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中國的茶,

從海南島!

一路喝到渤海灣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福建南平政和縣茶園,如同植物牆打造的綠色迷宮。

茶葉,是一片區域地理環境的風向標。

在選住所這件事上,茶樹比人更講究——中國的各大產茶區中,

江南

丘陵起伏、山明水秀,

西南

則多高山雲霧、地形多樣,

華南

氣候溫潤、雨量豐沛。即便是西北,產茶之地如

陝西漢中

甘肅隴南

,往往也都有山有水,時常被人冠以“小江南”之名。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安徽歙縣高山茶園,已經染上了霜色。

從整體環境來看,中國的名茶大多集中在

北緯30度

的“黃金產茶帶”附近,這裡

溫度、溼度、光照、土壤

等條件都相對適宜。所謂“南方有嘉木”,在喝茶這件事上,南方人相比北方人也更有話語權。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中國部分名茶分佈圖。由於篇幅有限,難以一一列舉,歡迎補充!

而山區的

微域氣候

,則賦予了茶葉更多生長的可能,從

海南五指山

下,最早前一年冬至就能採摘的

白沙綠茶

;到

遼寧閭山

一帶,突破茶葉生長緯度極限的

遼紅茶

。名茶與名山相伴,裝點了祖國的壯麗河山。

不論南北,

愛喝茶的地方,生活都不會太差。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河南信陽南灣湖畔溮河港毛尖茶園。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01 茶葉的故鄉在哪裡?

中國的茶葉,最早起源於

滇、黔、桂

交界處的三角地帶。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雲貴川地區部分名茶分佈圖(景洪概指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這片區域處在

雲貴高原

的東南部,緯度較低而海拔較高,境內多大山大河,幾乎完美符合茶樹對

“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

環境的偏好——1980年被發現的距今100萬年的

茶籽化石

,正是出土於貴州

晴隆、普安

二縣的交界處。

這裡是

茶葉的故鄉

,同樣也是除海南以外,茶葉最早上市的地方。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貴州湄潭的採茶工。

貴州 | 多彩的大茶山

貴州,是山地丘陵面積佔總面積

貴州 | 多彩的大茶山

的“山地大省”,且受季風影響雨量極為豐沛,號稱

92.5%

。彷彿為茶樹量身定做的環境,讓貴州擁有了全國面積最大的茶葉產區,也使得貴州最早的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

能從

普安茶

左右就開始採摘,堪稱是春茶的“急先鋒”。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貴州安順茶場的千人採茶景觀。

除了

二月中旬

“早”

的特點,貴州的萬重山水賦予了這片土地“十里不同天”的小氣候,使得每一杯貴州茶的滋味,也都“十里不同”。

貴州茶中最久負盛名的

“大”

,核心產地大致分為兩處——

都勻毛尖

團山

。說是兩處,其實一在山頂、一在山底,中有掛於斷崖的瀑布相連。一水之差、山上山下的風味就有細微差別,當然,都是如同

螺螄殼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貴州都勻螺螄殼山。攝影/盧文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湄潭萬畝茶場。攝影/盧勇

螺螄殼的

“雞湯一樣鮮”

等產地,所產茶葉也各有風情:高寨水庫所產的茶葉,芽葉更細嫩,鮮爽度更高,入口則精神為之一振;墨沖和平浪之茶,則順滑、醇和,往往讓人回味無窮……論茶葉風味,確實有種“螺螄殼裡做道場”的高階感。

除此之外,

高寨水庫茶山、墨衝、平浪

安順

瀑布毛峰茶

紫雲茶區

各領風騷;

平壩茶區

可以細品出

遵義紅茶

的不同口感;

湄潭象山、鳳岡仙人嶺、餘慶獅山、花山

,則以江西坡產地的出品為佳,一杯初嘗,花香四溢……貴州,就是一座多彩的“大茶山”。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開陽茶場的茶工展示茶葉。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遵義湄潭縣廠房生產茶的情景。

普安紅

四川 | 泡在茶館裡的城市

,處在中國第一、二階梯交界處,尤其盛產茶葉的

四川 | 泡在茶館裡的城市

,更是位於

四川

的邊緣,臨近磅礴的

雅安、樂山

四川盆地

懂茶之人往往把

橫斷山脈

稱作

四川之茶,首推蒙頂。

——據說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的道士吳理真在蒙頂山種下了一棵茶樹,成為了傳說中最早的“種茶人”,而蒙頂也成了中國茶文化之淵藪。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四川雅安蒙頂山。

蒙頂茶

並非某一種茶,而是指以

“茶中故舊”

為核心一片區域內所產的茶葉,其中尤以

蒙頂茶

蒙頂山

為貴——前者是未經發酵的綠茶,茶湯鮮爽如甘霖天降;後者則是輕發酵的黃茶,口感溫和,入口有回甘。

如果說蒙頂茶為“舊友”,那麼

蒙頂甘露

蒙頂黃芽

峨眉山所產的

。最早的竹葉青在2月中下旬即可採摘,再以峨眉山所出的泉水沖泡,一杯好茶,就像風味美食一樣有著自己的“根腳”。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沒得茶館,四川人啷個活哦?

