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基層幹部,累並快樂著

編者按

基層幹部直接面對群眾做工作,直接關係到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直接關係到中央決策部署在基層的落地。基層幹部的工作狀態值得關注,他們的付出和艱辛值得關心。近日,記者採訪了各地基層幹部、專家、群眾,請他們講講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讓更多人瞭解、理解這一群體。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掛職幹部彭潤金:事非經過不知難

光明日報記者 龔亮

1月24日晚上6點30分,記者給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彭潤金打電話,彭潤金正在他負責的專案建設工地協調解決專案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他再次回覆記者的採訪電話時,已是晚上9點40分。

“這兩天特別忙,白天晚上都安排得滿滿的。”電話一接通,彭潤金解釋道。原來,這陣兒正逢全縣“看特色、看變化”流動現場會,全縣近2800平方公里,19個鄉鎮,全部要考察一遍,主要考察各鄉鎮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情況。

彭潤金告訴記者,一個上午就要考察4個鄉鎮,8點從縣政府出發,中午半個小時吃飯,到晚上6點吃完晚飯。流程很嚴格,要入村入戶考察,現場打分,最後還要總結排名。

基層幹部,累並快樂著

江西南昌,扶貧幹部陳默的平板電腦裡,記錄下了他任村“第一書記”時的日常工作安排。王祺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我手頭正在負責一個智慧城市建設專案,每天要去看看進展,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晚上還要回辦公室處理日常的工作,一些緊急的事情不能過夜。晚上8點召集相關負責人開會是常有的事。忙到零點是常態。”彭潤金說。

彭潤金是江西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2016年10月到安福縣掛職。掛職前,他也瞭解過基層幹部的工作狀態。“基層幹部難,很多人都知道。大家都說基層工作是一根針穿起千條線,位卑責重,乾的是‘費勁活’,吃的是‘苦中苦’,受的是‘夾板氣’。”彭潤金說,到基層工作一年多後,他確實感同身受。

“基層幹部難,集中到一點,我認為是抓落實難。”彭潤金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當前基層工作的一個重頭戲就是脫貧攻堅。每一位縣領導都要在一個鄉鎮掛點。2017年年初,縣裡明確他掛點的鄉鎮在甘洛鄉。這個鄉在2017年年初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6戶。按照縣裡的規定,縣政府財政給予每個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5000元,同時要求其中至少要有3000元以上必須投向回報穩定的產業,且要保證不少於5年10%以上的股金分紅。

“甘洛鄉雖然不是深度貧困鄉鎮,但是該鄉的經濟仍然屬於欠發達水平,到哪裡去找具有穩定收益率的產業?怎麼保證至少5年10%以上的股金分紅?我和鄉里的同志一陣犯愁,苦思冥想。”彭潤金說。最後終於找到一個點子,讓貧困戶入股當地一家生態科技公司。

可是如何才能讓鄉里的貧困戶入股呢?彭潤金當時表示,必須要企業自願,不能搞行政強制,否則就會破壞良好的營商環境。經過多次溝通,該生態公司同意了。

“企業願意了,還得說服貧困戶。一些貧困戶不願意將產業扶貧資金全部入股,總想自己養一點雞鴨鵝羊;還有的貧困戶對入股分紅沒有底,既擔心產業扶貧資金全部入股不能確保紅利,又猶豫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分紅兌現後自己吃虧。”彭潤金說,這些問題都需要基層幹部反覆登門溝通,講實惠講政策。終於在2017年7月11日,甘洛鄉96戶貧困戶代表全部拿到了當地這家生態公司的分紅股權證。

“基層工作雖然很累,但累得踏實。”彭潤金表示,他所接觸的基層幹部很少抱怨工作的艱苦。遇到這樣一個好的時代,大家都想做出點成績。

“基層幹部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也是貫徹各項政策的‘最後一公里’。”彭潤金說,新時代打通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必須緊緊抓住基層幹部這個關鍵,辯證看待“基層幹部難”這個社會現象,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讓吃苦者更吃香,讓實幹者得實惠。

基層幹部,累並快樂著

1月30日,浙江長興縣水口茶文化景區,基層鄉村幹部帶領黨員群眾一起清除顧渚水庫遊步道上的積雪。譚雲俸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湖北省大冶市茗山鄉人大主席柯夢然:乾的是實實在在服務老百姓的事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早上8點鐘,柯夢然來到辦公室,已有同事在等他了。針對同事彙報的3個問題,他們商量了一個半小時。同事走後,柯夢然參加了全鄉信訪維穩研判會,分析茗山鄉潛在的社會矛盾,尋求解決之道。會後,他繼續和幾個村支書、班子成員交流溝通了具體問題。

