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讀完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帶著沉重的心情,是因為讀的不是書,不是情節,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結局,固然悽美,但是于娟想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灑脫,一份樂觀,一絲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書中講述了一個“知識改變命運”的女子,一個擁有留洋經歷和博士學位的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一個擁有幸福家庭,一個擁有愛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愛的兒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對往事的追憶、對生命的嚮往,要知道,她是在極其痛苦的治療過程完成這本遺作。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謹將書中一些自認為動情的描述,躍然於此文中,共賞共鳴。

“我曾經的野心是兩三年搞個副教授來做做,於是開始玩命想發文章搞課題,雖然對實現副教授的目標後該幹什麼,我非常茫然。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說是一個傻子乾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汙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萬人踐踏,只要能看著我爸媽牽著土豆的手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備註,土豆是她兒子的小名。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小時看雜書,喜歡華詞麗句,後喜人行文巧思,再後來欣賞文人文風品行,到後來,卻發現,讀書,要讀的是別人的思想,花鳥魚蟲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禮立的是忠義魂,此間要參透的,是高尚悲憫的人性,矜貴持重的品行,洞明豁達的修養,鍥而不捨的理想與追求。”

“不知道在忙什麼,反正總是在忙就是了。有人會和你談股票,有人會和你談利率、談房市、車市、外匯市場,也有人和你談化妝品、談美食,甚至,有人和你談情說愛,有人告訴你他的專業就是陪你談心,他們叫心理醫生。沒有人陪你談哲學。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距離哲學太遠,還是,我們距離哲學的人太遠。”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不知死,又如何能夠理解生之燦爛和絕美。于娟在生命的最後的體會和追問,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如何在我們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不必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但凡困境裡的人,看到我的處境,便會從內心深處分泌出一種小巫見大巫的甜,從而覺得自己的苦不算什麼,自己的痛也不算什麼,自己正在經歷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實無非蟻丘而已。”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于娟的這部作品把她的人生描畫得簡潔秀麗、從容淡定。這些文字或許比她的博士論文更有價值,因為這是一個癌症當事者的痛定思痛。為了能讓周圍活著的人更明白地活下去,于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以最真實的經歷,最赤誠的情緒,把自己一步步走過的人生路完整的呈現給大眾。

她說,她不想再有任何一個人像她那樣,手提著腦袋摸黑探索。縱使周遭黑暗,她願意化為光,照亮你們的人生。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說教,也不需要所謂深刻的思想,透過她的文字,你就直接觸控到她的靈魂,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痛、她的愛、她帶你看盡這世間百態。她只希望她犯的錯,你不會再犯;她受的苦,你不會再受;她曾珍惜的幸福,你能比她更懂得珍惜。

她臨終前的文字,永遠地保留了下來,像一座小小的燈塔,給我們這些身處浮塵的尚且健康的人,提供著人生的啟迪與指引。

抓緊生活,愛和成長,此生要完成。

《此生未完成》:在不得不離開時,是否會發出此生未完成的喟嘆

F【東風書屋】此生未完成+重生手記(正版兩冊 )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