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紅姐,

湘野紅姐的紅姐!

去年,我發了一個

“酸棗餅”

製作影片

很多北方的家人在留言區評論說:

”紅姐,你這確定是酸棗嗎?為什麼跟我們北方酸棗長得一點也不像?”

”我們北方酸棗都是灌木,樹身刺多,長不高,酸棗果實是紅彤彤的花生大小,還得是紅皮小花生!”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小時候,鄰居家有一顆南酸棗樹,樹幹很粗,兩個成年人雙手環抱才剛好圍住,沒有成熟前果子是青色的,等它熟透了果實就會變黃,自己從樹上掉下來。它的果實很酸,現在想起來都禁不住口水流下來。因此我一直認為,酸棗就應該是黃色的一顆,酸甜軟糯。

如今

如果不是自己做酸棗餅,發了這個影片,我也不會知道南北酸棗之分,更不會曉得南酸棗和北酸棗根本不是同一個種。

一.(北)酸棗是大紅棗的野生祖先,南酸棗不是棗,8000年前人們把它當水果

①關於(北)酸棗:

(北)酸棗,在古代稱作棘。《詩經·魏風·園有桃》曰:園有棘,其實之食。意思是園中有酸棗樹,果實充飢腸。

北)酸棗原產於中國,為

落葉灌木,植株低矮,樹上都是刺。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北)酸棗才是真正的酸棗,官方學名就叫酸棗,是正宗的棗類,大紅棗的野生祖先!

其實酸棗就叫酸棗,沒有“北”字,為了給大家解釋清楚,暫且這樣區分

)。

(北)酸棗看起來和普通的紅棗長得差不多,但它的果實很小,每個直徑不到2釐米,果核也很小。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和普通紅棗不同,(北)酸棗很酸,口感酸酸甜甜,這一點跟南酸棗類似。

北方的朋友喜歡將採摘的野酸棗,做成酸棗面,加工成酸棗仁茶,釀成酸棗酒。還有酸棗仁可炒著吃,也可熬製酸棗仁綠豆粥。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②關於南酸棗

南酸棗

是漆樹科

落葉喬木

,高可達20米。

南酸棗學名就叫南酸棗,但在我們南方,會自動省略“南”字,所以很多人在看了我的影片後,去網上搜“酸棗”,更加傻傻分不清楚了。

南酸棗和棗一點關係都沒有,只因為和棗長得比較像,所以植物學家們將它取名“南酸棗”。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據考古文獻顯示,早在 8000 多年前,

我們古人

就已經開始

南酸棗,並且將其果實大量儲存起來

備用

。在距今5000年的良渚古城遺址,考古人員發現良渚人的餐桌實際上極為豐富,除了稻米之外,遺址中還出土了葫蘆、甜瓜、桃、梅、杏、柿、南酸棗、葡萄、芡實、菱角等植物種,

證明南酸棗已被良渚人納入了食譜,當著餐前餐後水果食用。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南酸棗果皮為黃色,剝開外皮,裡面的果肉軟軟糯糯,用手揉搓一下會有類似擦鼻涕的感覺,再內裡的果核很大,頂端有五個眼,

象徵著“五福臨門”

所以很多人也叫它鼻涕果、五眼果。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南酸棗果實未成熟前果子是青色的,成熟後才會轉變為黃色,口感酸酸甜甜,生津開胃。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和(北)酸棗不同,在我們南方,長輩們喜歡將它做成酸棗片、酸棗餅、酸棗糕。酸棗餅有兩種,一種無核,一種有核,如今市場上流行的大多是無核酸棗餅,吃起來更方便,果肉足,口感軟糯厚實,像湘野紅姐酸棗餅就是無核的。

我奶奶每次做酸棗餅,

都會先把酸棗在鍋中煮半小時,用鍋鏟把酸棗肉和核分開,挑揀出裡邊的酸棗肉備用,

然後加白糖、水攪拌成泥,拌上湖南特產靈魂香料紫蘇粉,然後用手搓成一的圓餅,拿在太陽底下徹底曬乾,就可以吃了。果肉飽滿緊緻,酸酸甜甜,我超愛吃!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

二.

南酸棗可入藥,也可生食,全身都是寶

南酸棗入藥,主治食滯腹痛,燙火傷,風毒瘡瘍。

南酸棗的樹皮和樹葉可以提取單寧提取物,樹皮和果實被用作藥物以及消炎、解毒、止血和止痛

南酸棗生食,可開胃消食、減肥瘦身、淡斑美白、抗衰老,養心安神等。

南酸棗,作為長在荊棘叢林裡的野外珍果,是大自然給與我們的饋贈。用南酸棗制酸棗餅的傳統技藝更是先人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

一蒸、二拌、三曬,原本酸澀十足、難以入口的野果子南酸棗,經過手工藝人的奇妙轉化,在48小時裡蛻變重生,終成了世人口中的人間美味,酸酸甜甜,一口即終身難忘!

恰好,由非遺傳統工藝製成的湘野紅姐酸棗餅,將於

9月26日換新上市

①優選野生南酸棗為原料

②沿襲非遺傳統工藝,歷經十多道工序

③0防腐劑,0脂肪 ,0色素

酸酸甜甜,很開胃

敬請期待!

這種深山野果南酸棗,農村人經常見到,卻沒人知道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