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腎中1位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相抑制,為血鈣水平所控制

當維生素D運到肝臟中,在微粒體中經單氧酶系統作用,將其25位羥基化形成25(OH)D(25-hydroxy vitamin D3)(圖5-7),肝外的其他組織也可吸取維生素D及25-(OH)D3,因此組織中維生素D及25(OH)D3及其總量比血漿中多,如果靶組織需要,可將其釋放出來,他們在脂肪組織中最多,釋放速度最慢,當體重減輕,脂肪減少時,他們也可釋放出來。

在腎中1位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相抑制,為血鈣水平所控制

靜脈注射維生素D,較快的由血漿進入到組織中。血漿中25(OH)D3在注射後1~3天達到高峰,其濃度可達到20~40ng·ml-1,最高可達80ng·ml-1。濃度與攝入量有一定的關係,小於4 ng·ml-1,臨床上可發生佝僂病及骨質軟化。25(OH)D3在腎線粒體單氧酶作用下(酶系統包括細胞色素P450、鐵硫蛋白及黃素蛋白),經羧基化,轉變為1,25(OH)2D3(1,25-dihydroxy vxtamin D),他是維生素D的生物作用形式,現將其作為激素。其作用方式與其他固醇類激素相似。在靶組織中都有其受體,1,25(OH)2D3與受體形成複合物內,與細胞核或染色體相結合,透過DNA轉錄作用合成信使RNA(mRNA),並轉譯為蛋白質,1,25(OH)2D3在血漿中由分子量為52,00的蛋白質輸送至靶組織(如小腸、骨、腎等),在這些組織中既有1,25(OH)2D3的受體,又有需要VD的鈣結合蛋白(Calcium binding Protein,CaBP),說明1,25(OH)2D3的影響。

在腎中1位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相抑制,為血鈣水平所控制

最近,報道胰臟內有1,25(OH)2D3及CaBP,二者均存在於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內,在維生素D空竭情況下,可以阻止胰島素的分泌,也有人證明1,25(OH)2D3對於幹細胞的生長與分化有關。

在腎中1位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相抑制,為血鈣水平所控制

在腎中1位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相抑制,為血鈣水平所控制。在正常血鈣濃度下(9。5mg%)腎中1α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都有活力,所以既能合成1,25(OH)2D3也能合成24,25(OH)2D3,血清鈣低時,刺激1位羧基化酶,鈣多時抑制此酶。由此以調節1,25(OH)2D3合成之量。1,25(OH)2D3合成量多,24,25(OH)2D3合成量少,除血鈣外,尚有其他因素影響1,25(OH)2D3如甲狀旁腺素(Parthormone,PTH)、降鈣素(Calcitonin,CT)、催乳激素都可使其增多。腎為2個羧基化的主要組織,但在體外試驗已證明骨、胎盤、腸及蛋黃均有此功能。

在腎中1位羧基化酶與24位羧基化酶相抑制,為血鈣水平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