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對一品鍋你瞭解多少,今天走進績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在績溪嶺北一帶鄉村,每逢四時八節、婚喪喜慶,都時興“吃鍋”,說的就是績溪胡適一品鍋。

你對一品鍋你瞭解多少,今天走進績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胡適一品鍋”又稱績溪一品鍋、團圓鍋、一品鍋,發源於績溪縣上莊。一品鍋看起來其貌不揚,在有點老土的鐵鍋裡分層碼放著雞肉、鴨肉、豬肉、油豆腐、蛋餃,煮好了端上桌,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不僅讓人胃口大開,也驅散了秋冬的寒意。一品鍋燒製得好,油而不膩、爛而不化,熱而不燙,冷而不卻,保持了色香味的完美結合。

當年徽商興旺時期,男人一年四季大都外出經商,只有時逢過年才能回家一趟,家人為了表達思念團圓之情,同時考慮到冬季寒冷,於是精心製作了由很多原料組成,一層層圍疊起來組成的火鍋,以此慶祝閤家團聚,祝願來年經商紅紅火火。

績溪多山,民風淳樸。有記載曰:本地山路崎嶇,鮮有賓客。如有遠方來客,績溪人莫不歡欣鼓舞,招待有加,蓋傾其所有上好野味家珍,整合一鍋,以酬嘉賓,賓客無不讚許,從此鑄就安徽一道名菜。宋代蘇撤、清代乾隆皇帝都有讚美之詞。

你對一品鍋你瞭解多少,今天走進績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相傳,此菜由明代 “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餘氏創制。一次,皇上突然駕臨尚書府作客,席上出了山珍海味外,餘夫人特意燒了一樣徽州家常菜——火鍋。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讚美不絕。後來,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鍋竟是餘夫人親手所燒,便說原來還是“一品鍋”!菜名就此一錘定了音。

及至民國胡適(績溪上莊)更將其發揚光大,在任駐美國大使期間,頻以此菜招待外賓,並親自命名為績溪一品鍋,使徽菜走向世界。所以後人也把此菜稱之為胡適一品鍋,以此褒揚胡適對徽菜的貢獻。

你對一品鍋你瞭解多少,今天走進績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實際上績溪一品鍋與胡適一品鍋是不同的,差別在於績溪一品鍋屬於農家菜,績溪一品鍋其實是各種食材與調料調製好之後,用一口大鐵鍋,將食材分類鋪成若干層,先是“墊鍋”蘿蔔絲、幹角豆、冬瓜等,隨後是肉、豆腐包、鴨子夾、肉圓、雞塊、野味等食材,之後先用猛火燒,再用溫火燉三至四個小時,時不時澆湯燒製而成。做得好的一品鍋真真是色香味的完美結合。

近代學者胡適先生是績溪上莊人,對“一品鍋”情有獨鍾。他說,每到工作壓力沉重,感覺情緒壓抑之時,便會到廚房去,烹製這道家鄉名菜。胡先生的夫人江冬秀女士,原籍就在與上莊一山之隔的江村,更是擅長烹製此菜了。梁實秋第一次去胡適家做客,胡適夫人江冬秀親自下廚,為他做的就是徽州一品鍋。胡適對梁實秋說:你是績溪的女婿,當然要用績溪的名菜招待你。開飯時,梁實秋只見一口鐵鍋端上桌來,撲鼻的香氣讓他猛咽口水。梁實秋從上至下,一層層吃下去。最上層是蒲菜葉子,第二層是煎過的鴨塊,第三層是滷雞塊,第四層是蛋餃,第五層是油豆腐,第六層是半肥半瘦的大片豬肉,最下層是徽州特產的竹筍。整道菜味道層層遞進,腴滑爽脆、香嫩適口。梁實秋吃後讚不絕口,著文描述:“一個大鐵鍋,口徑二三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還有蘿蔔、青菜,味道好極。”

你對一品鍋你瞭解多少,今天走進績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北大校長蔡元培也在胡家吃過一品鍋。但一品鍋不是蔡元培最喜歡的,他在胡家最喜歡吃江冬秀做的東坡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胡先生客居美國,每有貴賓到訪,胡先生常常親自下廚,為客人張羅這道家鄉名菜。成菜後,又親手端上桌,並向大家介紹說:“這個菜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菜、徽州菜、績溪菜、家鄉菜,大家不要客氣,務必要嚐嚐”。 胡適在推介徽菜走向世界,以及促使績溪一品鍋成為一道名菜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