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區域性治療和全身治療

隨著對乳腺癌研究的不斷深入,其治療方法也在不斷增多,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好。但是很多得了乳腺癌的朋友會有這樣的體會:乳腺癌的治療過程真是漫長而複雜,既要手術、又要打針、還要吃藥,甚至得吃藥好多年……為什麼乳腺癌的治療如此“麻煩”,各種治療都是做什麼用的呢?今天在這裡,我們就來將它們具體地捋一捋。

其實乳腺癌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

區域性治療和全身治療。

手術、放射治療(也稱為“放療”)屬於區域性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也稱為“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等屬於全身治療。

手術的目的主要是處理原發腫瘤和淋巴結,根據腫瘤大小、部位,結合其他因素,可採取乳腺全切手術或包含全部腫瘤在內的乳腺部分切除手術,

目的是將乳腺癌的原發病灶儘可能切除,從而降低區域性復發的可能性。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區域性治療和全身治療

而腋窩淋巴結是乳腺癌最容易轉移的部位,根據術前影像學檢查、穿刺結果以及前哨淋巴結活檢病理,確定是否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手術。

總而言之,手術的目的是儘可能地將癌症病灶和被癌細胞侵犯的組織從身體上切除,繼而達到相應的治療效果。

但是除了某些特別早期的乳腺癌型別(如原位癌),僅僅手術對於癌細胞的清除還不夠,特別是保乳手術的患者,需要在術後加做放療才能進一步降低區域性復發的風險,而對於淋巴結轉移較多,或者某些被癌症侵犯的組織難以透過手術徹底清除,也是需要進一步放療來對病變進行控制的。可以看到,

無論是手術還是放療,都是針對身體特定部位進行的治療,其對減少腫瘤負荷、控制區域性復發具有重要作用。

已經“切淨”了腫瘤

為什麼還要打針輸液,甚至吃藥好多年呢?

這就是接下來要講到的全身治療了。全身治療根據病情可在手術前或者手術後進行,現在的醫學觀點將乳腺癌視為全身性疾病,因為乳腺癌一旦進入浸潤癌階段,就有發生全身性轉移的可能了,也就是說,

一部分癌細胞已經脫離了原發部位而向身體的其他地方播散開來,可能在一定時間後、一定條件下,會形成新的轉移病灶。而乳腺癌主要的致命危害正是全身性轉移。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區域性治療和全身治療

全身治療的目的,

就是透過輸液或口服藥物,將抗腫瘤藥透過血液迴圈送抵全身,繼而殺死那些潛在的可能形成轉移瘤的癌細胞,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化療藥物

主要攻擊快速生長的細胞,這恰恰是腫瘤細胞的一個主要特性;除了一些對化療不敏感的乳腺癌型別(醫生會根據您的腫瘤情況、分子病理,結合基因檢測結果綜合判斷),其他的浸潤性乳腺癌大多是要進一步接受化療的,不同型別的乳腺癌化療方案也不盡相同,化療時長也就有所差異。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區域性治療和全身治療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是迄今為止被研究的比較透徹的

乳腺癌治療靶點

。目前乳腺癌的靶向治療,主要就是針對HER2而言的。應用抗HER2靶向治療的前提是腫瘤過表達HER2(免疫組化提示+++/3+或者FISH提示其基因擴增),也就是說“存在靶點”才有使用靶向藥物的必要。

一般而言,靶向藥物是和化療藥物同時使用的,即在一次治療中,包含化療和靶向治療,但是化療結束後,仍需要繼續單獨靶向治療一段時間才可以結束。

另外,大多數的乳腺癌是受雌激素控制的,也就是說,雌激素作用於腫瘤中的雌激素受體(ER),導致腫瘤的生長和進展。針對雌激素、雌激素受體的藥物治療也就是所謂的內分泌治療。

相對化療而言,內分泌治療的不良反應小很多。

大規模的研究表明,應用內分泌治療可進一步降低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復發風險,但這個過程需要堅持應用內分泌治療5至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一般是在化療結束後才開始。同樣的,只是雌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才推薦使用內分泌治療,月經狀態不同,推薦使用的內分泌治療藥物也不同,甚至還需要透過打針來進一步抑制卵巢功能,從而進一步降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區域性治療和全身治療

對於原位癌的患者,手術後服用他莫昔芬等可以預防對側發生乳腺癌的可能性;對於基因檢測提示低復發風險而無需化療的浸潤性乳腺癌患者,

內分泌治療則是非常必要的後續治療手段以降低乳腺癌的復發。

如果乳腺癌發生了骨轉移,那麼腫瘤就可能對骨骼造成破壞,有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還會應用雙膦酸鹽類藥物來抑制腫瘤對患者骨骼的損害,從而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雖然乳腺癌的治療過程比較漫長,但是每向前推進一步,就可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所以,不要灰心、勇往直前,為每個階段而努力,一定能抵達勝利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