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陝西岐山臊子面的由來

陝西岐山臊子面的由來

陝西岐山臊(sào)子面最早起源於3000年前的周朝,堪稱麵食屆的活化石。製作時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黃瓜、木耳,烹湯澆面而成,原是西府名吃,現在已經名揚天下了。

臊子面是怎麼來的呢?據說它原先的臊子原料很特殊,它是用龍肉做的。

陝西岐山臊子面的由來

相傳周朝時期,周文王姬昌帶人外出狩獵,渭河畔有一條惡龍(蛟龍),它橫行霸道,為禍一方,經常出來殘害無辜百姓。這天又出來禍害百姓被姬昌一行人遇到了,他命將士們一起射箭,跟這條惡龍搏鬥了幾天幾夜,終於那個長五丈重千斤的蛟龍眼瞎喉斷,從空中跌落下來閉上了眼睛。

陝西岐山臊子面的由來

傳說蛟龍的肉吃了以後會延年益壽,驅惡辟邪的作用,這等美食我們的老祖宗怎麼會放過呢。文王讓廚子將蛟龍肉剁成釐米魔保量見的方肉丁,加上佐料爛成臊子,再把煮好的麵條撈在碗裡澆上湯和蛟龍臊子。只吃面,不喝湯,湯仍舊倒進鍋裡繼續煮麵。如此迴圈,不僅將士們吃到了蛟龍面,連當地的套粒既百姓也沾了光,紛紛來品嚐這千年難遇的蛟織湯龍面。

既解氣又好吃還能夠分享給將士和百姓,果然是好領導!

陝西岐山臊子面的由來

岐山的臊子面特點是:麵條細長、薄厚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少皆宜。岐山人還保留著吃臊子面的一些傳統習俗,婚喪嫁娶必備臊子面。第一碗麵通常是不上席的,由小字輩端到門外潑兩次湯,象徵祭祀天神和地神,剩下的湯稱“福把子”,再潑向正堂的祖先牌位,然後才上桌子,按輩數和身份次序上飯。

說完了還真想是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臊子面,好饞啊!

陝西岐山臊子面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