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青海湖在青海。青海湖這個名字起得好,好在兩點:其一,使人聽就知道它在青海。中國幅員遼闊,要是說起博斯騰湖、喀納斯湖、班公湖、色林錯、納木錯,有不少人不知道這些湖泊究竟在哪裡。其二,說明青海湖對於青海省太重要了,青海省就是以這個湖泊命名的,它是青海省的標誌,是青海省的一塊金字招牌。青海湖的鳥島,每年引來無數天下游客,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這次全國政協赴青海省視察團,彙集了各路專家學者、權威人士,重點考察青海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我是徹底外行,也從未到過青海,跟著去看看風光,一路學點知識。在青海省領導向視察團的第一次彙報會上,一席話聽得我立刻認真起來,“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部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對維繫東、西部生態平衡發揮著巨大作用”。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不僅如此,青海湖環湖地區還被列入了“國際重點保護溼地”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典型地區”。我明白了,如何保護好青海湖,這顆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此事非同小可。專家學者,看問題就是與常人不同。有一位地質學家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且慢,青海湖究竟是不是鹹水湖?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因為鹹水湖或淡水湖的定位,關係到對青海湖保護治理、開發利用的方向。將資料一擺,海水的含鹽量是千分之三十幾,青海湖的含鹽量是千分之十幾。一擺一議,得到共識:青海湖是半鹹水湖。這是我聽到的第一堂常識課,頓時興趣大增。於是一路跟著看跟著聽。我們用了一週時間,圍著青海湖轉了一大圈,一個點一個點地實地考察,看湖區生態惡化情況,看青海省實施的一項項治理工程,看這些治理工程的實際效果。我聽不太懂一個個陌生詞彙,也記不住一串串重要資料,但幾天看下來、聽聞下來,也使我對青海湖的生態問題知道了一點皮毛。比如,青海湖水位在下降,湖泊在萎縮,湖水正在礦化。水位已經下降了13米,水面縮小了700多平方公里。注入青海湖的河流由原來的70多條減少到40多條,入湖水量減少了60%,每年的湖水蒸發量超過了補入量,青海湖已嚴重“虧水”。湖水含鹽量在升高,魚類在減少。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聞名天下的青海湖鳥島,過去是被湖水包圍的,由於水位下降,一側灘塗露出水面,使鳥島與陸地連成了半島。於是帶來嚴重問題,各種野獸上鳥島去偷吃鳥蛋,獵食活鳥。還增加了人類對鳥類的干擾,每年春天鳥群孵卵期內,鳥島上一地鳥巢,大批遊人擁到跟前去觀看鳥們如何孵雛,鳥們除了害羞,還受到種種驚嚇。凡此種種,這些年已使鳥群數量急劇減少。環湖地區由於過度墾殖,過度截流灌溉,過度放牧,過度樵伐,草原在退化,土地在沙化,灌木叢在消失,野生動植物在減少、在滅絕。專家們一致的看法是,青海湖生態問題相當嚴重,“治理的力度遠遠趕不上惡化的速度”。一路聽著看著,我心裡也跟著急起來:“趕快治理啊!”說起治理,問題也不是那麼簡單。權威人士說,許多問題外行人看很簡單,決心也來得快。可是,內行人越看越複雜。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本來就脆弱,惡化的成因一環扣著一環,如果治理不當,效果適得其反。過去不講科學造成的惡果,現在如果再用不講科學的方法去治理,無異於雪上加霜。所以,對於青海湖生態環境的惡化,要著急,但不能急得抓,一定要按科學規律辦事。這又使我長了一層見識,記住了一條鐵的規律:凡事都得講科學。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講科學,就是不能簡單化。