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週末在網上看了電影《步履不停》,這是我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作品。從影片一開始就被吸引了。我喜歡這種舒緩柔和、完全與真實的日常生活同等節奏的表現形式。

樹木希林飾演的媽媽和回來跟家人團聚的大女兒千奈美一起在廚房做飯,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的媽媽當然是主廚,她嫻熟又不慌不忙地準備著各種菜品。女兒是不太合格的助手,她在廚房的主要功能是陪媽媽閒聊。

在母女的閒聊中,滿頭白髮的橫山老先生從臥室出來,目不斜視地走過廚房向大門走去,對女兒叫他順便買牛奶回家的話充耳不聞。他戴上草帽、柱著柺杖向坡道下走去。這應該是他固定出門散步的時間。

母親向女兒解釋父親為何不願意去買牛奶,因為他不想讓鄰居看到自己拎著超市的便利袋,這不符合自己嚴謹職業的醫生形象。“你太寵他了。”看到媽媽細緻地感知和維護著父親的自尊與面子,女兒迴應到。

短短的幾個畫面,我們已經對率先出場的幾個人物有了大致的感知。為家庭奉獻了一生的賢惠母親,雖已至中年卻依然爽直可愛的女兒。父親暫時沒有說一句臺詞,但他身上傳統的大男子、大家長風範已經呼之欲出。

隨著老父親沿著坡道而下緩緩向海邊走去,音樂也像被海風吹過來一般,與寧靜淡泊的畫面渾然一體。從父親遠眺海景的視角里,愜意雅緻的小鎮風情徐徐向觀眾展開。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與此同時,母親與女兒繼續在廚房中邊幹活邊聊,從談話中我們知道小兒子橫山良多一家也要回來。母親在女兒面前表現出對良多婚姻的不滿:良多的另一半曾結過婚(前夫已逝)並且有一個兒子。

母親認為兒子哪怕是找一個離異女人為妻也會更好。她擔心兒子被兒媳用來與死去的前夫比較,與一個死人比較跟與分手的前任比較會更缺乏優勢。為什麼母親會這樣認為?我們會從影片後續的情節中找到答案。

在這段平常的對話中,我們已經逐漸感受到了在溫情脈脈的前奏下,這個家庭隱藏著的劇情將被一點點地揭開。

此時,小兒子橫山良多一家三口已經坐在了回家的火車。良多並不想在家過夜,他提議吃過晚飯就坐最後一班車回去。但妻子由香裡以已經帶了換洗衣服為由,堅持要在丈夫父母家住一晚。

這一簡短的情節,可以感受到良多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也可以看出外表溫柔賢淑的由香裡有著自己的想法和堅持。由香裡的兒子淳史長相帥氣,或許因為父親早逝的原因,與活潑鬧騰的同齡人相比,他顯得更沉靜冷鬱一些。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良多一家終於抵達,橫山的女婿與兩個外孫也在外面玩耍回來之後,一大家人終於匯聚到一起。他們之所以在這天團聚——因為當天是已經去世多年的橫山大兒子純平的忌日。

原來,三兄妹中,只有大兒子純平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可惜在十年前,善良的純平為了救一名落水少年而不幸身亡。橫山先生一直以醫生的職業為傲,小兒子良多雖然在年少時期的夢想也是當醫生,但長大後卻違背了父親的意願,成為了一名藝術從業者(繪畫修復師)。

死去的純平是父親與母親一生永遠無法平復的傷痛。母親會無意識地重複純平生前的點滴以及他去世當天的情景。父親也認為純平才是他心目中最優秀的孩子,與離開家庭選擇其它職業的小兒子良多之間則存在顯而易見的分歧與隔閡。

影片只講述了橫山一家短短兩天的生活日常,但螢幕外的觀眾卻彷彿已跟著他們一起度過了幾十年的人生。在這個家庭幾十年的改變與不變中,我們感受到了如我們一般平凡的家長和兒女,他們的責任、期待、失落、秘密、痛苦,以及那些總來不及兌現的承諾。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我非常喜歡影片中人物的性格設定,他們就是生活中很平凡真實的人設,不像很多國內影視劇中那些看上去個性鮮明卻總有些臉譜化的人物。尤其是橫山老夫婦,他們有傳統老人勤勞淳樸的一面,但也有因為生活變故而導致的“心機”與“殘忍”。

他們並不是標準式的溫暖大愛牌老人。母親在女兒面前稱兒媳婦為“二手貨”,女兒回擊她“你會無意間說出挺可怕的話”。女兒想搬回家與母親同住,母親不想因此改變大兒子的房間,也不願意給比自己懶散的女兒當“傭人”,因此一直未表示同意。母女之間既親密但又不是毫無間隙,我喜歡她們溝通時的直抒胸臆,沒有虛偽作態與道德包袱。

雖然小兒子良多已經結婚,雖然兒媳婦由香裡溫順良善,女兒也點評自己的弟弟配不上由香裡。但母親心裡總是意難平,並未真正接納二婚身份的兒媳。她分別在兒子與兒媳的面前建議他們不用考慮生養孩子,以此阻礙兒子和兒媳產生更深的羈絆。

