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物以類聚”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

文/燕兒姐

【解釋】

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同類的東西聚合

【相近詞】

同流合汙、臭味相投

【相反詞】

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示例】

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遊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

成語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一個叫淳于髡的人,身材矮小,為人滑稽,但是聰明過人,能言善語,恨得齊威王的賞識。齊威王經常派他出使各諸侯國,他都能不辱使命。

“物以類聚”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

齊威王死後,齊宣王繼位。一次,齊宣王想招賢納士,使齊國更加興旺,便把淳于髡找來,讓他幫助推舉人才。

“物以類聚”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

淳于髡在一天之內,就向齊宣王推舉了七位賢才。齊宣王感到非常驚訝,說:“我聽說人才十分難得的,方圓千里之內能選出一位賢才,那就好像賢士多得肩並肩站著一樣子;百年之中出現一位聖人,那就好像聖人多得一個跟一個接著來了。而現在你居然一天之內就為我推薦了七位賢士,這如何能使人相信他們都是賢士呢?”

“物以類聚”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

淳于髡聽了,辯解說:“大王,你雖然說得很有道理,但卻並不全面。要知道,同類的鳥總是在一起聚居,同類的野獸也總在一起行走。到水澤窪地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一類藥材,那永遠也找不到;但是要到梁福山去找,可以一車一車的載回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物以類聚。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淳于髡在大王眼中也可算是賢士吧,您到我這兒來尋找賢士,因為賢士們也經常聚在一起,那就好像到梁福山去尋找桔梗一樣容易。除了這七個,您還需要多少賢士,我都能給你找來。”

“物以類聚”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歷史故事

齊宣王聽了,信服的笑了。

【解釋】

同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指壞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同類的東西聚合

【相近詞】

同流合汙、臭味相投

【相反詞】

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示例】

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遊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