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重陽節,我們該為老人做點什麼

重陽節,我們該為老人做點什麼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中國老年節”。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制度保障、家人關愛、醫療康復、社會幫助等方面該為老人做點什麼?回顧2013年“中國老年節”設立以來,中國老年人權益保障事業取得重大進展,同時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中國老齡事業深化改革仍然“在路上”。

“人口老齡化是這些年來經常被提起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也經常被誤解。”

——澎湃新聞介紹,根據1956年聯合國出版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含義》一書界定,當一個社會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7%或以上時,就被界定為“老齡化社會”。中國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達到這一標準,這就是為什麼2000年經常被提起的原因,所以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中國在2000年左右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

“透過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化解困難老人看病就醫的後顧之憂,利用財政資金為特困供養物件購買醫療護理保險,實現城鄉特困人員全覆蓋。”

——合肥市民政局老齡辦副主任王錫友介紹,調查養老服務發現,許多特困家庭老人都是因病無法走出貧困。今年以來,合肥市投入161萬元,服務老年人3。5萬人次,同時提供商業醫療保險支撐,採取政府補貼、慈善捐助、家庭購買等方式,積極引導和推動老年人加入商業醫療保險行動,在國家醫療保險全部報銷以後,再給予6000元的醫療報銷。

“又到一年重陽節!醫療險、意外險最受老年人歡迎。”

——央視財經報道,今年以來,老年群體投資理財和保險的意識也有所增強。在蘇寧金融購買理財產品的使用者,老年人佔比2%,人均投入28398元,偏愛穩健型產品。在蘇寧金融購買保險產品的使用者,7。6%是老年人,中高階醫療險、癌症醫療險、交通工具意外險最受歡迎。

“這還是有家政阿姨幫忙做飯、打掃的情況下,我照顧媽媽都覺得力不從心。”

——67歲的楊女士家住合肥,每天她都要照顧中風後半癱瘓的老母親,而且母親生病後情緒低落,不願與別人多交流,家人全靠猜來理解她的需求,這也是她不敢將母親完全交由保姆照料的緣故。據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之前釋出的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類似楊母這樣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佔老年人口18。3%,迫切需要社會能提供“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

“護理人員能夠陪著老人,我也有了短暫的喘息休息時間。”

——青島市民邵新兵現年91歲,因病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女兒為其申請到市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享受政策後,報銷比例達到90%,家屬每月只需負擔200元。

2016年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15座城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老人的呼聲是第一訊號、老人的需求是第一選擇、老人的滿意是第一標準。”

——東方網文章報道,現代社會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親情和感情的交流,需要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升,他們普遍希望住進福利院不是被人遺忘,而是能夠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現在滬上許多福利院以“文化敬老”為追求,認真做好服務老年人日常養老護理和醫療康復的同時,依託社會力量,努力發揮好廣大志願者、家屬代表、社群居委會、文明共建單位的協作作用,活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