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魏徵的這首詩,告訴人們什麼是“士為知己者死”

魏徵的這首詩,告訴人們什麼是“士為知己者死”

隋朝末期,天下大亂,李密乘勢起兵,後投翟讓,成為反隋重要力量,想要有一番作為的魏徵,也成為李密的下屬,希望藉此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怎奈李密對魏徵並不認可,魏徵亦感到自己在李密手下無法施展,同李密一同投誠大唐之後,便一心一意輔佐大唐,希望能夠開創自己的名臣事業。於是,在武德元年(618年),魏徵自告奮勇,去說服李密舊將李勣,千古名篇就此誕生,它就是魏徵的《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這首詩,是魏徵初投大唐之後,蒙李淵的派遣,意圖說服李密舊部李勣歸降唐朝,在行進途中的一首詩。

魏徵的這首詩,告訴人們什麼是“士為知己者死”

前四句“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既交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也交代了作者自己的處境背景,就是其並不被李密所重視。可貴的是,魏徵並未因此而消沉,而是繼續心存大志,尋找機會做一番大事。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寫出了作者的豪邁和勇氣,既然古人終軍能夠說服南越王,酈食其能夠說服秦將,我魏徵也一定要以這些人為榜樣,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邊將,降服唐朝。這裡說的是作者希望為新王朝建功立業的迫切心理和雄心大志。

魏徵的這首詩,告訴人們什麼是“士為知己者死”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這四句是實景描寫,雖然沒有現代化的照片,但是從詩中,讀者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的艱險。雖然現代人爬山已經成為一種娛樂和健身活動,但在當時則是一種不可不扣的行路歷程,古人沒有我們的飛機汽車,只能靠雙腳行走在荒蠻的野外,像《西遊記》當中的師徒一樣,古老的叢林裡,寒鳥悲鳴,空曠的山巒中,猿猴哀啼,好不艱辛!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最後八句表達出魏徵的真情實感:難道對於這些艱險,我不害怕嗎?怕,但是要報答唐王的知遇之恩。同時舉出季布、侯嬴這兩位忠義先賢作為學習榜樣,並總結出自己的觀點:士為知己者死,哪有什麼功名利祿。

全篇詩文充滿了魏徵對前途的擔憂,但更顯示出魏徵為報答唐王的豪邁之氣,也註定了生逢明主之後魏徵的巨大轉變。

在李密降唐又反唐之後,魏徵沒有再跟隨李密,不是因為魏徵反覆無常,而是因為魏徵心中明白首先自己並不能被李密所用,同時又遇到唐高祖李淵這一明主,所以毅然決然選擇“棄暗投明”,“背叛”了自己的原上級領導李密,投入到為大唐盛世建國立業的宏偉事業中,雖然在勸降諸將的過程中,又被竇建德所俘虜,但魏徵始終心懷大唐,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