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共命鳥:直面自己的惡,是成道的密宗

共命鳥:直面自己的惡,是成道的密宗

佛家有個共命鳥的寓言,記載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這隻鳥,《涅槃經》稱命命鳥,《勝天王般若經》稱生生鳥,《阿彌陀經》、《雜寶藏經》稱共命鳥。合起來,就是生生宿命的牽絆流離,謂之共命之鳥。

寓言說,這種鳥一身兩頭,一頭叫法,一頭叫非法。一天,非法睡去,法醒來,看見流水中飄來一隻甘果,便將果子銜來,想叫醒非法一起吃,看非法睡熟了又不忍心吵醒它,便心想我們是一個身子,我吃了就等於它吃了,於是獨自吃掉了甘果。非法醒來,聞到法嘴邊的果香,明白後質問法為什麼不叫醒它一起吃,法說了理由,非法卻懷恨在心。又有一天,法睡去,非法醒來,看見流水中又飄來一隻毒果,便毫不猶豫吞了下去。法與非法於是同時死去。臨死之時,非法說:“當來所生之處生生世世,共汝相害常共為怨。”法說:“願我生生世世,常共與汝為善友。”人心永恆的困頓,與解脫真正的密宗,已經全在這裡面。佛教的源頭,便本是這樣一隻共命鳥。法是佛陀,非法,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和阿難一樣,是佛的堂兄弟,追隨佛陀出家。他卻是佛教有名的惡人,可能也是罪孽最大的一個;因為他害的物件,是佛陀本人。他的罪,被稱作“五逆”:一是以五百人投石器擊殺佛陀未果;二是於耆闍崛山投大石砸佛陀未遂,而傷佛足出血;三是趁佛陀入王舍城放狂象加害,只是狂象被佛陀收服;四是搞叛逆被蓮花色比丘尼呵斥,而將她撲打至死;五是於十指爪中置毒,欲由禮佛足而傷佛陀。這些,還只是有代表性的。就是對這樣一個人,佛卻說:

過去諸佛,個個都有一個提婆達多。

《大寶積經》中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

《法華經》中佛言:“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佛甚至說,過去生中,正是提婆達多向他傳授了唯說一佛乘、究竟圓滿的《法華經》,因此他自己才得以成佛,並授記其未來成佛:“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

更加令人駭然的,是《大方等無想經》中,大雲密藏菩薩說的一段話:“汝不應言提婆達多不知恩分,是人知恩,非不知也。雖與六群同其所行,不名為惡。提婆達多不可思議,所修業行皆同如來,如來業行即是提婆達多業行……提婆達多是大丈夫,如來所遊在在處處,提婆達多亦隨逐行,以是義故名大丈夫。諸佛如來境界甚深,秘密之言不可思議,惟有提婆達多比丘能得了知。”在這裡,提婆達多才是佛的真正知己,除了佛與大菩薩外,一切眾生、大婆羅門、聲聞二乘尊者、辟支佛,皆不能了知提婆達多的境界。這到底是什麼道理?綜羅其中的複雜性、深邃性而梳理之,其中密意,大概計有五層。一層比一層深,一層比一層密。直至由惡成佛的大密宗。第一層,是最基本的。便是是因非顯、善因惡顯,沒有非就談不上是,沒有惡就談不上善,說的便是陰陽相生、相成而又相剋的道理。這是落在是與非、善與惡的局內的,人心的困頓即源於此,處處看去彷彿無邊無際,到處尋覓彷彿從無出路。就像人處世間,誰不是冤親債主如影隨形,誰不曾做過他人的冤親債主。哪怕避之深山,猶有蚊蟲野獸。莊子言:“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第二層,才算看到了出路的門。便是必須經由非和惡的磨礪,才能成就自己是和善的正果,要回到自己這裡、自心這裡。獨善其身,自我修煉,只是其中淺層;清淨不染,如如不動,才是其中深層。六祖所謂:“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這是

只把自心當作萬法執行的通道

,卻不參與,則自然風過疏竹而不留聲、雁過寒潭而不留影。

你若參與,必然入局;你不參與,才能出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參與,也需要有物件才能實現達成,當然也包括非與惡。僧問趙州禪師:“二龍戲珠,誰是得者?”二龍戲珠,便是一切的爭,世間之爭,自心中爭。趙州答:“老僧只管看。”這個只管看,即是不參與、只旁觀,你是可以對世間自心中的一切只管看的,問題只是你沒去看,以及沒有看到。不去看就是造作,沒看到即是無明。只管看,就是解脫,自然自在。按說到這裡就該結束,只是只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只有其事,而未得其本。所以然與本之所在,還要看後面。第三層,一般世人便難解了。便是人世間乃至天地間,盡是非與惡,從沒有是與善。老子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個句式其實可以無限代入,代入是非,即是“非兮是所倚,是兮非所伏”,代入善惡即是“惡兮善所倚,善兮惡所伏”,代入美醜即是“醜兮美所倚,美兮醜所伏”,代入好壞即是“壞兮好所倚,好兮壞所伏”……而人們希冀的都是福、是、善、美、好,以此參照終究是禍、非、惡、醜、壞。

