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本人覺得大家喜歡的和作者想要表達的其實恰恰相反,大家喜歡的是唐伯虎“出世”的灑脫狀態,而唐伯虎詩裡要表達的卻是想“入世”而不得的苦悶心境。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理解偏差呢?

這就要從《桃花庵詩》這首詩說起了,詩句通篇都是說的作者瀟灑的生活態度,自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讓陷於生活這潭泥沼裡無法掙脫而出的人們不由好生羨慕。

詩句的表面並不代表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核心,正如同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會說與本意相反的話一樣。要真正弄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詩句中的意思,我們就需要聯絡他的生平來解讀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一、詩句字面意思解讀

唐伯虎詩畫雙絕,確實是同時代不可多得的才華橫溢的人物。他將畫融入詩句,讓詩句極富有畫面感,又將詩融入畫作,讓景和物蘊含著作者的思緒和情懷。

桃花庵詩(明)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前四句都是說詩人與桃花為伴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第二個四句說的是詩人不願意受富貴所累寧願過清貧的生活,最後兩句貌似在直接表達詩人的觀點,富貴皆空不如及時行樂。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這就是詩句誤導人的地方,我們習慣於認為詩句的前半部分通常寫的是物和事,後半部分就要亮出作者的觀點了,絕大多數詩作正是如此,但這首詩不是,不然咱們也太小瞧唐伯虎了。

二、淒涼潦倒的一生

起初知道唐伯虎是小時候透過周星馳演繹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驚豔於他的才華,羨慕他的放蕩不羈,對他八個老婆的富貴生活嘖嘖讚歎。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等到長大了,有意識的刻意瞭解唐伯虎,查閱的材料越多,越發現電影裡大都是杜撰的,實際上唐伯虎的一生可以用“淒涼潦倒”來形容。

(一)“淒涼”的人生

唐伯虎十幾歲之前確實也算是無憂無慮,生活富足,早早就在家人的操持下娶了親,但好景不長,很快雙親接連暴斃,妹妹也生病而死,對他打擊更嚴重的是妻子也接著難產離他而去。

本來振作起來要迎接小生命的降生重新開始生活的他,不僅沒有盼到小生命,還搭上了他唯一在世親人的性命。

這樣的橋段是不是似曾相識,很多大文豪和大學問家都經歷過這樣或那樣的痛楚,讓他們開始思考人生,看透問題的本質,唐伯虎也一樣。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二)“潦倒”的人生

人生最痛苦的是什麼?是沒有希望嗎?不,是本沒有希望的生活,有了希望後又被剝奪去。

二十幾歲已經變賣了家產窮困潦倒的唐伯虎,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參加了朝廷組織的鄉試,結果卻中了“解元”,也就是第一名。這種鄉試可不是現在鄉鎮裡組織的考試,而是省一級的考試,也就是全省第一名。

似乎看到了亮光的他又去京城參加會試,全國性的考試。原本滿懷自信準備大展宏圖的他,不料卻捲入了作弊案,這樣一來徹底與仕途無緣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三、為什麼說作者本意與字面意思不符?

說了這麼多,還是會有人一頭霧水。是啊,這又怎麼能說明作者的本意呢?

(一)連紙墨都買不起的人生是瀟灑不起來的。

唐伯虎後來的生活已經極其困頓,需要靠賣字畫為生,而他生前的名氣雖然大,但畢竟有汙點,另外相比較而言也沒有身後的名氣大,字畫的收入只夠勉強餬口。

況且唐伯虎不僅詩畫雙絕,可能是為了麻木自己吧,同樣酒色也是雙絕,日常的花費不是尋常人家能夠想象的。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二)唐伯虎也曾多次試圖取仕。

參加科舉是第一次試圖取仕,鄉試和會試都有參加,並且古代的會試是要去京城趕考的,從江南到明朝的京城北京至少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沒有很強的意願他是不會在結果不明的情況下仍願意一試的。

有的人可能會反駁說,就是在科舉之後他才心灰意冷率性而為的。那麼,好,接下來唐伯虎其實還有一次試圖取仕的經歷。在無緣科舉之後,唐伯虎曾接受邀請成為了明朝王爺寧王的幕僚,在發覺了其造反的意圖後趕忙裝瘋賣傻逃脫了。

為什麼大家喜歡唐伯虎的詩,尤其是《桃花庵詩》,要表達什麼?

所以呢,唐伯虎在揮灑恣意的詩句之外,透露出來的其實是想出仕而不得的苦悶心境。

不喜勿怪,讀者大人,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