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大家都是知道的,這漢朝的天下最後的勝利者是劉邦,而劉邦最主要的幫權者是蕭何,還有韓信,張良,說起來很多人都是知道蕭何和韓信的,而對於張良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歷史上很多人都對於張良是有很高的評價的,所他是這三人當中之首,可見對於他的評價有多高了。並且他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還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這麼一個人人物,為什麼在韓信和蕭何都有困難的時候卻是冷眼看他們,不願意出手去救他們呢?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這三人之間,可是共事了很久的了,在加上英雄之間一直都是互相的讚賞的,一般對方有難都是會幫助對方的,但是為何張良卻是沒有這樣做,不為所動呢?在公元前200年,韓信第一次參加劉邦的大會,這是蕭何邀請的,所以韓信就一直特別的感激蕭何。但是當時出了一件事情,蕭何叫韓信去宮裡,而韓信也沒有任何的疑惑就去了。他到宮裡面開會,到了裡面,卻是被呂后給抓住了,並且最後還會竹刀給砍死了,這麼一代名將就這樣被刺殺了,想來也的確是很恥辱的一件事。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那麼韓信被殺的這件事情是突然發生的嗎?肯定不是的,這件事情是早就有了謀劃的,當時陳曦叛亂的時候,韓信已經是有危險了,只是自己還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張良怎麼可能沒有看出來呂雉的心思,他其實是看出來的,但是卻是沒有出手提醒或者是幫助。而蕭何在幫助了呂雉,把韓信給處理掉了,卻是不知道自己也身陷進了危險當中,其實原因是很簡單的,雖然蕭何的做官很是清廉,做事又有能力,所以在百姓的威望也是越來越高的,所以這讓劉邦的心裡面也是很擔憂這件事情,後來就找了一個理由就把蕭何給關了起來。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在這個過程當中,蕭何都是蕭何自己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的,但是沒有辦法劉邦就是猜疑他,最後雖然思考著另外的一個人的為他說話,所以才逃出了監牢,最後保住了小命,但是最後卻是變得不在出頭,畏畏縮縮的,而蕭何遇難之後,為什麼張良還是一點動作都沒有呢?有的人分析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有一點就是韓信自己做錯了事情,他自己要作死,怎麼救都救不下來的。但是蕭何卻不是這樣,他一直都是為民,為何還是冷漠對待呢?的確是沒有想通。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其實注意一點就是張良火到了187年,而劉邦是在196年去世的,而蕭何是在194年,韓信是在197年,也就是說這幾個人當中,張良活的年紀是最大的,而劉邦對韓信,對於蕭何起了殺心,張良都是看在眼裡的。他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點就是他在劉邦奪得了天下之後,就沒有在問過一點朝廷的事情,一心就是讀自己的書,不問世事一般,對於權力更是能有多遠就有多遠,朝廷的那些爭鬥,也是完全的沒有興趣。所以對於他們這些人的遭遇,張良只是看著,但是看完之後就把這些忘記,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不過問朝事這一點是特別的徹底的,一點都沒過問過。其實從這一點也是看的出來,張良是不喜歡權利的,據說,當時他晚年更是雲遊了天下,所以他也是不願意去沾染一點朝廷中的事情。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第二點,不得不說張良的情商的確是高,也看得清楚事情的走向,知道自己一旦是出手了,不僅僅有可能是救不了,也有可能是會危害到自己,他的情商的確是很高,很多跟隨皇上打天下的都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但是他卻是不一樣,他是很徹底的就不問朝廷的事情,即使是知道了這件事情,也不願意惹事,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使是他第一次出手幫助了韓信,但是後面呢,肯定是救不完的,一般主君就是如此,有了一次殺心,那麼之後就一直會存在著,不可能會改變的。

張良的謀略非常,為何他在韓信與蕭何遇難時,他卻袖手旁觀

而如果說,張良也如此,可能劉邦也是會對他起殺心的,到時候自己也是會被害死的,而稍微一點沒有整對,張良可就是會被捲進去的,所以在張良面對韓信他們的遭遇所選擇的就是不過問,當不知道為好。而值得一說的就是,在春秋時期,殺掉功臣的事情也少會發生,因為一旦殺了之後,可能其他的人才就不敢來了,當時也沒有這個傳統,其實劉邦殺掉他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