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本文來源:紫牛新聞」

記者節之際,來說說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據說國產劇最不敢碰的職業是記者,因為這個群體絕對會下筆兇猛吐槽。刻板印象中,國產劇的記者形象並不理想。近年來有所進步,在《掃黑風暴》《突圍》這樣的劇中有意識地刻畫了鐵肩擔道義的調查記者,但從觀眾反饋來看,還是缺乏對整個行業的挖掘,人物還是流於浮誇,淪為推動劇情發展的“工具人”。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圍追堵截主人公,

記者形象一度被“妖魔化”

“懸浮”,在很長時間裡都是困擾國產職業劇的痼疾,醫療劇、律政題材等都曾滑鐵盧。對職場人物的“浮誇”展現,不是腳踏實地地去反映其行業特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劇集的整體氣質。仔細盤點,你會發現,記者行業一直見縫插針地“生活”在影視劇和人們的想象中。大家可能有這樣的印象,一旦某個單位或者個人出現輿論危機,就會出現出門被一堆舉著話筒和攝像機的記者圍追堵截,這是不少電視劇的“標配”。

2020年播出《完美關係》中,一位外賣員被富二代撞成了植物人。第二天,一堆記者舉著照相機和錄音筆,去醫院圍堵外賣員的兒子,咄咄逼人地詢問所謂“真相”。此類情節還出現在,電視劇《安家》中,有人把房產中介店長房似錦與母親爭吵的畫面放到了網上。第二天,中介門店門口就圍堵了一堆記者。《歡樂頌》中,安迪因對員工的工作要求太高導致其昏迷。第二天,一群記者就包圍了公司,訊息也已經見報。2021年上線的《海上繁花》中,也出現了李沁飾演的娛樂記者化妝成護士到醫院去偷拍等無厘頭情節。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這些電視劇還停留在記者就是狗仔,“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刻板認知中,令媒體人形象被“臉譜化”或是“妖魔化”。電視劇中做法有違新聞職業道德,去當事人住處粗暴地圍追堵截,也是效率不高的方式,其實不是大多數記者的工作方法。記者們常常會先透過線上渠道與當事人聯絡,取得當事人同意後再進行實地採訪。而且釋出一些細節時也會跟當事人進行確認,儘量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另外,對於新聞報道物件和選題的選擇,還是會選擇關乎大眾生活的正能量、有溫度、有影響力的選題,劇中主人公的雞毛蒜皮並不能成為記者關注的範疇。採訪中,也有編劇透露,其實在這裡,記者只是一個反映主人公尷尬境地,或者推動情節進一步發展的道具人,不用費腦筋去創新表現方式的編劇,只好不斷“委屈”記者們。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掃黑反腐不缺席,

還有愛上大明星“福利”

近年來,影視劇對記者的描寫,不斷有全新呈現。《情深深雨濛濛》中,《申報》記者何書桓和杜飛不僅好拼,還身手了得。在電影陳凱歌電影《搜尋》裡,姚晨扮演的女記者為了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出人頭地,抓住高圓圓扮演的女主角這個線索狂追猛打,導致事件影響迅速放大。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一般人會覺得采訪明星是“福利”,在張新成和梁潔主演的《變成你的那一天》這樣的甜寵劇集中,就寄託了這樣一種想象:男女主角荒誕地身體互換了,梁潔飾演的娛樂記者,就這樣開始了與男明星的奇幻戀愛之旅。電視劇挺下飯的,但是負責任地告訴你,對文娛女記者來說,工作就是工作,愛上大明星的機率真是蠻奇幻的。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還有從時代變遷的角度,回望記者角色。《女不強大天不容》裡海清從菜鳥成長為社長,講述了在網際網路浪潮之下如何帶領報社走出困境;年代劇《喬家的兒女》裡也寫到,白宇飾演的南京臺記者如何抓選題。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說到調查記者,電視劇《掃黑風暴》裡的“美麗貸”情節,由江疏影飾演的電視臺記者黃希,以顧客身份進行暗訪某醫美中心,深入調查“美麗貸”背後的黑幕。被識破的千鈞一髮時刻,幸虧趕上警方的抓捕行動被救下。此外,江疏影還化為坐檯女臥底夜總會,種種情節看得人心驚肉跳,但有觀眾對這個角色的魯莽做法並不買賬。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突圍》根據周梅森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國企幹部齊本安臨危受命,團結廣大幹部群眾,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挽回流失的國有資產,帶領企業在經營困境中突圍的故事。在這部反腐劇中,出現了記者群像。讓南京觀眾倍感親切的是,這部劇很多場景都在南京取景。劇中的京州時報就“設在”南京體育學院。秦嵐飾演的京州時報社長兼總編范家慧,齊本安的愛人,在單位和家都是一把手。陳曉飾演的秦小衝堪稱“全劇最慘打工人”,曾經的京州時報主任,被做局陷害,被報社開除,妻離子散,出獄後又被京州時報反聘繼續臥底。牛石豔接替秦小衝擔任報社主任,鏡頭裡經常是身為總編的范家慧與溝通的工作場景。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突圍》記者群像不靠譜,

