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樂器,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是晚唐時期不可多得的佳作。隋唐時期的飛天有以下服飾特點,配合後人對敦煌壁畫的還原線描圖,頭部特徵為束髮髻並佩戴寶冠,兩側有寶繒,還有少數的飛天頭部後方有圓光。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初唐時期開始多束髻不佩戴寶冠,在唐代後期束高髻且頭部佩戴的飾物精美華麗。右圖這身伎樂天飛天紅色髮帶束起與藍紅寶石兩色為裝飾的寶冠同高的髮髻,兩側白色寶繒系與後方尾部呈波浪狀向上空飄揚,營造出生動歡快之勢,不但完美的詮釋了唐代時期飛天服飾的顯著特點外,也是中唐時期敦煌莫高窟中最為突出,最動人心魄的絕妙之作。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上身較為簡單,多為赤裸,也有些著僧祗支或右袒袈裟、絡腋等。在這身中唐時期的祥雲飛天中,上身赤裸,頸部佩帶瓔珞,兩臂纏繞黃色飄帶,佩帶紅色手鐲與臂釧。下身多為腰裹長裙,腰部繫有腰裙和腰帶、裙長到臀部左右,也有一些飛天著雙層腰裙並在腰前系蝴蝶結或扣狀的長腰帶。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隋代的裙長及腳踝處,赤足,裙身貼體,而後裙身也逐漸變寬,裙長逐漸加長,足以遮住雙腳。唐代時期在裙身的面料上還出現了花團的紋樣。榆林窟15窟中唐伎樂飛天下身著黑色長裙及藍色腰裙,細長的腰帶系作雙蝴蝶結狀用黃色圓形狀飾品搭配與腰前。頭部多佩戴寶冠、耳璫,寶冠的兩側有寶繒,頸部佩有瓔珞、肩披帔帛,臂部佩有臂釧及手鐲。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在這身中唐時期的祥雲飛天中,頭戴佩有紅藍寶石的金色寶冠,頸部佩有項圈,中心鑲有三顆藍寶石,手戴金色手鐲並佩有藍寶石,紅色飄帶纏繞與兩臂自然下垂身體兩側。經過對圖版資料的整理,將敦煌莫高窟隋朝到唐朝時期的飛天形象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分為隋代、初唐、中唐、盛唐、晚唐這五個時期對其造型的特點進行具體分析。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小字臉,寬額頭,尖下巴的女性飛天,在火焰、蓮花、忍冬的上方,兩身飛天手捧蓮花苗條娟秀;另一身手持長柄香爐,焚香供養,體態舒展,手臂自然向右方伸展,在空中成“L”型姿態飛動。而對稱式的構圖方式使其飛天背對背向下飛動與靜態的佛像結合,是整個畫面具有靈動的生命。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在東王公的龍車下方位置,三身女性忮樂飛天奏樂相隨,其小臉高鼻樑,頭部微側;身材比例勻稱,五指下纖細;一持腰鼓,一抱琵琶,一吹橫笛,側身或者轉身飛翔,造型別致,動感十足。

在初唐時期莫高窟第329東壁門上,五官清晰,身材比例適中,胸部飽滿,一手託蓮花,一手拈花蕾,伸展雙臂,一腿前伸,一腿後縮、像在水中游泳狀飛翔,零散式構圖的構圖方式,周圍彩雲飄動,以線為主稍加暈染的技法,畫面給人以揮灑自如之感。

飛天一字排開演奏,飛翔於天空的飛天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活力氣氛

在盛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南壁兩兩對稱的四身女性飛天,前後顧盼,揚手散花嬉戲,面部清秀,容貌端莊典雅;身材比例適中,胸部豐滿,腰部纖細;兩身“L”型、雙臂向上伸或放於體側,另兩身兩臂向上伸展五指展開,姿態富有力度,飛動感強,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氣和歡樂的情趣。

在中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第榆25窟北壁,面部豐滿,眉目清秀,嘴角微微上揚的女性飛天;肌膚白皙,胸部飽滿,腰細且手腳靈活輕巧,雙臂揮動起舞,繞樹飛翔,雲彩飄動于飛天下方,採用零散式構圖的構圖方式使畫錯中有措中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