12點半,午飯,柯夢然趁午休時間閱讀政策檔案。

下午2點,柯夢然到彭晚村檢視平安法治工作綜合考核迎檢準備情況。現場發現了幾個問題,提出改正意見,並約定明天繼續來督辦。隨後回到辦公室,接待茗山鄉一綠化工程施工方,就工程審計結算情況進行溝通。接著,與鄉里幹部溝通用人待遇問題,完成了茗山鄉聘用法律顧問的詢價手續。

下午6點下班後,柯夢然開始準備春節前民主生活會的發言提綱。

這是柯夢然的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一年中他有300天這樣度過。

2017年12月,在湖北省大冶市茗山鄉幹了4年黨委副書記的柯夢然當選茗山鄉人大主席。但新的黨委副書記還沒有到任,鄉里面很多事還得請他暫時幫著張羅。

剛到茗山鄉工作時,28歲的柯夢然主管茗山鄉的計劃生育工作,後來擔任鄉黨委副書記,分管組織、財務、政法、民政、教育、計生衛生等工作。同時,他還參與鄉里徵地拆遷、活動安保、專案建設等工作,負責蹲點村的精準扶貧、森林防火、造林綠化等工作。後來,柯夢然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涉及多少領域了。“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面,有的工作需要到市裡面各部門溝通,有的工作需要到村裡面去落實,還有一些矛盾糾紛需要到現場去調解。有時候需要走訪群眾,群眾白天不在家,只有晚上去。”

臨近春節,柯夢然心裡還裝著不少事。“春節前還有部分工作沒有收尾,爭取早日完成,不能拖到節後;春節期間,群眾祭祖燒香,要做好森林火災防護工作……”

“我們想為群眾辦些事,想為我們家鄉發展儘儘力,到基層工作總是要幹事的。忙點累點沒關係,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對地方有利,能對群眾有利。”柯夢然說。

基層幹部,累並快樂著

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鎮鎮長鬍松(中)在上裡村向村民楊廣前(左)瞭解黑木耳種植情況。2011年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胡松作為選調生來到廣西工作。龍濤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遼寧省朝陽縣北四家子鄉唐杖子村黨支部書記李春軍:當好村支書不容易

光明日報記者 王昊魁 陳慧娟

年關將至,李春軍這幾天正忙著採購慰問品。身為遼寧省朝陽縣北四家子鄉唐杖子村黨支部書記,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買些物品去看望村敬老院的老人。

唐杖子村一共760戶,2846人。2013年李春軍當了村支書,那時村裡有貧困戶105戶,218人,2014年被評為遼寧省貧困村。脫貧成了村裡的大問題。

2015年,李春軍學習經濟發展水平好的村鎮經驗,張羅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717畝,栽植水蜜桃3萬株,建大棚4座,栽植了大櫻桃及油桃。在桃樹中間套種地瓜和穀子、大豆等作物,發展林下經濟。合作社把村貧困戶全部接納進來,他們在果園打工,加上分紅和土地租金共有3項收入。2017年村裡的貧困戶基本實現脫貧。

短短几年,做成了這些事情,可不輕鬆。“要考慮鄰里和諧、村莊發展、共同致富,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不忙的。前兩年在山上種樹那會兒,我和工人幹在一起,吃在一起,有時忙得飯都顧不上吃。”李春軍說,“那種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李春軍介紹,為了讓村裡的勞動力都能有一技之長,這幾年村裡接二連三舉辦了多期培訓班。此外,最近他還抽空準備“村晚”。“村晚”打算安排19個節目。“我自己做導演,聯絡場地、選演員、定節目、督排練……為的就是給村民們帶來快樂。”李春軍說。

“雖然工作大部分得到了縣鄉領導和群眾的認可,但是也有不被理解的時候。”李春軍說,“比如有的五保戶,不瞭解國家的政策,領到的錢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多,就覺得錢是不是讓村幹部花了?我就慢慢給他們講解國家的有關政策,做好溝通。”

