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生得意須盡歡,先甜後苦又如何

做人要先苦後甜,苦盡才能甘來,這話聽得夠多了吧!

真的會是這樣嗎?一定要按照這樣的順序嗎。身處順境之時,周身都是甜,何必要去找苦吃呢,所謂的先苦後甜,苦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以後能吃到甜的嗎?如今既然甜的就在眼前,目的已然達到,何必再去找苦,本末倒置!

人生得意須盡歡,先甜後苦又如何

吃苦未必是吃甜的必經過程吧,有時恐怕還要耽誤了吃甜。很多老人,經歷過物資短缺的年代,不說老人,就是我小時候,很多東西也是吃不到,更多的東西更是見都沒見過。那時,有東西吃總是很高興,喜歡把好吃的先留下,先吃那些不好吃的,很自然的這麼做了,說不出理由。

現在想來,這樣的做法未免糟蹋的美食。試想,一堆零食在你面前,有你喜歡吃的,有不喜歡的,也有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你固然最想吃那些喜歡吃的,可又怕最先吃完那些好吃的後,只能吃那些難吃的了,於是,你是否會將好吃的留到最後呢?

一開始就吃掉好吃的,這應該是最享受的時候,美味加上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不就是最開心的時刻嗎?若先吃難吃的,嘴上不舒服,又加上看著好的卻吃不到,心裡也跟著不舒服,反倒糟蹋了食物帶給人的愉悅心情。

當你只剩下最後的一點零食時,此時對你來說,有的吃比好不好吃要重要的多,就算是你不喜歡的零食,在別無選擇之下,只要它存在,總是比餓肚子的好,此刻,你就算是吃一開始並不喜歡的零食,你的內心也是享受的。

我們為什麼不先甜後苦呢,何必把美食留到最後,說不定它會變質。

所謂的先苦後甜恐怕只是安慰身處逆境的人,低谷中,根本沒有甜的可以吃,不管願不願意,吃進嘴裡的只有苦,沒有選擇。只是心存一絲希望,苦盡甘來,但是,這樣的變化真的存在嗎?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吃苦,一生都在艱苦中度過,在苦難中死去,苦了一輩子為什麼換不來一點點的甘呢?先苦後甜,先苦後甜,到底要吃多少苦才能換來甜呢,這兩者真的有關係嗎?恐怕是母雞孵鴨蛋,再怎麼努力也出來小雞吧。

先苦後甜,確實帶給拼搏中的人一絲希望,希望總好過絕望,但只怕是耽誤了人生。若人只知道吃苦,恐怕這輩子也只能吃苦了,習慣變成了偏執。好似和尚打坐,打坐只是參禪的一種方式,而不是時刻打坐就能悟道,吃苦亦如是,它只是現下的一種狀態,吃苦的過程中更應該謀求變化,思考著如何能少吃苦,而不是如何更能吃苦。今天工作八小時,明天就爭取工作九小時,確實很能吃苦,但如果你能想到今天工作八小時的事情,明天我要在九小時內完成,那麼苦盡甘來的日子不遠了。成功不在事多,而在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