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乾隆芭蕉葉壽字紋花觚(一對)

觚早在商周時期便以用作以一種盛酒之器而出現。隨著觚的功能的演變,到宋以後,觚逐漸被稱為“花觚”,花觚的器型也逐漸發生變化,先後經歷由繁到簡、從簡到華美的蛻變過程。其裝飾手法也從單一到多樣。在清代,花觚經歷大發展。

順治時期,花觚在器型上變化不多,造型古樸,基本為筒狀花觚。後期由一筒成形分為上、中、下三部分。裝飾則以上半部為主,中下為輔。在裝飾上,以青花為主,較含糊。

康熙時期,在造型上以“一筒成形”為基礎增加變化,轉為喇叭狀口,高足外撇,腹部更為突出,線條弧度更大,裝飾也不再是單一的青花。

雍正朝花觚主要仿宋代五大名窯瓷的風格,以單色釉為主,所作花觚風格雅緻,如宋代瓷器那般至精至美,更具藝術氣質。花觚喇叭口更為明顯,器型腹部更纖細,如美人般的典雅器型線條更為婀娜。大喇叭口,細腰,體態修長優美,統治者的藝術修養影響了瓷器的整體風格,使清代官窯瓷器更具藝術價值。

乾隆期則器型花樣繁多,千姿百態,且出現了不少創新品種。喇叭口更為誇張,裝飾更復雜,器型飽滿,顯現出富態。從工藝上,體現出燒造水平之高。尤其是晚期,花觚造型越來越趨向成熟、合理化。

嘉慶、道光年間已不見新的突破,雖繼承乾隆時期發展,但制瓷品種、數量、質量遠不及乾隆鼎盛。唐英的致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乾隆以後的官窯品質,這時期主要是仿前朝經典器型,量不多,品種也少。

清乾隆芭蕉葉壽字紋花觚(一對)

五供樣式

清代花觚有祭祀之用,屬五供之一。佛龕前的五供,一般是由鼎一隻,燭臺一對,花觚一對組成,這在明代後就開始廣泛流行。觚又取“孤”,寓含著勸誡之意,主要勸誡人們遵從禮法。作為佛前五供,其裝飾主要以纏枝蓮紋、八寶紋、蕉葉紋等佛事祥瑞紋為主。

《清檔》記載乾隆三十八年:“於七月二十三日,由熱河寄來信帖,內開本月十四日九江關監督全德為遵旨燒造瓷五供。現今窯場無存樣式,請發樣來關,即便遵照燒造等因。於八月初八日,接得行在造辦處信帖,內開將照熱河聚香樓現。五供養樣,各畫得紙樣一分。持近,交太監胡士傑呈覽。奉旨:俱交江西照樣燒造。欽此。”可見,對於官窯五供的樣式,有其嚴格的要求。

清乾隆芭蕉葉壽字紋花觚(一對)

清乾隆芭蕉葉壽字紋花觚(一對)

這一對芭蕉葉壽字紋花觚,表現出典型乾隆時期特徵。喇叭形口,口沿描金,下置蕉葉紋,髮色豔麗;中部為壽字紋,字型端正;裝飾蘊含祥瑞祝福之意,吉祥美麗。曲線明朗,造型成熟,工藝精湛,儲存完好。

清乾隆芭蕉葉壽字紋花觚(一對)

清乾隆芭蕉葉壽字紋花觚(一對)

浙江中享拍賣有限公司

浙江中享古今雅藏秋季拍賣會,2021 年10月24日於杭州市西湖區北山路78號香格里拉酒店一樓西湖大宴會廳舉行,22日/23日在香格里拉酒店進行預展,歡迎各位朋友參加!

往期精彩:

浙江中享古今雅藏秋季拍賣會精品搶先看

浙江中享古今雅藏秋季拍賣會精品搶先看(2)

浙江中享古今雅藏秋季拍賣會精品搶先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