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一位是鐵觀音的傳承人,一位是著名茶企掌門人,傳承人魏月德想的如何讓古法制茶得更好的發展和傳承,茶企掌門人想的是在創新中有更好的發展;兩者的出發點都是很好的,如何在兩者之中尋得平衡,或者說破局而起,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說來。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福建安溪,一座被譽為“茶都”的城市,茶,幾乎是這裡唯一的農作物。縣城30公里外的西坪鎮松巖村是烏龍 茶製作技藝的發祥地,這處原產地因鐵觀音而聞名天下,而鐵觀音在這裡也有著不同的傳說。

安溪是鐵觀音的天下,傳說,1736年,王文禮的先祖王士讓發現了安溪好茶,此茶因乾隆皇帝御賜“鐵觀音”之名而名楊天下。這個是“王說”的版本到王文禮這一代,剛好是十三代。

另一個傳說發生在1702年,魏月德的祖先魏蔭夢見觀音來點化他,送給他一棵搖錢樹。那是一棵長在打石坑石壁的茶樹,那茶樹上的茶葉採之不盡,用之不竭。因這茶色澤似鐵,沉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賜,故得名“鐵觀音”。從此之後,鐵觀音的名字就傳開了。

無論是觀音託夢,還是帝王賜名,不同的版本,成就的都是鐵觀音之名,故事的本身是要認大家明白鐵觀音的由來,之背後的故事。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魏氏祖宅裡,具有傳承百年的鐵觀音傳統工藝,在祖宅中尋根問道,是茶人們問鼎巔峰的夙願。竹篾盤,自房梁懸垂而下,這是鐵觀音特有的搖青工具,鮮葉,盛於其中,在世代茶人的手中旋轉著。同樣的畫面,不同的人物場景,百年來不斷重複出現,這是來自祖先的傳承。

魏月德認為鐵觀音是安溪代表性的茶葉,是當地茶葉中的貴族,是閩南烏龍茶的代表。由魏月德採用18道工序製作的傳統鐵觀音,一度被賣到十八萬一斤的價格,這也讓他擁有了“魏十八”的稱號。在魏月德看來,手跟機器是有差別的,不管是用空調去凍,還是用壓茶機去壓,都是違背歷史的做法。

而在另一處的空間,富於現代色彩的茶葉生產流水線,正預示著茶葉作為商品的另一種格局。茶廠裡,如何運用技術手段將鐵觀音複雜的工藝模式化,標準化,這是當家人王文禮站在企業家的角度,對產品生產的思考。品牌的召喚,商業模式的探索,為傳統茶企注入了鮮活的動力。王文禮認為只有標準化才容易複製,容易規模化,才能夠形成品牌,能夠將茶葉還原到飲品的本質,實現最大量產,從而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王文禮說,標準化的好處是讓生產廠家降低了營銷的成本和培訓的成本,從而提升了推廣效果和速度。作為八馬茶企的掌門人,王文禮渴望鐵觀音茶的傳承能夠昇華成為一種企業的文化。他覺得把標準化做得越好,標準化體系建立得更完整,企業就能夠快速發展。

企業快速發展需要的是標準化,規模化,可複製化,這樣可以控制成本,形成品牌效印,這也是當代企業發展根本所在。但在當下新零售,新營銷,新的商業模式下,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跟上這個時代的趨勢,適當做調整,這是我們所有企業家要思考的!

鐵觀音的傳承,人們對口感的追求,也有著與時俱進的態度。實驗室內,資料與科技,將重新定義口感的千變萬化。王文禮的實驗室,是為產品的標準化做內含物的分析,對比,從而讓茶葉的標準化更為穩定和可控。原來的茶人都靠天吃飯,看天做茶,現代茶企透過科學的投入,可以在不好的天氣也制好茶,這是在傳承過程中的創新和發展。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王文禮認為:傳統的茶農做茶是盡我的能力把茶葉做好,不是按標準去做,而是按自己的喜歡去做;而他所建立的標準體系是按標準去逆推,要求所有的茶葉工作者按這個標準來產。不一定能做得極致,但是必須要達到標準。

時代瞬息萬變,如何在極速變化中保持不變?這是魏月德的堅守,魏家的傳承中,留存有不同年份的鐵觀音老茶。原本不變的口感中,又暗含著時間自然發酵微妙變化。在魏月德看來,做茶方式裡的一招一式,都能為人帶來全新的理解和認知。他從小開始就年年以茶為生,以茶為榮,甚至覺得生活中的甘,甜,醇,潤,香,韻都在茶裡。

魏月德說:“要做好茶,是需要與茶對話,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珍惜,這樣才會有一泡好茶的誕生。”這種對口感的判斷,更像是茶人和自己的一次較量。很遺憾其中的奧妙並沒有多少人能讀懂,也慶幸不需要多少人去讀懂。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鐵觀音為安溪這片原產地帶來榮耀,也帶來考驗和挑戰。不同香型的鐵觀音,彼此間的對比猶如德比之戰。

尊重口感,是否依賴味覺?傳承技藝,能否推陳出新?鐵觀音標準化的判斷,更像是一場主觀與客觀,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對話,在相對和絕對的微妙裡,人們渴望準確,也能遊刃有餘地把握準確。群體的品飲鑑別,實驗室的研究分析,依靠人的判或是資料的分析,科學與直覺將共同構建起口感的共同認知。

茶有上品,適口為珍,是不變的標準。

魏月德與王文禮,同樣的傳統定義,不同的價值認知,傳統與現代不是矛盾的,而應該走向融合。

技藝的切磋,口感的琢磨,手工勞作的負陰抱陽,科技生產的剛柔並濟。其目的殊途同歸,都是渴望尋求茶葉中味覺的精髓。

鐵觀音的傳承與創新,是在傳承中堅守,還是在創新中發展!

傳統工藝,一脈相承,商業文明,與時俱進。不同的選擇,源於不同的理解,在見仁見智的背後,是相同的使命,共同為鐵觀音發展和傳播做成自己的貢獻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