而對四川人來說,“天府之國”出產的好茶只是一方面,由茶衍生出的“茶館文化”,才是四川人的“本命”——茶館是四川人除了家以外所在時間最長的地方,據說,

竹葉青

則是“新知”

在所有茶葉產區中,雲南最有隱士風範。

東部與另一座茶葉大省

四川人的一生,十分之一都在“坐茶館”。

組成雲貴高原,滇西則是遮天蔽日的

雲南 | 極致風光出好茶

雲南 | 極致風光出好茶

自北向南“三江並流”,千山萬水、千巖萬壑構成了這裡複雜的地勢,位於橫斷山脈南部的滇南茶區,則是茶葉的發源地之一。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四百年古樹皇家普洱茶園

雲南“珍藏”的

貴州

,主要就“隱居”在這群山之間。高山雲霧瀰漫,終年溼潤,塑造了普洱茶獨特的氣質,茶味更釅,別有一種渾厚的苦味與濃郁的香氣,彷彿是終年修行於高山深澗之中的苦行僧人,清苦之中別有一種寧靜踏實。

與普洱的“苦修”氣質不同,

橫斷山脈

則顯得雍容華貴——幹茶烏潤的色澤裡,金毫格外亮眼;沖泡則香氣溢位杯盞,茶湯金紅髮亮;滋味更是濃香柔順,如同暖玉,尤其在冬天啜飲更像是胸口照過了一抹暖陽。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雲南滇紅。

02 為什麼江南與茶最配?

江南,茶葉,如果中間再添入“文人”二字,就勾勒出了一條完美的圖景——彷彿茶葉這種清雅之物,天然就是為了江南而生的。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安吉蔓塘裡村白茶茶園。

怒江、瀾滄江、金沙江

普洱茶

龍井茶區海拔僅

滇紅

,本不是優良產地,然而杭州處於浙西丘陵山區向

江蘇、浙江 | 兩個“茶葉天堂”

沉降的過渡地帶,東瀕西湖,南臨錢塘江,氣候溫暖、溼潤、多霧,蒸騰而上的雲霧與錢塘江江面氣流匯合,在茶園上空迴旋交融,極利於茶樹生長。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西湖邊的龍井茶園。

而在地理環境的巧合之外,

江蘇、浙江 | 兩個“茶葉天堂”

幾乎成為

杭州,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高山出好茶”的典範——

,不得不說有著“環境分”——江南煙雨迷濛的氣質,搭配自古富庶的背景,使得龍井茶早早就脫穎而出。

在明晚期,

150-250米

文人、士大夫們竭力追求、大加讚譽的名茶。

杭、嘉、湖平原

下江南專程赴獅峰山下胡公廟品飲,傳說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而今天公認的傳統產地僅分佈在

西湖龍井

,又被稱為

“綠茶魁首”

五個核心產區。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杭州龍井村翁家山茶場。

蘇州的

龍井茶是

,同樣擁有著“天堂”氣運的加持——太湖中有兩座小島,西邊的喚做

乾隆

,也叫西洞庭山,東邊的名作

獅峰山、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

,亦稱東洞庭山,日久天長,東洞庭山與陸地相接,成為三面環水的半島,而西洞庭山依然遺世獨立,深居湖心。

“獅”“龍”“雲”“虎”“梅”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碧螺春旁映桃花,半江瑟瑟半江紅。

宋代時,茶事逐漸流行開來,西洞庭山主峰縹緲峰下的水月寺,製作了著名的

碧螺春

,受到范成大等文人墨客的追捧,繼而“歲入為貢”。因為香氣清絕,當地人便稱之為

西山

東山

如果說蘇、杭的名茶多與文人為伍,那麼安徽境內,尤其是

而碧螺春,就生長在這煙水迷濛的東、西二山之上。

“水月茶”

“嚇殺人香”

產的名茶,則大多展現了江南人的商業頭腦。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安徽黃山休寧縣藍田鎮上的高山茶園。

安徽多山,氣候宜茶,尤其在

安徽 | 一杯茶裡的徽商往事

交界處,更是丘陵起伏、名山林立,茶葉採摘時間主要集中在穀雨之前。安徽的名茶主要集中在古徽州地區,十大名茶之中,出身徽州的

安徽 | 一杯茶裡的徽商往事

就佔了兩席。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安徽六安霍山竹海茶田。

徽州自古以來就地少人多,當地人不得不出門經商,而除鹽、木材、絲、布、糧食之外,

徽州

。早在

,安徽江淮地區的茶葉就開始大量運銷山東、河北、陝西等地;到

主要為今黃山市)

浙、皖、贛

,賣茶數額已達700萬斤左右。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黃山毛峰。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祁門紅茶。

而其中最先“出圈”的

黃山毛峰、祁門紅茶

,早在明末就被定品為“文士茶”之一;此後清代時徽商將

茶葉也是商品之大宗

運銷廣州,轉輸外洋,成為了

唐開元年間

;清末之時,徽州茶區所產的

明萬曆十五年

(公元1587年)

,前者主銷歐美,後者則發往英俄,已然成為國際品牌。

03 “烏龍tea”如何漂洋過海?