每年大兒子的忌日,母親都會“邀請”當初被兒子拯救的男孩良雄來家裡小坐。她並非想單純敘舊或關注對方,而是一種變相的報復和折磨。她內心一直“憎恨”著被兒子捨命相救的良雄,希望他每年都來家裡表達愧疚與不安。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橫山老先生端著一家之主的威望。他不苟言笑、不近家務,即使

孫輩也沒有更生動的交流,甚至會因為孫子總唸叨“外婆家”而不說“外公家”而氣惱。如果不是老伴在當天播放了那張有故事的唱片之後道出了以往跟蹤過他的事情之後,他以為曾經出軌的秘密會被自己一個人偷偷帶進墳墓。

對丈夫的包容與隱忍,或許是大部分家庭主婦的選擇吧。對這個可以著重強化、能帶給觀眾衝擊的情節,導演反而剋制化處理了。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處——不刻

凸顯任何一個矛盾。我認為影片甚至就沒有標準的主角配角設定,所有的人物和劇情都勻和地鋪展開來,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真實生活就是如此,驚濤駭浪往往最後總會歸於雲淡風清。

在良雄出現又離開之後的場景,我認為是劇中最精彩的一幕。橫山老先生從未正視過良雄一眼,良雄的到來讓他重複著喪子的痛苦,長大後肥胖、邋遢又平庸的良雄更是讓他為死去的兒子而不值。優秀的兒子竟然為了一個“廢物”而死,這恐怕是他至死都不能瞑目的悲傷吧。

聽到父親稱良雄為“廢物”,良多忍不住與父親爭執起來。這當然有良多自己被刺痛的原因,人至中年的他並不得志,對家人隱瞞了失業的事實,謊稱自己一直從事著繪畫修復的工作。但良多心裡更多的是對弱者的感同身受與悲憫之情。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不要擅自比較他人的人生。”“醫生有那麼偉大嗎?”“大哥要是還活著,也不見得有出息,人是很難講的。”我想良多在此時趁機說出了積壓在心已久的對父母的看法,這也正是他跟父母比較疏離的原因吧。他想戳破父親對大哥的偏愛和對自己職業的偏見,也企圖微弱地解釋生活的無常與無解。

之後,他勸母親以後不要再約良雄來家裡,因為大哥的死也並非良雄的錯,他不願意看見可憐的良雄一直承受著良心的折磨。母親不緊不慢地做著針線活,一邊向良多娓娓說道:“無人能怪罪才是最痛苦的。每年讓他痛苦一回,這樣應該不算過分,所以我明年還會請他過來。”

我們當然無法去要求一個喪子之痛的老太太一定有寬闊之心。老太太只是想找個責任人去消化自己的痛苦。由香裡有句半開玩笑的臺詞:人心皆險惡。表面看上去平和的劇情,但卻溫柔又深刻地挖掘出了真實的人性。

離家前,良多與父親一起帶著淳史去海邊散步。好奇的淳史在海邊盡情玩耍。在海風之中佇立著的良多與父親終於輕鬆地閒聊了一會,父子倆臉上都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

影片最後,是在三年之後的夏天。父母已經相繼離世,良多一家人再次回到家鄉,再次走到山上的墓地,為父母和大哥掃墓。淳史已經長高不少。一個小女孩進入到鏡頭,走到良多身邊牽起他的手。

良多終是沒有隨母親的意願,他跟妻子生了自己的孩子。他也沒有實現讓母親在有生之年坐上自己買的汽車的願望。對父母的背離與遺憾將陪伴著他後續的人生。現實生活也是如此,沒有那麼多原諒與圓滿,我們只能帶著缺失與希冀步履不停。

除了講述故事的節奏、方式,以及真實自然的人物塑造之外,我不知道還能怎樣描述這部影片其它方面的美妙。令人平靜陶醉的海邊小鎮風光,具有年代質感、陳舊卻得當的家居佈設,應畫面而生的輕柔舒展的音樂,簡短卻強有力地凸顯人物個性的對話……這些令整個影片充滿韻味又不失張力。

觀眾更容易被支撐劇情和畫面的必要枝幹所影響,因此在很多影片中,導演往往只重視如何展現主要衝突而忽略了周邊的細節。但那些可能被忽略的細枝末葉,才是讓一部影片更加高階的因素。

這部電影裡,在一場場由對話推動的劇情中,老母親幾乎未停下過手中的活計,她手中捯飭出來的各種美食、那些承裝食物的器皿、她為兒子新增菜品時略顯粗魯而遭受嫌棄的動作,以及樓上儲物間的雜物、衛生間內掉落的磁磚,這些細微之處所呈現出來的真實會讓我們在瞬間走出電影的觀感,彷彿那就是真人而不是秀。

相比很多脫離現實的,以誇張、矛盾、狗血、吸睛為目的的國產影視劇,能看這樣一部貌似平淡卻令人回味無窮的電影,真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

以細節取勝的影片才會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