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實錄看,八賢王似乎也不太 “賢”

胤禩,康熙皇帝的八皇子,人稱“八賢王”,賢是奪嫡之路上的手段。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命運作鬥爭而不可得,致使身敗名裂。

父子和睦

胤禩生母為良妃衛氏,母家“辛者庫”出身。辛者庫即包衣管領下的食口糧人,說白了,是僕人的僕人。比之其他兄弟的母家,地位相當低下。由此產生的巨大差別,相信胤禩在幼小的心靈上,是刻骨銘心的,想在眾兄弟中出人頭地的念頭,來得更強烈。康熙很快便看上了這個勤快,刻苦,善於為人處事的皇子。出征葛爾丹期間,胤禩便隨駕得到很好的歷練,也得到康熙的褒獎。

年僅18歲,胤禩被冊封為貝勒;28歲,出任內務府總管大臣,主管內務府。可見這一時期,父子和睦,胤禩頗受康熙青睞,對其是相當倚重,委以重任。

父子反目

原本寄厚望的太子胤礽,因康熙過於溺愛,顯得有些放縱,一發而不可收拾。無奈之下,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儲君之位空置,眾位有實力的皇子,躍躍欲試,首當其衝的便是,立志出人頭地的胤禩。奪嫡之初,胤禩便利用張德明“誠貴之相”的言論,假託天象製造輿論。

胤禩打小由大阿哥胤禔生母撫養。此時胤禔因“今欲誅胤礽,不必出皇父之手”大逆不道言論,奪嫡無望,選擇助胤禩一臂之力。將有關說胤禩“後必大貴”的看相結論,告知康熙,意思是說胤禩做太子是不錯的選擇。康熙斥其“為人兇頑愚昧,不知義理”,而後審訊張德明後,說胤禩“

柔奸性成,妄蓄大志

”。胤禔是偷雞不成,還連累胤禩蝕把米。也可見康熙非常惱火胤禩奪嫡的“小動作”,進而拿其出身說事。言外之意,胤禩根本不配做太子。更惱火的是胤禩背後黨羽,馬齊、佟國維等人的煽風點火,意欲立胤禩為太子的行為。

從實錄看,八賢王似乎也不太 “賢”

康熙皇帝

減除羽翼

馬齊因在遠征葛爾丹與“多倫會盟”中,起到關鍵作用。其中“多倫會盟”是,鞏固了清朝與內蒙古的關係,進一步孤立葛爾丹。從此馬齊升任理藩院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而佟國維是康熙生母的弟弟,同時兩個女兒嫁予康熙,也就是說佟國維既是康熙舅舅,又是康熙岳父,身份煊赫。康熙從胤禩同兩人的蛛絲馬跡中,知道了他們是選擇支援胤禩的。

雖然立儲是公事,但也是私事,皇帝個人意見佔很大比重。況且康熙在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曾說:

諸阿哥有如鑽營謀為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斷不然。

等於立太子是禁區,馬齊、佟國維在此時迫不及待跳出來,還有在歷代鬥爭中落敗,積怨很深的勢力也參與其中,顯得非常不合時宜。馬齊遭到革職;佟國維是時已卸任,念其之功,未作處理。兩人家族中參與者亦受到枷澤、革職等處理,直接打臉允禩。

從實錄看,八賢王似乎也不太 “賢”

馬齊

痴心不改

不得已廢黜太子,打亂計劃的康熙,暫時未能有新太子人選。新太子的難產,引起皇子間的明爭暗鬥,動搖國家根基。百般無奈之下,康熙四十八年,復立太子,同時冊封胤祉、胤禛、胤祺為親王,達到平衡權力,警告太子的意思。而胤禩受到此次的打壓,雖貝勒的爵位得以保留,但人氣是一落千丈。

朝廷恢復平靜。但三年後,太子因“狂疾未除,大失人心”,再次被廢。允禩心中再次升起了太陽,有了一絲成為儲君的曙光,竟然陰不陰,陽不陽地問康熙:我今如何行走(當太子有戲嗎)?曲折地表達了立為太子的意思。康熙再一次打臉允禩:爾不過一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語(你沒戲了)?

幽禁至死

胤禩利令智昏,由愛生恨,對康熙懷恨在心。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胤禩福晉外祖母是索額圖之妹,其長在外祖母家。康熙賜死索額圖之後,其外祖母的不滿、怨恨之情,透過一言一行影響到了胤禩福晉。而胤禩又是怕老婆之人,自然胤禩福晉的不滿怨恨,更加深胤禩對康熙、對新君的怨恨。採取了處處敵對的方式;

1、先是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巡視塞外,因祭奠生母,未能同行允禩,不知怎麼想的,進獻康熙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暗諷其時日不多。康熙逝世時,上下都瀰漫著悲傷的氣氛,唯獨胤禩一副怨憤的表情。

2、其次,雍正繼位後,胤禩晉升為廉親王,其福晉家人紛紛道賀。不想胤禩福晉冷冷地說了一句:不知道什麼時候,便大禍臨頭了。對於雍正的封賞不屑一顧,藐視天子。

3、雍正三年,宗人府參胤禩:護軍統領因不聽胤禩的指令,遭到亂棍打死。護軍統領為護衛軍長官,屬正二品。如此,因不聽指令的小事,而杖斃正二品大員,不能不說胤禩的跋扈。

本就想著除之而後快的雍正,忍無可忍,於雍正四年,將胤禩改名為“阿其那”, 削其王爵,圈禁至死。

從實錄看,八賢王似乎也不太 “賢”

胤禩

結語

生在帝王之家,存在即是威脅。本就出身而言,胤禩威脅甚小,但小小心靈上的缺失,變成了無限的動力,尋求時機,出人頭地,登上帝位。以致有點走火入魔,加上其福晉一支受到打壓,心生怨恨。兩股力量的匯流,蓄積怨恨的力量,一步一步走向深淵,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