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1.

十月末,有一首歌成了不少人歌單裡的單曲迴圈。

短短兩日,它在某短影片平臺的播放量就有6。8億。

這是一首發行於2020年6月15日的歌,歌名《漠河舞廳》。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從旋律到歌詞,都能讓人腦海裡浮現出遙遠的年代感,和一股久違的傷情之美。

起初,在某音上無意間刷到某男星以這首音樂為背景配的舞步,瞬間被吸引了。

怎麼說呢?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憂傷、孤獨與頹靡,但刷了一遍留言區,才發現,是我淺見了。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源於一個民謠歌手的採風,一場震驚全國的火災,和一位用一生換一場永恆之愛的老人。

2019年的寒冬,民謠歌手柳爽來到漠河採風,偶然間遇見了老人張德全(化名)。

5分鐘的對話中,柳爽知道了這位老人的故事,並在徵得老人同意的情況下,返京作了此曲。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2020年6月,這首歌被收錄在柳爽的專輯《1st。星球》中。

起初,柳爽只是一個小眾的民謠歌手,畢業於公安大學交通管理專業的他,並未系統學過樂理知識。

音樂,完全出於他的個人愛好,《漠河舞廳》走紅之前,他也只是一個幾乎沒有名氣的業餘歌手。

但當這首歌在上月末突然走紅之後,他卻並不欣喜,而是感到陣陣“不適”。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2.

為什麼會這樣?看看各種版本的《漠河舞廳》和這首歌的背後故事,你就知道答案了。

這是電影剪輯版的《漠河舞廳》,畫面幽默搞怪無厘頭。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這是某運營號的《漠河舞廳》,畫面低俗搞笑毫無美感。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某個人賬號的《漠河舞廳》,還是淺顯的搞怪風。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豔俗不堪的《漠河舞廳》。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閨蜜大秀美腿的《漠河舞廳》。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搔首弄姿的《漠河舞廳》。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妖嬈舞蹈版的《漠河舞廳》。。。 。。。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以上各版本,去各大短影片平臺隨手一搜,比比皆是。

一首歌也好,一部電影也罷,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註解,這本無可厚非。

但你要用一個沉痛背景下的作品去毫無下限地博眼球、抓流量,別說創作者不幹,用心聆聽作品的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看到這番景象。

《漠河舞廳》不單單是一首爆紅網路的歌,它背後承載的是一場龐大的悲劇之下,211個逝去的生命,一萬多個家庭的流離失所,5萬餘人不願揭露的傷疤,以及一位老人對亡妻30年如一日的思念。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那是1987年的5月上旬,一場火災鋪天蓋地般襲來。

火勢侵襲了來自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的1.7萬平方千米土地,出動了58800多名撲救人員,損失人民幣過億,大火中有266人燒傷,211人死亡。

其中,有一位被稱為康氏的女子,便是《漠河舞廳》中的原型人物張德全的妻子。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3.

張德全與康氏第一次相遇,是在廣播社前的石徹花壇前,他點燃一根香菸的同時,她與朋友從他身邊走過。

談笑間,她不經意的一個轉圈、一次抬手,便叫他魂牽夢繞。

那畫面,仿若春日裡的陽光,純淨且美好。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那之後,他天天守在廣播社前的石徹花壇前,就為等她出現。

他無比堅定地認為,只要他再點燃一支菸,她便會再次出現。

就這樣,他打探到她的名字,不停地寫詩給她,他知道她愛跳舞,他也是被她輕盈的舞步吸引來的。

所以他開始藉故跟她學跳舞,儘管步態笨拙,他還是樂此不疲。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後來,他借工作之便,得來了倉庫的鑰匙。於是,那裡成了他們的秘密舞廳。

1983年,漠河立縣,街道突然變得熱鬧起來,像是在為張德全和康氏的婚宴喝彩。

之後,他們真就把日子過成了詩,閒暇之餘,那間倉庫昏暗的燈光下,必定少不了他倆共舞的身影。

只是,這蜜餞般的甜,在倉庫改造擴建的前一夜,戛然而止。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那晚,倉庫堆起比以往更多的雜物,燈光似乎也比往日更暗了些。

兩個翩翩起舞的青年,怎麼也想不到,一次闊別秘密舞廳的赴宴之後,便是一場天人永隔的錐心之痛。

1987年5月6日,張德全隨工作隊去往異地之後,一場夾雜著9級狂風的“天火”,席捲了整個漠河縣。

4.

大火持續整整28日才完全熄滅,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史無前例的特大森林火災,就是震驚中外的5·6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在新聞報道上得知這一訊息後,張德全瘋了似的驅車趕回漠河。

到了縣口,眼前浮現的是火勢已去的遍地狼藉之象。

或是妻子遺體難以辨認,或是怕他傷心失控,總之,張德全沒能見到康氏的最後一面。

那一刻,極致的痛已被麻木替代,他站在滿是廢墟的土地上,只覺置身地獄。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人因何而美麗,又因何而凋謝,是若怒了憩息的神明,仰或是連它也妒忌你的美麗,降於你炙熱的登場,又炙熱的退去。。。 。。。”

災難過後的漠河,新建了不少矮層建築,離張德全與亡妻曾去跳舞的倉庫舊址不遠處的街道上,開了一家舞廳,他管它叫“漠河舞廳”。

餘後30多年,他沒有再婚,與亡妻也不曾孕育子女,他依舊給她寫信,依舊堅持跳舞。

只是,偌大的舞廳再也沒有他的舞伴。就像漠河的街道,如何翻新也難以驅散曾在這場大火中失去摯愛之人的痛。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再看回那場火災,那些被大火吞滅的屍骨,大都面目全非、男女不辨。。。 。。。

他們中,有至死都懷抱孩子,靠向丈夫的女人;

有為救牛羊,最後被燒死在牛欄的飼養員;

有被燒死在逃生路上的党支書之女,等到父親忙了一夜回家時,才發現女兒已不在。。。 。。。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5.

平凡也好,英勇也罷,他們都曾是這世上和你我一樣,活蹦亂跳著的生命。

一場燒了28天的大火,一個無比痛心的故事背後,一個對生命和音樂懷揣敬畏之心的青年,誕生了34年後火遍全網的《漠河舞廳》。

如今,經過34年的恢復和保護,那些被大火燃燒過的土地,已經重新長起大片樹林,大興安嶺地區的森林覆被率也從火災後的61。5%提高到87%以上。

所有一切都仿若新生,又好似從來就是如此,只有親歷過它的傷痛的人,才懂得它的今天有多不易。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哪怕眼見家鄉滿目瘡痍,依然要重建美好家園;哪怕一個轉身便與至親至愛陰陽相隔,也要帶著痛重新出發。

那是211個亡靈用血肉之痛賦予我們的新生與沉思,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刻搞怪秀身姿,但它的註解物件絕不是《漠河舞廳》這樣的作品。

悲哀的是,活在今天的我們,總會不自覺地陷入盲目跟風的大流,什麼火我們就跟什麼,我們似乎也只能靠跟風和作秀來實現個人魅力的展示,卻常常忽略事物本身所蘊含的意義。

34年前,妻子葬身火海,34年後,他對亡妻的痴變成一場“秀”

不是音樂人的我,儘管瞬間被《漠河舞廳》憂傷悽美的旋律打動,但從聽聞它背後的故事起,我不敢輕易將它奉上神壇,亦如我不敢輕易去褻瀆它一樣。

不因我有多高尚,只因不忍讓一段沉痛的過往,被鋪天蓋地的“秀”抹去它原有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