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茶入饌,邂逅美食

清明前後的春茶,芽最嫩,茶葉口感最為鮮爽清甜,充滿著春天般生機盎然。春茶,是品質最好的茶,用來入饌,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春茶入饌最為應時,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淡雅的清茶之味有提神的功效,對人體健康滋養輔助防疾無疑是春天對人類最美的恩賜。以茶入饌,自古可謂風雅之事。茶為謙遜君,從不喧喧囂。茶的清香賦予了菜餚的生命。使其不僅有味覺的驚喜,更有透著悠然的詩意,由此使人抵達造微入妙的境界。

春茶入饌,邂逅美食

信陽毛尖

關於茶始於黃帝時代。《神農本草經》雲:“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為茶,唐代以前無“茶”字,言茶茗常以“荼”代之。神農時代飲茶,只能算是一種推測,但這裡說的是以茶解食毒,表明茶葉有可能最早是作為藥物進入人類飲食生活的。《神農食經》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說法,對茶葉的藥理進行了闡發。這書自然也不是神農所撰,但大體可以反映漢代及漢代以前人們對茶葉的認識,茶的飲用確實在很早就開始了。對茶的最早的可靠記述,是最早的一部字書《爾雅》,稱茶為檟和苦荼。陸羽《茶經》引作“茗菜”,並被作為春秋時代食茶的證據。今人有認為茗菜、苔菜所指皆為茶的,貴州有茶樹即名“苔茶”。如此說可信,那麼春秋時代可能有以茶作菜的事。茶在古時已入粥,做成茶粥,如西晉傅鹹的《司隸教》即提到蜀嫗在南方“作茶粥賣”的事,作為市肆食品的茶粥,當時可能是一種受重視的小吃。古書中甚至有以茶為菜的記載,《茶經》中提到的晏嬰就是一位。據說晏子在齊國為相,生活簡樸,飲食無肉,常吃“茗菜”——“茗菜”就是茶。拿苦茶當菜,恐怕並非出於簡樸,而是有另外的目的。前面說過,古人認為茶“令人有力,悅志”,到了後來,以訛傳訛,就出現了“苦茶,久食羽化”“茗茶,輕身換骨”的說法,成功的例子有道教仙人丹丘子、黃山君等。這就像以花入藥、入酒、入饌一樣,都顯露出古人對於健康、長久之生命的期待。現代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還有一些以茶入饌的吃茶的沿習,無疑是古代食茶的遺風。如竹筒茶拌上油鹽,或與大蒜同炒,用作下飯的菜;醃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飯。湖南洞庭湖區盛行姜鹽茶、芝麻豆子茶,也是將茶葉當菜吃下去。豈止是少數民族以茶當菜,現在的高階筵宴上也有用茶葉或茶汁烹製的名菜,如茶汁蝦仁、碧螺蝦仁、龍井蝦仁、碧螺魚片、碧螺炒蛋、龍井雞絲、龍井鮑魚、樟茶鴨子、雲霧石雞、毛峰燻鰣魚、五香茶葉蛋等。

春茶入饌,邂逅美食

龍井蝦仁

春茶入饌,邂逅美食

茶香乾貝魚凍

以茶入饌,,古已有之。晉朝有“以茗煮粥”的記載,當時稱之為“茗粥”和“茗菜”。至宋代時,已盛行吃“茶餅”。到了明清,茶葉食品逐漸多了起來,“雞蛋糖茶”就是一種方便的營養食品。近代,我國的茶葉食品更加豐富多彩:或者將茶葉碾碎做成點心,如茶味餅乾、綠茶色拉之類;或者將茶葉煮成茶湯人菜,如茶汁魚片、烏龍肉絲之類;或者直接把茶葉炒香用於烹調,如紅茶火鍋、茶葉燜雞之類。此外,還有什麼茶香水餃茉莉香飯、茶香布丁、茶香粽子等等,五花八門,風情萬種。茶葉入餚可增色添味,又可健身,何樂而不為?茶餚發展至今,有的已成為名菜佳餚。如安徽名菜“毛峰燻鰣魚”,它以中國名茶黃山毛峰和鰣魚為原料,採用獨特的方法熏製而成。上席時只見魚體金鱗玉脂,油亮發光,吃起來肥嫩鮮美,茶味馨香,令人回味無窮。四川名菜“樟茶鴨‘’它以鴨子為原料,經浸、醃、煙、燻(燻料有樟木屑、紅茶、水果皮等)及蒸、炸而成,因而集諸味於一身,吃來香脆鮮嫩,肥而不膩,有色紅油亮,鹹鮮香濃,皮酥肉滑,形態大方之特點。廣東有用烏龍茶配製的名菜“茶香雞”,又名茶葉燻雞,或太爺雞。燻這道菜離不了烏龍茶,經過熏製而成的茶香雞,色澤棗紅,表面光潤,肉嫩味醇,雞的鮮香,茶的幽香,引人垂涎欲滴。地方名茶名菜餚還有蘇南的雲霧鳳尾、雨花刀魚、魚芽餚蹄,南京的香炸雲霧、碧螺蝦仁、安徽的雲霧肉、茶葉燻雞、金雀香燉雞、江西的雲霧石雞,河北承德豬肉、湖南的銀針雞汁魚片、浙江杭州的龍井蝦仁、龍井雞絲、龍井鮑魚、香港的武夷茶白鴿、臺灣的烏龍肉絲、茶汁魚片等,它們都是茶餚中之上品。在眾多的茶餚中,據稱最出名的要數杭州的“龍井蝦仁”。杭州樓外樓菜館就有這樣一道美餚,盤中堆砌著的菜料滑溜如珠璣、潔白似璧玉,“珠玉”簇擁著的菜料則是伸展如花瓣、碧綠似翡翠,隨著熱氣蒸騰,飄溢位一種清醇甘爽的誘人芳香,沁人心脾,嘗之鮮嫩異常,味久留齒頰,惹得客人們無不拍案叫絕。這是一道用名茶西湖龍井和河蝦仁配伍烹製而成的茶餚,是為“龍井蝦仁”。千百年來,經歷代廚師們的繼承創新,如今的茶餚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這些茶饌別具一格,不僅香脆鮮嫩,而且清香可口,富有營養,深受歡迎。以茶入饌是中國食文化中不斷推進和發展。茶饌相融茶香於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奇葩,也是我國茶文化中的一絕。在當今文化復興的熱潮中,但願各地廚師在傳承中更上層樓,創新出更好的茶餚來,以美化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