若真明瞭接納得這個理,心中必定一片虛無;若不死心,那就是業力和自欺

說一切是非、善惡,等於說一切是相。但凡沾染一絲毫即是著相

,不是非又是什麼?不是惡又是什麼?故《地藏經》雲:“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第四層,就更加難解了。便是一切皆非、皆惡的反面,一切皆是、皆善。譬如提婆達多,都說他是惡人,必定非佛弟子,而《出曜經》中卻說他:“十二年中,坐禪入定,心不移易,誦佛經六萬。”敢問這份精進,又有幾個佛弟子做得到?他與佛陀的不對付,在真實歷史中也是因為對佛陀的教法有異議,他主張傳統的苦行,主張遵循嚴苛的戒律,而佛陀的改革卻取中道。所以提婆達多的教法也是被很多人接受的,據《大唐西域記》和《高僧法顯傳》記載,在法顯、玄奘遊學印度的時候,印度尚有遵行提婆達多之遺訓者,他們一樣崇拜過去諸佛,但不包括釋迦牟尼佛。這提示我們,我們以為的佛陀的是與善,提婆達多的非與惡,也僅僅是相。真正的用心,根本的東西,卻不在相上,也可以藉助一切相顯現。佛與提婆達多,皆是破相的聖者。所以講實相最為究竟圓滿的《華嚴經》中,作為重頭戲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參的善知識才遍及三教九流,甚至包括妓女。所以禪宗說:“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正邪不在相上,只在發心

。如同一件事情的好壞不在事本身,而在其性質,譬如欺騙是惡,善意的欺騙則是慈悲。從這個角度說,提婆達多何嘗不是正人行邪法的特殊化現開示?

接引的乃是大根器人

。而世間一切相,尤其是那些非相、惡相,也何嘗不是這樣的化現開示?只看你是否其人。性由相顯,無相則無性,相大則性深,故曰一切皆是、皆善。提婆達多因五逆而下阿鼻地獄,這正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不異大菩薩行。《增一阿含經》載,大目犍連尊者奉佛陀之命下地獄看望提婆達多,人家正在睡大覺。《大方便佛報恩經》載,阿難尊者也奉命來看望提婆達多,問他能否忍受地獄之苦,人家說我在這裡就像深入禪定一樣快活。還不夠明白嗎?你可能會說,提婆達多的非與惡是有意為之,是有著充分自覺的,那些沒有自覺而只是私慾驅動的非與惡,也是這樣嗎?那麼且看,這些所謂不自覺的非與惡,不也存在於世間與天地間、且永恆存在生生不息嗎?這是大道的用心與發心,大道為什麼如此?就是因為大道之心亦如提婆達多之心,這些不自覺的非與惡即是大道本尊的化現開示。人不自覺,是人自己的事。

悟道一事,本不是為改變什麼,而只為自主。

故高峰原妙禪師徹悟後感慨:“元來只是舊時人,不異舊時行履處。”第五層,便是究竟密意所在——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何況人這個有著高度自覺能力的有機生命體。

萬物哪怕一個原子,其內在也是整個宇宙構造運作模式的模擬化,因為哪怕一個原子背後也直接是大道

,人這個生命體就更是如此,“更”的意思是因為那種自覺能力而有可能居於道的位置上。這便是“人身小宇宙”、“人心小宇宙”。那麼很顯然的,第四層密意落在人的身心,

對人的身心中的一切,特別是那些非與惡,也同樣皆直面之、許可之、接納之

,便正是第五層密意,我真正想說的密中密的密宗。從這裡,可以直了解脫、直了成佛。一念如此便是一念佛,佛只是念念如此。而我們統統落在了第一層,流轉在是非善惡之局中,這就是輪迴。無論是非善惡,統統都是非、都是惡,這就是人心永恆的困境。唯有明白一切皆是皆善的“理”,然後於自心中“行”,才是究竟的解脫成佛之道,達摩祖師言:“行解相應,名之曰祖”。也就是

人心中的一切,無論是非善惡,終究是一場不堪。而你要做的,就是看到、承認和接納這些不堪,而不是好惡取捨拒迎,唯有這裡才是跳出困局的“向上一路”。

宗薩蔣揚欽哲所謂:“

慾望不是我們的敵人,虛偽才是。

”明白了這五層密意,佛對提婆達多為什麼是那樣的態度,為什麼會說那些話,便就很清楚了。由善成佛是顯宗,這是佛陀的路;由惡成佛是密宗,這是提婆達多的路。而善與惡不過是性與相,不過是一體兩面的東西。提婆達多是佛的真正知己,真實不虛;過去諸佛個個都有一個提婆達多,真實不虛。眾生亦如是,可惜都在辜負。馬祖道一禪師臨終有疾,院主前來問候,問身體如何,馬祖答:“日面佛,月面佛。”這是說生死,亦是說一切兩邊。佛陀即是日面佛,提婆達多便是月面佛。佛只有一個,他們不過分別是日面,和月面。每個人,都是一隻共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