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心最愛子長煎餅

子長,以將軍的名字命名,是將軍縣。這裡的名小吃當屬煎餅,或者說,我心最愛的小吃,當數子長煎餅莫屬。

我心最愛子長煎餅

小武子長煎餅

子長煎餅的歷史我沒有考證,據子長縣目前的宣傳是這樣的,子長煎餅歷史久遠,早在元末明初時即開始製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我認為不管歷史多遠,只要好吃便是美食的最基本要點。

我出生在子長的農村,上初中才到鎮上,才吃過煎餅,那時候一份煎餅只有5毛錢,一份十卷,那味道、那口感、那勁道至今想來都回味無窮。當時,每天的生活費不多,能節省著偶爾吃一份,那便是十分奢侈的享受了。每到下晚自習,挑著擔子的賣煎餅男人會吆喝著細長的叫賣聲——煎餅哦——煎餅哦,每每想起,那清脆的聲音永遠在耳邊迴盪。

我心最愛子長煎餅

攤煎餅

剛攤出來的煎餅薄如紙,銀白透亮。根據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捲入豬頭肉、紅燒肉、酥肉、雞肉、炒菜、涼拌菜、熱豆腐、豆腐乾等就形成了多種型別的煎餅。豆腐乾煎餅、熱豆腐煎餅、冷盤煎餅、穌肉煎餅、雞肉煎餅、豬頭肉煎餅、紅燒肉煎餅等。卷好後,放到碗裡,加上韭花、辣醬、西紅柿醬、辣油、蒜水、醋、芝麻和五香粉(最主要的當屬花椒)。那味道,絕對是直戳味蕾,讓你頓時覺得:“此味只應天上有。”再配一碗酸蒜湯,真是絕了。最近幾年,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煎餅宴在子長縣逐漸盛行,成為了子長人接人待客的重大盛宴。

攤煎餅,子長縣的一般家庭婦女都會,只是攤出來的口感不如專業開店的攤出來的勁道、軟乎、美白。其實,做煎餅的方法和工藝很簡單:子長煎餅原料為蕎麥。將蕎麥去皮成糝子,加水滲透,用布袋包起來揉成糊狀,再經過濾後在鐵鏊上攤烙而成。成型後的煎餅有圓形或橢圓形,碗口大小,薄如紙,白似銀,具韌性。

拌酸蒜湯,將開水放涼,兌以搗碎的蒜末、紅醋、適量的五香調料面(精緻的可以用五香原料煮水適量對進去)。

我離開子長多年,每次回家,總有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兩份久違的煎餅。在宣傳資料上,我也看到一些介紹煎餅的文章,為了讓煎餅有文化,蒐羅出了大量的記載和故事,據傳子長煎餅始製作時是一種又厚又大的麵餅,主要服務於軍隊的行軍作戰,到清代傳入民間,成為民間群眾的小吃或逃荒、躲匪的“乾糧”。其實,作為一個身在異鄉的子長人,我對煎餅的認識很簡單,他就是美味,他就是鄉情。在煎餅中有我上學時在校園最奢侈的美味,有我我一直以來最難以割捨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