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作家蜀水:廣州嘆茶嶺南美食變遷新感想

文/蜀 水

你的心是甜美的,所以你感受的一切都是甜美的;這種特殊的甜美,觸動的不只是你的味覺,它觸動的更是你靈魂的最深處!

——作者感想

一條美麗的珠江,孕育出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座美麗的城市,又孕育出美麗的風情。

自古以來,全天下都流行著“吃在廣州”的說法,其美食就像這座城市的市花——木棉花一樣,開得紅紅火火。

廣州人關鍵在於會吃,同樣的菜餚只要經過他們之手,色香味都會達到一種極致。

我對廣州飲食的認知度很高,但真正記憶深刻的還是廣州“嘆茶”。

廣州“嘆茶”這一說,很有幾分文雅,好多外地人弄不懂。其實,這是它的官方名稱,如果翻譯成通俗的名稱,大家一聽就懂,那就是“品茶”。這個文字遊戲,好像“廣州塔”一樣,說起這個官方的名稱,大家都很陌生,但一說起“小蠻腰”這個名稱,大家再也熟悉不過了。

廣州“嘆茶”並不簡單。它分為早茶、午茶和夜茶。特別是要說明的是,醉翁之意不在“茶”。一是歷史之悠久,據傳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二是規模之龐大,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小則三五桌,大則幾百上千桌;三是茶客之眾廣,男女老少皆爭先而“品”之;四是茶點之豐盛,可謂集嶺南美食之大成。

今天一大清早, 我和朋友們相約去吃“早茶”。這是“嘆茶”三部曲之首的經典。

為了趕上最早的早茶,大家都起了個大早床,在預約的地點準時集合。

朋友阿鴻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安排了這家位於市中心的知名茶樓。

茶樓門口掛有一個告示牌:早上七點正式開門。 我們來得有些迫切,這時才六點稍過。但是已有兩三位老人捷足先到,又過一會兒,更多的老人們從四面八方奔走而來。從他們身體的行動和滿臉的興奮,可以判斷此樓生意的興隆。

開門時間一到,為了禮讓老人們先行,我們最後才上樓到達寬闊的前廳。這時,吧檯前已排有長長的隊伍。一打聽方知,所有的茶客須排隊領卡,然後方可進大廳對號入座。

我們終於領卡走進大廳。這時,展現在面前的是一個寬闊高大而明亮的大廳,高懸廳頂的排列整齊的水晶燈放射出明亮的光,照耀著上百張鋪著潔白桌布的茶桌;每個桌上,擺放一套精美的青花瓷茶具,特別是架在爐子上的黃銅水壺,它們從精緻的壺嘴裡向空中冒出一股股強烈的水蒸氣,頓添靈動的氣氛,有如天宮盛宴之景觀。

服務員推著餐車穿行在茶樓的巷道里,女的被稱為“靚女”,男的被喚作“靚仔”。他們笑容可掬,隨喊即到,手腳麻利。

今天恰逢週末,老人們先來為家裡人排隊找座,緊接著是年輕人和孩子們紛至沓來。我們發現靠窗的一排已客滿,只好選了第二排的一個四人方桌。

我們在琳琅滿目的點心單上盡情地打勾勾,然後沏了一壺雲南普洱茶。很快,豐盛的點心也被呈上桌來,我們一邊“品”茶一邊吃著點心,大家開始興致勃勃地“吹水”了。廣東人的“吹水”,在東北叫“嘮嗑”,在重慶叫“擺龍門陣”,在其它地方還有“吹牛”、“打調子”、“聊天”等等說法。

作家蜀水:廣州嘆茶嶺南美食變遷新感想

難得有閒工夫“吹水”,於是大家也毫不客氣。

“廣州為何叫羊城呢?”

“廣州最早的地名叫‘楚庭’,越秀山還有清代所刻‘古之楚亭’的牌坊,此稱距今已有幾千年了。”

“傳說有五位仙人,他們披著五彩衣,騎著神羊,還手持獨莖六穗稻從天而降,將羊與稻賜給民眾後便駕白雲而去。這就是‘羊城’、‘穗城’的由來。”

“廣州人為何對斟茶者屈指敲桌呢?”

“這是廣州特有的叩手禮,很有分寸和講究,晚輩對長輩要五指合叩,平輩之間用兩指相叩,而長輩對晚輩只需一指輕點……”

值此茶樓,飲香茶品點心而談古論今,人生之愜意油然而生。

“大哥,這是你小時候最愛吃的蘿蔔糕,還有馬蹄糕、紅糖雜糧糕!”

臨窗的兩位老人談話間,方知年長者是一位剛歸國的老華僑。

老華僑穿一身嶄新的中山裝,脖子上掛一條深紅色的圍巾,滿頭的銀髮和長長的銀鬚,額頭的皺紋像是用刀刻出來的,兩眼飽含著歷經滄桑的神韻。

老華僑品了一口茶接著說:“是啊,我記得自己是十三歲那年隨父親出去的,今年剛好七十年啦!”

