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省錢優惠套路多,瞄準你的錢包——解讀商家常見的三種促銷手段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經歷,明明逛街之前想好了要買什麼東西,可是一圈逛下來手上拎著的袋子裡裝了很多計劃外的商品。雖然你總是提醒自己餘額不足、準備月底吃土,可到了下一次還是會忍不住剁手。難道每個人都是天生購物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購物慾大增呢?

省錢優惠套路多,瞄準你的錢包——解讀商家常見的三種促銷手段

作為消費者,我們很容易被超市的心理戰略瞄準。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市場規模擴大、消費方式升級,超市的數量和規模都明顯增加了不少,同時也意味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為了贏得顧客,商家們必然使出渾身解數,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各種優惠活動:打折、降價、抽獎、限購、搭售……在看似優惠的方案面前,我們常常抵制不住誘惑。

省錢優惠套路多,瞄準你的錢包——解讀商家常見的三種促銷手段

試想幾個經典情形。場景一,兩瓶洗髮露,一瓶標價50元,另一瓶則寫著原價100元現價50元。同樣的價格,但關係到顧客的心理預期值,人們往往會認為第二種能幫自己節省到錢,且原價更高昂也意味著品質更好。實際上這兩種商品並無分別,只是商家在引導顧客時使了一些小手段。場景二,“消費滿300減20”、“滿200換禮品”、“買二贈一”、“第二杯半價”……這些再熟悉不過的促銷方案早已喜聞樂見。在面對額外的贈送或者優惠時,消費者往往不會選擇置之不理,而是會努力使得自己購買達到相應的要求以換取優惠。

省錢優惠套路多,瞄準你的錢包——解讀商家常見的三種促銷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便宜”和“佔便宜”是不一樣的。前者沒有比對,而後者恰恰得在不同方案的對比中才能體現出來。所以超市的策略,就是先給你一個對於價格的心理預設,再提供一種附贈優惠的更優選項,從而讓人覺得後一種方案更加“划算”。而事實上這種“物美價廉”可能並不存在,只是人們的自我感覺罷了。

省錢優惠套路多,瞄準你的錢包——解讀商家常見的三種促銷手段

場景三,限量促銷。超市偶爾還會有“每人限購兩件”之類的說法,暗示欲買從速。這時,出於焦慮,很多顧客就傾向於做出所謂“囤貨”的舉動,買到上限。仔細想想,超市真的缺貨嗎?在購買活動中,人們會不自覺地受到外界暗示,認為“限購的數量就是我需要的數量”,而且會潛意識中認定這種商品是供不應求,那麼口碑、質量一定上乘。這樣一來,如果不買或者買的不夠多,貌似就顯得自己吃了虧。

省錢優惠套路多,瞄準你的錢包——解讀商家常見的三種促銷手段

每個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購買行為上也存在差異,但不管是價格標示還是限購,商家從不同角度精準地把握了人們喜歡佔便宜的心理欲求、巧妙地設定了銷售策略。上述只是眾多銷售套路的很少一部分,只要你是有心人,就一定能在實際購買中留一個心眼,發現和思考出更多精心巧妙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