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伯溫之死探秘

劉伯溫精通經史子集,天文地理,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

劉伯溫之死探秘

劉伯溫之死探秘

劉基(1311-1375),字伯溫,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

洪武三年(1370),劉伯溫被封為誠意伯。要知道公侯伯子爵是古代分封的爵位。

劉伯溫在元朝至順年間舉進士,經史通達,尤其擅長於象緯之學,當時的人把他比作諸葛亮在世。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聽說了劉伯溫等人,以禮相待,收為己用。

劉伯溫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曾諫止建都於鳳陽。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

次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只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誣陷而被奪祿。入京謝罪後,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時贈太師,諡號“文成”。(民間傳說是吃了胡惟庸的慢性毒藥而死,而胡惟庸是受朱元璋之意看望劉伯溫,送治病的藥給他吃)。

劉伯溫之死探秘

劉伯溫的故事選編:

太祖因事要責罰丞相李善長,劉基勸說道:“他雖有過失,但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太祖說:“他三番兩次想要加害於你,你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想改任你為丞相。”劉基叩首說道:“這怎麼行呢?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樑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坍。”

後來,李善長辭官歸居,太祖想任命楊憲為丞相,楊憲平日待劉基很好,可劉基仍極力反對,說:“楊憲具備當丞相的才能,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

劉伯溫之死探秘

劉伯溫之死探秘

為相之人,須保持像水一樣平靜的心情,將義理作為權衡事情的標準,而不能摻雜自己的主觀意見,楊憲就做不到。”

太祖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回答:“他的氣量比楊憲更狹窄。”

太祖接著問胡惟庸,劉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

太祖於是說道:“我的丞相,確實只有先生你最合適了。”

劉基謝絕說:“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託。天下何患無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

後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因事獲罪。

我們來看,劉基吃了胡惟庸給他的藥,身體更加不舒服了。

劉伯溫之死探秘

胡惟庸在當上宰相之後,劉伯溫就生病了,朱元璋知道之後就派胡惟庸去探望劉伯溫。胡惟庸當時是帶著自己的御醫去給劉伯溫看病的,當時御醫給他開了藥,劉伯溫吃完之後就難受了好幾天。

過了幾天之後,劉伯溫一直不能上朝,於是就派人稟告朱元璋,說自己吃了胡惟庸御醫的藥之後,身體就變得很差。

朱元璋聽後只是囑咐劉伯溫安心休養,朱元璋就把劉伯溫給送回了老家。回到老家之後劉伯溫就拒絕家裡人給他開的藥,沒過多久劉伯溫就去世了。

從以上的事蹟可以看出,劉伯溫的死可能是朱元璋預設或者授意的,因為劉伯溫嫉惡如仇,與胡惟庸早年就有不和,讓胡惟庸送藥,無異給他加害劉伯溫提供了方便。

從劉伯溫去和朱元璋說自己是吃了胡惟庸送來的藥後不舒服,而朱元璋不對胡惟庸追究,只是寬慰劉基靜養的表現看,很有可能是知道胡惟庸送的藥有毒的事情,也很容推斷出胡的所作所為,然而朱元璋卻選擇了包容,那麼就很可疑,可能是朱元璋授意的。

胡惟庸小人也,他加害劉伯溫完全有可能的。

以上雖然是推測,但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明朝初期朝臣之間的內鬥如此激烈,明爭暗鬥,波濤洶湧。劉伯溫已經告老還鄉了,還是免不了被慢性毒藥毒殺。

以劉伯溫的智慧不難看出藥裡有毒,但是皇帝要你死,你不得不死,所以他回到家鄉後拒絕鄉里給他送的藥,不再服藥醫治,大概一年多後就死了。

然後他在死的時候和他兒子說:我本來想向皇帝上遺表,現在看來沒有必要了。但是等胡惟庸敗了,皇帝必然會找你們問我臨死有什麼遺言,那個時候你們再把我的信交給皇帝。

果然,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找到劉伯溫的兒子,問劉伯溫有什麼遺言嗎,他的兒子把他的信交給了朱元璋。

劉伯溫之死探秘

其實,明初的政治鬥爭十分的強烈,劉伯溫代表的是浙東集團,李善長代表的是淮西集團,兩大集團在朝廷裡互相爭鬥。

朱元璋貶劉伯溫的目的是打擊浙東集團政治勢力,而抬升李善長的淮西集團的地位。(胡惟庸依附李善長,屬於淮西集團的成員)。

但是胡惟庸案後十年,朱元璋殺開國元勳,右丞相李善長,哪怕你有丹書鐵券,照殺不誤。因為除謀反罪不赦,那麼殺你的罪名就是謀反罪,所以也沒有辦法赦免。

以上講的是為啥寫劉伯溫的成分不多,可能就是人物過於多了,不可能每個都濃墨重彩,作家也不是萬能的,只能有所偏重了。

謝謝大家支援。

(圖來自網路,侵刪。)

在朱元璋時代,做一個清閒的隱居人都不行,劉伯溫早已隱居鄉里,還要有如此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