“我小時候跟父親來茶樓,那時候通行的是‘一盅兩件’,就是一壺茶加兩份點心,你看你看,現在的花樣多出了幾十上百種啊!”

他輕輕地抿了口茶,抬頭望了望窗外林立的高樓笑著說:“變了,變了啊!”

陪同他的老人給他夾了一塊點心,老華僑把它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著,他笑眯了雙眼說:“好吃,好吃,這個紅糖糕為啥比我小時候吃的那種味道更甜更美呢!”

我凝望著這位華僑老大爺,被他的感嘆深深地打動。

是啊,老大爺,你的心是甜美的,所以你感受的一切都是甜美的;這種特殊的甜美,觸動的不只是你的味覺,它觸動的更是你靈魂的最深處啊!

朝陽的光輝從玻璃窗照射進來,映照著我面前的茶杯,也映照著窗前華僑老大爺的身影,還映照著茶樓裡一張張幸福的笑臉!

這是一杯最濃香的早茶;

這是一杯最深厚的早茶;

這是一杯最美好的早茶!

我為它而感嘆,深深地感嘆!

作家蜀水:原名張一彪,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曾供職《鄂西報》、《三峽晚報》、《中國三峽工程報》、《深圳法制報》、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週刊》,現任北斗獵頭及紅鉛筆(集團)董事長

附評論:

為祖國之鉅變而自豪

——讀作家蜀水《廣州嘆茶》有感

作家蜀水先生所寫《廣州嘆茶》一文,以自己在廣州茶樓吃早茶的親身體驗及耳聞目睹,反映了中國南方獨特飲食文化的傳承及新中國70年來的巨大變化,文章以小見大,從興致盎然之“茶運”折射出欣欣向榮之“國運”,真乃巧妙之筆、求真之筆矣。

素有“羊城”、“穗城”之稱的廣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是古代中國重要的通商口岸,明清時期更是中國“一口通商”的唯一對外商貿港口。如今,這裡又已成為“一帶一路”重要前沿節點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之地。

廣州,自古以來就有“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勇於創新”的傳統。尤其是當現代中國被迫步入民族救亡與復興之路時,這裡成了“大革命的搖籃”,成為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呼應的反擊反革命勢力的一個重要的起義聖地。

改革開放後,這裡從支援與支援深圳發展,到自身緊跟改革開放的步伐,40年來,已經從中國的一線城市躍升為世界的一線城市,2018年被全球城市排名權威機構正式列入世界級城市名冊。

斗轉星移,滄桑鉅變。

開拓務實、內斂包容的廣州人民,在經濟物質文明取得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沒有忘卻融入自己血脈深處的文化精神稟賦,比如“嘆茶”,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品茶,便是廣州人堅持傳承的一種飲食文化習俗。

據說,廣州品茶,源於秦朝大將趙佗征戰嶺南稱王后的雅興之舉所流行開來。它與“湘楚的辣椒文化”、“川渝的麻將文化”等相得益彰,展現了中華各地固有的文化特色。

尤其是這廣州的品茶文化,更是別具一格。正如作家蜀水在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那樣,偌大的富麗堂皇的茶樓裡,數百張的茶桌上,那一碟碟兒精美可口的點心,那幾淨明亮的青花瓷茶具,那爐子上冒著水蒸氣的長嘴銅壺,使茶樓裡霧氣繚繞,香氣瀰漫,和著那品茶人們的家長裡短或交流溝通的和諧的說笑聲,真可謂人間仙境是也。

可貴的是,這種仙境般的生活,每天都在重複,每天都這麼紅火。

倘若唐代大詩人元稹天上有知,這廣州人民的生活竟是如此幸福逍遙,那麼,他那首“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的《茶詩》的理想境界,就算是終有著落了。

是啊,酒能醉人,茶亦能醉人。酒是讓飲者迷迷糊糊地醉著,而茶則是讓品者清清朗朗地醉著。在作家蜀水的筆下,那位歸國老華僑,就是清清朗朗地醉茶的一位飲者。

在老華僑的記憶中,兒時茶樓裡的點心只有“一盅兩件”,也就是一壺茶加兩份點心。而今,點心的花樣已是有幾十上百種了。不僅點心的品種多多了,而且點心也更甜美了。老華僑之所以感嘆如今的點心比兒時的更甜美,用作家蜀水先生的話說:“這特殊的甜美,觸動的不只是老華僑的味覺,它觸動的更是老華僑靈魂的最深處啊!”

是的。拳拳遊子心,深深故土情。這一句“比兒時更甜美”,代表了老華僑對家鄉鉅變由衷的首肯,代表了老華僑割捨不了的故鄉情,也代表了老華僑對未來故土的殷殷祝福。

筆者以為,能夠從老華僑品茶的箇中感嘆中,捕捉到如此之高的精神意境,令中華兒女在品讀此文時頓生自豪之感,這便是作家蜀水先生撰寫此文的閃光點之所在吧。(龍道子/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