大眾流行讀物了,只有感興趣的人才會專門搜尋來。

03

金庸的情況,和任何流行作家都不一樣,是非常特殊的。你把他對比成哪一個中國作家都不合適,需要單說。

在主流輿論上,眼下倒是金庸小說誕生以來最好的時候。挺有趣。

二十年前,金庸小說在主流話語裡的形象是偏中灰色的,當然不是毒草,但也絕對不算什麼香花,屬於隨時可以被批判兩下的存在。

然而等到金庸逝世時,評價的口徑已然大異,金庸得到了主流眾口一辭的高度評價和高規格悼念,這在我少年時候是不可想象的。我那個時候,哪個稍微有點官方身份的人好評幾句金庸,我都高興得不得了。

金庸作品如今得到這種待遇,主要原因是兩點。第一點乃是前提,就是他的立場和主流沒有大的背反,也從沒有結下什麼大的嫌隙。他小說的內容也和八十年代之後統統無涉。況且老先生既已去世,當然也就不可能再寫出什麼不合時宜的東西了。這是前提。

金庸逝世三週年,他的作品還在等待“關鍵一躍”|同讀一本書

2018年各地書城推出金庸武俠小說專區

第二點則是關鍵,就是他提倡“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真心實意,一腔赤誠,有基本認知能力的人都能感受得到。

我就說過《射鵰英雄傳》堪稱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一部《射鵰》,勝過一百句刻板的愛國主義說教。這也是他的作品如今受到主流推崇和禮遇的關鍵。

04

然而,政治待遇不等於文學待遇,更不等於歷史待遇。

過去,當主流對金庸作品的評價不那麼高、認可得不那麼充分時,我們倒還真的從不擔心金庸的流傳問題。

然而恰恰在老爺子去世時哀榮備至,主流美譽紛紛之時,大家對他作品的百世流芳反倒不那麼有信心了。 在我看來,就是金庸的作品正在經歷一個關鍵時期,就是完成那“關鍵的一躍”。

布魯姆說:

經典性需要作家去世後兩代人左右才能證實。

就是說,

在當下一、兩代人的時間視窗上,看它能不能以當年“流行之王”的身份,完成縱身一躍,其文學價值和文明價值能否經受住時間之河的檢驗,躋身偉大經典的殿堂。

躍過去了,就佇立峰巔,永享祭祀;躍不過去,就逐漸跌落遺忘的深谷。

人類歷史上,無數頂級的文學經典,曾經都是以“流行之王”的面目出現的。

偉大的莎士比亞,當時是以極世俗和流行的面貌出現的,甚至是黃腔頻頻。偉大的歌德,其《少年維特之煩惱》是當時無數時髦男女手邊的摯愛。

中國小說裡成就最高的“四大名著”,誕生時都是流傳極廣的通俗讀物,地位極低。在清朝,有臣子給皇上上書誤用了《三國演義》典故,被視為是極其輕佻失格的舉動,被嚴厲處分。

而這些作品都需要完成“關鍵的一躍”。

在大眾層面紅極一時後,它們都會經過一段時期,我把它叫做“退位期”,就是它們不再極度流行了,好比君王,必須卸下冠冕,步下丹墀,它的原著在大眾層面的讀者急劇減少。

莎翁也好,《紅樓》也好,都是完成了那一躍的,現在它們都是經典殿堂上的神,永享萬年香火,而代價就是它們的原著不可能大眾流行,只有少部分人敢於去叩讀。

說起《紅樓夢》,本來該是很好讀的書,可大家的畏懼和戰慄讓我吃驚。在我組織的經典同讀“磚頭行動”裡不止一個人說,只求不要有《紅樓夢》。

這就是一躍成神的代價,看似熱鬧,實則清冷、孤寂,碧海青天夜夜心。

05

金庸則和以上作品都有所不同。

鍾愛金庸的人,經常拿《水滸》和大仲馬為自己壯膽。意謂水滸是俠義小說,大仲馬的“基督山”“火槍手”都是通俗爽文,這兩個能完成一躍,躋身頂級經典,為什麼金庸不行?