懷念《編劇部的故事

《突圍》群像展現儘管突破了此前的單個角色,形成群體效應,但觀眾尤其是記者群體,對這些角色的塑造並不滿意。有媒體人告訴記者,“最不像的是,他們不僅沒有灰頭土臉的趕稿子,處理新聞、討論選題策劃,以及報社廣告營銷等任務並不是他們的日常生活,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比較隨意,有違行業規範。”

在齊本安剛剛到位時,范家慧找到石紅杏繼續合作企業與報社的戰略合作。令人驚詫的是,范家慧隨身攜帶合同和公章,直接簽字蓋章。當下報社的生存危機似乎對范家慧都不是事兒,廣告說拿下就拿下。而范家慧安排臥底,先付三萬元稿費給秦小衝,令觀眾感覺,這個報社缺乏基本的財務制度,總編處理事情相當隨意和不靠譜。接任秦小衝主任位置的牛石豔也備受觀眾詬病,說話咋咋呼呼,做事情不計後果,舉報秦小衝敲詐,秦小衝當臥底收集材料,身份又被其曝光。身為調查記者,秦小衝雖然敢打敢衝,但是判斷流於主觀。此外,劇中還摻雜著他和前妻能否復婚、和女兒再相見等個人情感線,體現行業專業性的部分又被削弱。

電影導演、影評人江小魚在採訪中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一般來說,國產劇裡的記者形象都比較標籤化、扁平化,通常都具有理想主義色彩,承擔著伸張正義、尋找真相的劇情需求。大家印象中現實主義題材劇裡從角色角度塑造的記者形象不多,更多是功能性角色。《突圍》也是如此,三個記者可以說代表了三種不同的記者形象。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迄今為止,我覺得塑造最成功的一個記者群體形象是來自《編劇部的故事》。劇中媒體人的形象刻畫得非常有層次,很豐富,你看,葛優、呂麗萍、侯耀華就代表了那個特定時代的記者和編輯的形象。”江小魚表示,總體來說,其他就乏善可陳,總體敘事的功能性太強,塑造單一的具有鮮明個人性格的記者形象不是很多。

文娛面面觀|記者原來這樣,影視“買家秀”如何“突圍”

現實中記者“從地裡長出來”,

是初心不改的打工人

電視劇有戲劇誇張的成分,但現實中,調查採訪面臨的困境,工作的高挑戰性和高風險性,令記者的生命安全時刻面臨著威脅,還要面對報道低成功率和低收入帶來的壓力。當下熱點事件的部分資訊流出,就各種被討論、被分析、被推演,在這種情況下,真正有含量的調查性採訪報道,帶來真相和新聞背後的內涵,更值得大家去關注。

現實中不是所有記者都會有這麼戲劇性而危險性十足的職業生涯,能夠親身接觸打黑除惡、調查暗訪的記者人數極少,許多普通記者的生活平凡而忙碌。從找選題、報選題,到開會、採訪、寫稿/編片,他們是“手機控”,遊走在電腦與採訪地點之間。

《突圍》中的媒體人形象大多衣著光鮮,按時按點都會出現在家裡。在一些劇集中,記者還被塑造成擁有高收入的美女記者。實際上,媒體從業者不僅是“鴿子王”,和他人都有“時差”,經常不著家,還隨時隨地趕稿,他們是從“從地上長出來”的人,有人“英年早禿”,有人“過勞肥”。即便是領導層也忙於各種審稿、策劃會,以及出差、各種溝通場合,很難做到形象光鮮,從容不迫。甚至有人說,記者是“在全體人類中相對不具有魅力的物種之一”。

新媒體時代,記者們不僅要寫稿,還要搞直播、搞策劃、拍攝並編輯片子,沒有一身功夫,三頭六臂,卻要身兼多職,他們只是眾多打工人中的一員。即便在記者節這個節日裡,他們也在照常工作,做有關記者節的策劃,希望有更多人能理解他們記錄並呈現世界的意義。他們在採訪經歷中脫胎換骨,但閱盡千帆仍初心不改,努力做透過調查不盲從的“人間清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