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晚會被廣告給毀了

不管是一般的晚會還是春節聯歡晚會都被植入了大量的廣告,並且主持人明目張膽地為廣告廠商宣傳站臺,而且還要忽悠觀眾搶紅包。其實,電視臺的晚會已經顯出衰敗之相,被廣告給毀了。

晚會被廣告給毀了

原來有相聲演員說相聲,說的是晚會插播廣告會變成什麼樣子,電視劇插播廣告會變成什麼樣子,不但把節目給毀了,而且把主持人變成了叫賣的店小二,讓節目質量和檔次大大下降,沒什麼值得借鑑和觀看的東西了。沒想到,這種諷刺相聲的內容不出十年居然變成了現實。

廣告商不但在節目中大量植入廣告,比如演員手裡拿的杯子,送出去的禮品,開的汽車等等,簡直大量滲透,無孔不入。到現在,網際網路巨頭們參與進來,捨得燒錢,成為晚會的主要贊助商,還要讓觀眾隔一段時間就搶一次紅包,紅包總金額非常大,能達到十幾億,甚至一百多億,還有的宣傳能撒出去一千億元紅包,但也只是吸引眼球而已,達到最大的廣告效應。主持人也是賣力宣傳,但並非不知道。宣傳之後,人們以為他們說的是真話,就會關注廣告內容,關注搶紅包的時段,而忽略了節目本身甚至忽略了節目主持人的話語,注意力出現了嚴重轉移和偏差。結果又如何呢?當然不是很理想。大家都被廣告商忽悠了一把,搶到手的紅包基本上不能提現,要麼就是購物券,要麼就是優惠券,要麼就是讓人拉人頭的獎勵,反正不能讓人輕鬆提現,基本上都是進一步做廣告,擴大宣傳和影響。或許,廣告商已經和電視臺簽了合約,給電視臺多少廣告費,而不是讓他們白宣傳的。至於觀眾的接受與不接受,搶不搶紅包,紅包兌現不兌現,電視臺就不管那麼多了。反正也是免費的服務,大家又都喜歡免費的,還喜歡湊熱鬧,不被忽悠才怪呢!

晚會被廣告給毀了

大家似乎都很寬容,不會在紅包能不能兌現問題上較真兒————畢竟是免費搶的,就是不能兌現也沒損失什麼,頂多損失點時間,而那點時間就是用來娛樂的,搶紅包就是娛樂活動呀,誰還會在那麼僅有的一點零錢方面較真兒呢?況且大家又不是沒錢,要是真在乎那點紅包裡的錢,也就被人笑話了。當然,大家也不會對晚會節目的質量有什麼腹誹,就是有一些議論,電視臺也是不知道了,或者裝作不知道而已。平時,大家看到的綜藝類節目比起晚會節目可能要好,而且已經見慣了大場面,不會因為晚會大場面表演而大驚小怪,況且,看多了這樣的晚會節目也就知道晚會的套路了,千篇一律,毫無創新。而導演嘴裡的創新也就是植入廣告,讓觀眾搶紅包,要不就是在服裝和道具方面燒錢,其實並不可靠。藝術不一定靠燒錢才能創立起來,需要導演費盡心思,反覆打磨。而晚會一般並沒有怎麼打磨,所謂的打磨也就是空耗時間,演出之後還是迎來噓聲一片。除了稽核過嚴,就是廣告植入了。那為什麼不對植入的廣告稽核過嚴呢?

因為廣告直接關係著電視臺的經濟收入,而電視臺會把收視流量直接轉化為廣告費,實現流量迅速變現,至於節目好不好就不管了,因為再好的節目也不一定能過了稽核那一關,過了稽核的大多都是唱讚歌的,群舞的,或者演一種底下官員搞形式主義或貪汙腐敗,最後由上級領導來收拾殘局的小品,算是語言類節目了,要是相聲,更是乏善可陳,諷刺性大大降低,而說些顏值、個人瑣事的內容增多了,說白了還是沒意思。

晚會被廣告給毀了

晚會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之所以還在辦,就是因為某些方面需要,而不是老百姓需要。網路的普及,讓人們見慣了各種節目的表演,而對於晚會節目沒有什麼興趣,況且網際網路建構起來的後現代主義讓很多人對主流媒體十分反感,很多人都是一邊看春晚,一邊看手機,算是對春晚的一種另類觀看了。他們其實都沒看春晚節目,而只是關注著什麼時間搶紅包。

電視臺似乎感到了寂寞,也加入網路元素,而電視臺認為最能體現網路元素的就是網際網路巨頭髮起的搶紅包,其實就是廣告大戰,電視臺只是一種廣告平臺,被夾裹其中,其實只是賺取了廣告費用,沒有什麼高尚的道德和責任,更沒有什麼真理的傳承。

晚會被廣告給毀了

電視臺已經被網路所取代,不得不搬到網上,但電視還是要看的,起碼對於老年人、中年人還是有用的,畢竟他們也是韭菜,需要被一次一次地收割。為了讓年輕人也加入被收割的行列,就要在晚會中插入廣告,還要以搶紅包的方式吸引年輕人參與進來,但已經離著晚會本身的質量十萬八千里了。

其實,話說回來,沒有廣告的晚會也好不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