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代名相陳廷敬病逝,他的一生在康熙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導讀:一代名相陳廷敬病逝,他的一生在康熙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陳廷敬迎來七十大壽。人生七十古來稀,陳廷敬一生行止端正,功績累累,他自感年老體衰,不能繼續為朝廷出力。按照清朝規定,官員年過七十可以致仕,陳廷敬也準備回中道莊頤養天年。他主動上書,請求回鄉,將自己的位置交給更年輕、更有能力的人。但康熙卻不願離開陳廷敬,並非他不願成全老大臣的養老之心,只是康熙晚年,皇子們各自結黨奪嫡,朝堂動盪。內閣是機要重地康熙更難找到值得信任的人,只能繼續任用幾個他信得過的老大臣。陳廷敬一再上書請辭,康熙才在三年後允許陳廷敬“原官致仕”。但康煕仍然不願陳廷敬離開京城,恰好此時陳廷敬正在編撰康熙字典,康熙就以字典還沒編完為由,命陳廷敬繼續留在京城,有事的時候仍然召他去宮內商議。

一代名相陳廷敬病逝,他的一生在康熙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康熙五十年(1711年),文華殿大學土張玉書病逝。張玉書是嫌康熙字典的另一位總裁官,他一走,修書的重任就完全落在陳廷敬身上,內閣也缺少人手。康熙只好命已經致仕的陳廷敬重回內閣,“暫到衙門,辦理事務“。年過七十三歲,陳廷敬再次入內閣當大學士,執掌相權。重病纏身,公務繁忙,陳廷敬做事依然一絲不苟。凡有公文,他都在自己的官銜前面加上“予告”二字。予告起源於漢朝官制,本義為休假。後來人們將老大臣致仕稱為予告。陳廷敬著意加上這兩字,為的是表面自己已經退休,並非賴著大學士的職位不走。再次為官,應有俸祿,陳廷敬堅決拒絕,說自己已經退休,不能享受官員的俸祿,不然便不能安心。

一代名相陳廷敬病逝,他的一生在康熙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知道內閣的確缺少人手,為了國家,只能勉力支撐。第二年,他就病倒在任上。康熙聽政時沒看到陳廷敬,連忙詢問,聽說陳學士病倒,立刻派太醫前往醫治。康熙掛念陳廷敬的病情,經常派人去陳家詢問用藥情況。有時派去的人回來晚了,竟然看到皇帝竟然點著蠟燭等候訊息。康熙又下旨給陳廷敬的兒子陳壯履,告訴他專心照顧陳廷敬的身體,不必上朝,有事寫奏摺即可。可惜,經過治療,陳廷敬的身體仍然不見起色,康熙又擔心陳廷敬的棺材不夠好,親自詢問。又下旨給陳壯履,叮囑他不必擔心,不論陳家有何難事,他都會做主解決。陳廷敬想到自生病以來,康熙不是命太醫前來診視,就是讓大臣前來慰問,賜藥賜食,接連不斷,心中感念。

一代名相陳廷敬病逝,他的一生在康熙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壽有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陳廷敬逝世,終年七十三歲。陳廷敬的葬禮極其隆重,康熙命皇三子率領大臣親自前往弔唁,行三叩大禮。陳廷敬諡號文貞,康熙賜他“杉器一具,則銀千兩”,還親自寫祭文和祭詩,又專門派人護送陳廷敬的棺槨回原籍。君臣情深,時人無不感嘆。逝者已矣,康熙曾作詩讚揚陳廷敬橫經召視草,記事翼鴻毛。禮義傳家訓,清新授紫毫。房姚比就韻,李杜並詩豪。何似昇平相,開懷宮錦袍。禮義傳家,縱覽經卷,能力堪與房玄齡、姚崇比肩,詩詞可與李白、杜甫並提的盛世宰相,這就是康熙眼中的陳廷敬。人生如此,再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