然而它們還是不一樣的,金庸的作品是型別文學。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科幻小說等等都是型別文學。

型別文學,在流行上、吸睛上會佔便宜,但在最後的“關鍵一躍”上會吃虧。

武打,在金庸小說裡的篇幅太大了,它無疑是金庸風行華人世界的秘訣之一,但某種程度上又傷害了和稀釋了文學性。

《神鵰俠侶》裡,大勝關英雄大會,小龍女和金輪法王的打鬥,翻翻滾滾幾千字,毫無文學價值。

金庸逝世三週年,他的作品還在等待“關鍵一躍”|同讀一本書

2005年金庸探班《神鵰俠侶》劇組

《笑傲江湖》中,少林寺賭鬥,任我行和方證大師對掌,看似熱鬧精彩,實際也價值平平。

這是金庸天然不利之處。就像我之前文章裡說的,一個高手,想以邪派武功而證大道,註定要格外艱難,要多得多的天賦、努力和機緣。

老爺子自己對此應該也是門兒清的。他肯定也是知道那“一躍”的存在的。連我這等小子尚且知道,他佇立在高處許久了,豈能不知?

他晚年之所以吭哧吭哧去改書,給小說打了好多“價值補丁”,得失優劣不論,也就是為了那“一躍”助力。

那麼倘若問我:看好金庸小說的這最後一躍嗎?

我看好。

個人的看法是,金庸至少有三到四部書,可以躋身人類文學的頂級作品之列。

再說明白一點,它們之中至少應當包括《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

這也是他最後的三部作品。 它們是人類所能擁有的頂級偉大的悲劇、偉大的喜劇,或者說,偉大的鬧劇。

06

最後還想補充一點,就是金庸小說不管能完成那一躍,還是不能完成那一躍,你我這批八九十年代的讀者,都是後來的讀者再也不能感同身受的。

“經典”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是百世傳承的瑰寶?沒錯!但“經典”還有另一面——它是一代人所共有的秘密。

第一批觀看莎翁的人,他們當時的體會,心中所燃起的火花,後世觀眾不管坐在多麼恢弘的劇院裡,看多麼頂級的表演,也再無法感同身受。

同樣地,第一批翻開《紅樓夢》的人,第一批讀到“大荒山青埂峰無稽崖”的人,他們所感受到的無比的新奇、劇烈的震撼,後來的讀者永遠無法瞭解。

因為有一些東西永遠無法言傳。

金庸逝世三週年,他的作品還在等待“關鍵一躍”|同讀一本書

打個比方,就好像邁爾克·喬丹。喬丹會被遺忘嗎?肯定不會。後人會知道他厲害嗎?會的。他將永駐神位,萬年享祀不絕。

但喬丹仍然只是屬於一代人的秘密,只有那個時代看了他打球的人才能明白。

就好像在八九十年代第一批如飢似渴翻開金庸的人。

在城裡,在鄉鎮,在夕陽西下的河畔,在做完眼保健操的課間,在大學圖書館的斑駁木桌上,在工廠的下班鈴聲裡,在孩子昏黃的手電光下,在世人們狐疑不解的注視中,在我們最好的年華,在那個還簡單地相信愛、相信俠義的年紀。

《六神磊磊讀金庸》

是六神磊磊的新作,全書共104篇文章,覆蓋從“射鵰三部曲”到《笑傲江湖》《鹿鼎記》等11部金庸小說解讀,涉及到婚姻、家庭、職場、文學、社會百態等方方面面,借金庸的武俠江湖,照映當下世情人心。

讀完此書,你會發現,曾經感覺遙遠的武俠世界,原來就在我們身邊。

金庸逝世三週年,他的作品還在等待“關鍵一躍”|同讀一本書

主題策劃

| 徐濤 |

音訊策劃

| 六神磊磊

音訊運營

|

常秀娟 |

主編

|

鄭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