烏龍茶可分為四大類:

六安茶

烏龍茶、

松蘿茶

烏龍茶、

中國最早“發洋財”的茶葉商幫

烏龍茶和

“屯綠”

烏龍茶,採摘時間大多在穀雨至立夏後七日。其中,福建烏龍茶的地位最為突出。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

“祁紅”

,逐漸開始佔領

閩北

的茶葉市場。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閩粵臺地區部分名茶分佈圖。

閩南

廣東

,完美地做到了

臺灣

作為一種半發酵的青茶,烏龍茶的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口感上帶有濃郁的花香味。

烏龍茶

,主要是背靠著福建北部武夷山脈生長的

閩、臺、粵

,茶樹長於巖縫之中,

福建 | “搞烏龍”發源地

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武夷山景區內的茶園。

譽滿海外的

福建 | “搞烏龍”發源地

,更是幫武夷巖茶奠定了其在閩北烏龍茶中的特殊地位。作為武夷巖茶中名頭最響的一種,

福建,作為烏龍茶的最初產地

的花香濃郁持久,茶湯呈現迷人的橙紅色——不僅能在茶葉愛好者的茶杯中散發魅力,還能與牛奶結合,成為各類

“閩南閩北兩開花”

,為靠奶茶續命的當代“社畜”繼續發揮餘熱。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武夷山茶園採摘圖景。

而在閩南烏龍茶中,最著名的當屬

閩北烏龍茶

武夷巖茶

。鐵觀音的主要產地位於我國福建省泉州市的安溪縣境內,境內氣候溫潤,土壤主要為酸性紅色土壤,土層深厚鬆軟、保水性良好,且富含豐富的鋅、錳等元素的礦物質元素和有機質,使得該產地的鐵觀音濃郁甘鮮。

有別於

幹茶

特有的

大紅袍

大紅袍

的滋味以輕盈、甘爽見長,被茶人稱作

新式奶茶的湯底

,又給這種名茶蒙上了一層“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秘感。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安溪鐵觀音。

而此時,與福建只有一海之隔的對岸——

安溪

,就用當地自成一派的烏龍茶詮釋了什麼叫“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鐵觀音

臺灣的

武夷巖茶

等種植技術,基本都是從內地引進的。但一入寶島,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與臺灣人對茶葉的一腔熱忱,使得製茶技巧不斷更新,發展出了多種當地獨有的茶葉型別。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福建漳平櫻花茶園,種植的正是臺式烏龍茶。

其中,獨具特色的包種茶產製技術,更是能孕育出從外觀到風味,與內地原品種完全不同的茶葉——其中一類是條形包種茶,以

“巖韻”

為代表;另一類是半球形包種茶,以

鐵觀音

為代表,素有

“觀音韻”

之美譽。

而所謂

臺灣

,得名於其產地

臺灣 | 漂洋過海的烏龍茶

,這裡常年被嵐霧潤澤、雨多路滑,因上山必須繃緊腳尖

臺灣 | 漂洋過海的烏龍茶

才能上山頂而得名

綠茶、紅茶、烏龍茶

。山上多為棕色高粘性土壤,雜有風化細軟石,使得其土壤在多雨的天氣裡仍有良好的排、儲水功能。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南投八卦茶園。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阿里山茶田。

來自於武夷山的

“文山包種茶”

移栽至此,在半球形包種茶的製作下,竟能在原品種的花香上多一份香醇的果香味,這香味從金黃捎帶蒼綠的湯底中飄出,則更添一分含蓄的巧妙。自此之後,這座海拔700米的高崗便因

“凍頂烏龍茶”

而名聞千里。

“北文山、南凍頂”

說起廣東的茶葉,清遠的

“凍頂烏龍”

在全世界都赫赫有名。英德紅茶的香氣鮮純濃郁、花香明顯,滋味濃厚甜潤,湯色更是紅豔明亮、金圈明顯;加上奶,則茶湯棕紅瑰麗,醇香中不顯厚重,加上粥則變為當地喜愛的“擂茶粥”,碗碗生津、匙匙養神。

紅茶以清遠的

凍頂山

最知名,而烏龍茶,則只需拎出有“香水”之名的

(凍腳尖)

就能在獨當一面。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廣東清遠英德茶園。

若說福建的

“凍頂”

青心烏龍

,那廣東的

凍頂烏龍茶

便是不乏

廣東 | “茶中香水”有多香?

。產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鎮

廣東 | “茶中香水”有多香?

海拔1000米以上的鳳凰單叢,自幼便受南海水汽的滋潤。經過獨特的做青步驟便香氣加倍,當地甚至能將茶按香型分為

英德紅茶

英德紅茶

鳳凰單叢

等十大香型,是絕對意義上的“杯中香水”。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潮州街頭品單叢。

——當然,對於獵奇心重的人來說,最為感興趣的,自然是近些年來在

武夷巖茶

中培育而被命名為

“巖香”

的鳳凰單叢了。

從南部的椰林海島,到北方的北鎮名山,茶葉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哪一款才是你的心頭好?

中國的茶,從海南島!一路喝到渤海灣

▲ 採摘漳平水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