我們已經有過許多歷史教訓,搞極左害死人,強迫命令害死人,官僚主義害死人,形式主義害死人,不講科學的簡單化做法,同樣害死人。因此,看問題不能簡單化,辦事情更不能簡單化。比如分析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就不能只看某一點,至少要分析天、地、人三方面的原因。這就不是一點論,而是三點論。上有天,下有地,中間環節是人。古人常說,天時、地利、人和,三點論。三點論無疑比一點論全面,也比兩點論分析問題更細緻。天、地、人,主角是人。人的生存要遵守自然法則,人在自然法則面前,不能隨心所欲。有一條法則叫“適者生存”,“適”什麼?適應天造地設的自然環境、自然條件。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高山大海,荒漠綠洲,日出日落,四季更替,風雲雷電,冰霜雨雪,先是有了這些天造地設的自然環境、自然條件才誕生了人類。人類只有適應自然環境、自然條件,才能生存得下來。夏季天太熱,你就出點汗吧;冬季天太冷,你就多穿幾件衣服吧;天上下雨了,你就打把傘吧;掉進海里了,你就奮力游泳吧;火山噴發了,你就趕快跑吧。一句話,老天爺永遠不會主動遷就你,土地爺也不會主動袒護你。你倘若惹怒了它們,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懲罰你。這不是宿命論,而是尊重自然科學規律:也不是宣傳無所作為的思想,而是叫你不要亂來!科學家看著沿途有些山坡被挖得坑坑窪窪,心痛不已,說在這種高原乾旱山區挖坑栽樹,適得其反,加快破壞生態啊!山坡上稀稀拉拉的荒草看上去半死不活不起眼,但作用很大,千萬不要去動它,靠的就是它們那點根鬚護住這裡的土,不去動他就是講科學。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鄉,專家們提醒說,你們的治沙工程成效顯著,十分喜人,但是湖邊更大的沙山、沙島就別治啦。事實上也治不了,留著這些自然景觀可以發展旅遊業,如果不計成本搞治理,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在大自然面前,承認現實、面對現實,也是一種科學態度。在南岸塔拉灘,沙丘上人工種植的一片片小青楊已長到一米來高,青翠欲滴,煞是喜人。專家們卻直言相告,在沙漠地帶種植青楊不合適。植樹造林可以涵養水分,這要看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地質條件。在沙漠中栽樹,一棵樹就是一臺抽水機,它長到一米來高就能把地表下僅有的那一點水分全部吸收蒸發,這時小樹就開始枯梢了。旁邊一位當地幹部立刻說,是的,有些地方的小青楊已經開始枯梢了。所以說,這裡只適合種植那些趴在地上不起眼的沙漠植物,不適合種樹,這就是講科學。青海省的幹部說,哎呀,你講得太好啦,我們就是請你們來“會診”的。你們多為我們出出好主意,我們今後的治理工程就能搞得更科學,治理效果會更好。

青海湖遊記:保護中國西部高原上的明珠,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的難題

但是,不要以為這樣一來,生態環境治理的什麼問題都能順利解決了,不見得。天、地、人,人的問題最現實,解決起來最複雜。有些難題往桌上一擺,專家學者們聽了也只能“啊”的一聲,有感慨,沒辦法。解決這些難題,專家學者們拿不出辦法來,要靠領導者和決策者拿辦法。最大的難題是什麼?錢。牧民們說,國家退耕還草的補助政策只管兩年,兩年以後我們怎麼辦?湖區的幹部說,實踐證明,環湖地區的草場封育3至5年,植被覆蓋率可增加9%至10%,草高增加4至8釐米,牧草畝產增加23%至30%。因此,圍欄封育、休牧育草,確實是恢復環湖生態環境的有效辦法。但是,大面積體牧、禁牧,勢必使環湖地區牧民的切身利益受影響。牧民們需要一粒定心丸,希望上面給政策。政策的實質還是錢,錢就是定心丸。據他們測算,對休牧育草的草場,每畝補助糧食4。5公斤、現金1元錢,即可維持牧民們的基本生活,就能保證休牧育草措施落到實處。還有禁墾、禁伐、禁漁,哪一項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哪一項不要錢?但青海省經濟欠發達,保護全省生態環境的千斤重擔壓在肩,要辦的事情太多,財力有限,拿不出這麼多錢,怎麼辦?無人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