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以前說成都人幽默,是說它既沒有相聲中的包袱,又沒有清口裡的戲謔,有些成都人喜歡自我踏謔,久了不見,問他在幹啥子?他會告訴你:“耍”。問他什麼職業,他會回答你:“三無人員”。問他文化程度,他會說:“社大畢業”。其實,我們這個社會一直都在製造差異,特別是人的類別差異,不然,咋個會有“豁皮”,“廣耳石”,“街娃”,“門板戶”,和“公務員”的地位,待遇和身份之別喃?門板面應該就出自門板戶,也就是說,住在成都街沿兩邊的居民老孃兒些做的家常面。一款有市井氣息的城市味道。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似乎只有一種東西失去了,才有歷史文化的意義。沒的門板戶了,重拾門板面才有一種懷舊和思念的感情氛圍,才有此時代與彼時代的類比和鑑別,地域的意味更多的是時間和政治文化的復讀,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在不經意之中,製造出讓人想入非非的味覺異味。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這家麵館簡單樸素,著意營造出過往煙雲的時間氛圍,老電視,舊冰箱,號兒票,宣傳畫,還有老歌星意味深長,纏綿脈脈的歌聲。牆上的地方糧票和金屬標牌寫滿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故事和回憶。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年輕的帥哥繼承了老媽的傳統手藝,一手一腳操持著店裡的大小事務,體現了年輕一代創業者的務實態度和精神。同時,也讓餐飲業有了新的血液和動力。現在的年輕人從業不光是為了維繫生活,更多的是喜歡美食製作的創作過程和藝術意蘊。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他家的牛肉麵製作盡心,選料精心,大坨大坨的牛肉帶著渾身撲鼻的香氣進入食客的口中,經久不息的味道在味蕾裡刻下烙印,湯色敞亮,麵條勁道,每一口都傾注了師傅的心血和精誠。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豇豆麵與成都許多面館泡酸味的豇豆選材不同,他們使用的是新鮮有勁的青豇豆,清冽脆爽,與它下面的肉臊搭配,令麵條的細柔醇厚之味更加嫵媚動人。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油油飯在成都的麵館中應該屬於鳳毛麟角之類,這種獨具特色的飯品,正是那個時代普通百姓家的日常食物,只不過沒有現在這麼奢侈和鋪張。豇豆,蘿蔔乾兒,肉臊和菜汁醬料不鹹不淡,味正米香,奇特的香味彌足珍貴,一碗下去,似乎還沒得撈撈。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

這家麵館沒有過多的東西顯擺,只是把老人最擅長的味道提供給了顧客,在他們一片讚譽之中,做得有聲有色。他們現在只賣中午,在吃貨隊伍裡,許多人因為去晚了,本來就少的品種就會缺席,這也讓他們唏噓和遺憾,好在還有明天,明天總會有的。

成都的門板戶早已隨著拆遷煙飛灰滅,而今來了家門板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