因為工作忙,李春軍沒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他說:“愛人在朝陽縣打工,孩子也在縣裡上小學。孩子經常打電話問我,爸爸你什麼時候來陪我和媽媽?聽完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

山東省安丘市金冢子鎮北南戈莊村黨支部書記孫瑞春:“你心裡有百姓,百姓心裡就有你”

光明日報記者 王昊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久平

“這兩天溫度偏低,櫻桃棚內溫度控制很關鍵,一旦控制不合理,就可能發生凍害。”記者見到孫瑞春時,他正在村民孫瑞平家的櫻桃大棚裡進行技術指導。45歲的孫瑞春,是山東省安丘市金冢子鎮北南戈莊村黨支部書記。

北南戈莊村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但在以前,該村一度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薄弱,群眾增收緩慢。2014年,孫瑞春當選該村的黨支部書記。他從改變村裡單一的農業結構起步,提出全村發展大棚櫻桃,當時也有個別群眾不理解:“是不是瑞春想賣給我們櫻桃樹苗子”“又不會技術,萬一弄砸了連小麥也收不成了”。

“自己創業不難,可要帶領大夥一起創業,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關鍵是先要贏得群眾的信任。”孫瑞春說,“面對群眾的誤解,可不能意氣用事,要拿出具體行動贏得群眾信服。”

“我自掏腰包到搞得好的地方學習櫻桃種植技術,之後又帶著群眾到其他縣市考察,跟著人家學。”孫瑞春說,回來後試驗性地種了30畝,給群眾作示範,“有的群眾一看,瑞春是真想幹事,就心動了跟著幹。”

目前北南戈莊村已栽植大櫻桃450畝、黃金蜜桃60畝,建設大棚26個;成立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銷售、技術指導。“如今這都成了‘搖錢樹’。光是出售櫻桃苗這一項就帶動集體收入30多萬元。現在我們村的水費全免,65歲以上老人在村裡的老年餐廳用餐全免費。去年省發改委還到俺村調研,這是對俺村的肯定,也是鼓勵和鞭策。”

成績的背後是辛苦付出。“說實話,有過委屈,受過誤解,但沒想過放棄。有時壓力很大,想把事幹好晚上都睡不好覺。但既然幹了就要幹好。當一天村幹部就要盡好責、為群眾服好務。你心裡有百姓,百姓心裡就有你。”孫瑞春說。

【聲音】

讓貧困群眾越來越有希望和信心

作者:鞠煒奇(雲南省德欽縣拖頂鄉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冒著暴雨逐戶宣講獎助學金政策,透過發起愛心捐贈獲得價值近10萬元的書籍等學習用品及11萬餘元的高等教育公益金;為被火燒燬房屋的農戶爭取到6萬至10萬元不等的建房補助;為貧困戶養的藏香豬解決了銷路問題……我們做的事情雖然很小,但都是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當一位奶奶拉住我們的手,眼眶溼潤,不停地用傈僳話重複著“謝謝”時,我們明白了扶貧的意義遠不在於幫助農戶脫貧,而在於讓貧困群眾越來越有希望和信心,讓社會發展更充分、更均衡,讓民心凝聚、民本永固。

你對群眾多真,群眾對你多親

作者:朱國峰(河北省委組織部駐淶源縣金家井鄉北牛欄村駐村幫扶幹部)

回首一年來的駐村幫扶經歷,感觸最深的就是:你對群眾有多真,群眾對你就有多親。這一年,我們把全村所有鄉親家走訪了一遍又一遍,同他們一起鏟垃圾堆、一起抗洪、一起謀劃村裡的致富產業……鄉親們從剛開始對我們將信將疑到現在碰到啥事兒都願意找我們商量,把我們當親人看待,這番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暖意,工作中遇到的辛酸苦辣都變成了絲絲甘甜。一年來,鄉親們有了獲得感,我們工作隊有了成就感,大家的幸福感都提升了。

奔小康路上從未放棄過

作者:汪磊(江蘇省灌雲縣伊山鎮黨委組織委員)

作為一名由農村考入大學,又從大學回到農村的普通基層幹部,我知道農村、農民最需要的是什麼。10年來,我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入手,走村串戶,訪貧問苦,在奔小康路上從未放棄過。雖未乾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每每看到村民投來信任和支援的目光,說實話,我的心裡甜甜的。有人說,小汪,你又變黑了,但我想說:“黑了我的面板卻亮堂了村民的小康之路,值了。”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3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