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可知宮廷御膳“三不沾”還有如此故事!

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一道宮廷御膳,它色澤金黃,蛋嫩沙甜,美味可口,富有營養,尤其宜於老人、幼童食用。它還是清朝乾隆皇帝最喜歡且親自賜名的一道菜。這就是“三不沾”。

你可知宮廷御膳“三不沾”還有如此故事!

三不沾又名桂花蛋,是河南省安陽市的傳統美食之一,相傳起源於清代。是因為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嚐了桂花蛋,讚不絕口,於是賜名“三不沾”。後來,一直到了清末,這道小吃的做法,才由深宮流入民間,被我們熟知。三不沾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成的。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沾盤子、不沾筷子、不沾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沾”的緣由。

關於“三不沾”這道菜的來歷,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福山人王嘉自閩浙總督任上,被康熙帝提拔到戶部任尚書。一天,家人正圍坐在一起吃飯,忽然老管家從外面走了進來,對王嘉說“稟告大人,戶部張侍郎大人在外求見。”王嘉聽了非常高興:“正好我要會會這位管鑄錢、錢庫的顯貴哩。沒想到他倒親自上們來了。”便立即吩咐家人撤下飯菜,開了中門,把張侍郎迎進堂中。張侍郎見過禮坐下,家人奉上一杯清茶。賓主含蓄起來,說的都是一些官場上的客套話。此時已是正午,王嘉問道:“張大人可曾用過午膳?”張侍郎聽了,連忙答道:“卑職一聞大人上任,連忙趕來還未曾吃飯。”王嘉道:“這可要餓壞肚子的,便讓廚下備飯。”張侍郎假意推辭道:“不用了,卑職見過大人,回家用飯便是。”雖然嘴上是這樣說,但心裡確想留下與王嘉進一步的溝通。說話之間僕人端出了酒菜,張侍郎與王嘉邊吃邊聊,過了一會兒王嘉把家中的僕人叫到跟前嘀咕了幾句。一會兒僕人端上一盤金黃圓餅,此時王嘉開口:“張大人請用!”張侍郎一愣,心裡想,這是盤什麼?便用筷子夾起一小塊放進嘴裡,剛一入口,頓覺得香甜無比、爽滑勁道。品嚐後放下筷子,問道:“王大人這是什麼東西,怎麼這麼好吃。”王嘉哈哈大笑道:“這是本部堂家鄉的一種名吃,俗稱“三不粘。”是用蛋黃加白糖、綠豆粉烹製而成。本官一生喜愛,愛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就好像做官一樣,一定要做到:不貪財,不戀色,不好賭。”張尚書明白了王嘉給他吃“三不粘”的用意。事後張尚書便告知其它官員在戶部當差做事一定要做到“三不粘”,就把在王尚書家吃“三不粘”的事由講了一遍。從此,張侍郎和其他官員都非常敬佩王嘉。“三不粘”好極了!不愧為部堂大人。就連家鄉的一道小小的菜餚都能體現出部堂大人做官的清廉。

你可知宮廷御膳“三不沾”還有如此故事!

它的有趣的故事很多,相傳和大才女唐婉還有一番關係呢。唐琬是宋朝著名詩人陸游的表妹。她自幼聰慧,人稱才女,後被陸游娶為妻,夫妻的感情很好。但陸游的母親對這個才貌雙全、賢惠能幹的兒媳婦就是看不上眼,總是想方設法難為她。在陸游母親六十壽辰這天,陸家賓客盈門,擺了九桌席,十分熱鬧。陸母想叫兒媳在客人面前出醜,吃飯間,忽然當著眾人提出:“今天我想吃說蛋也有蛋,說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著面是火燒,用油炸看著焦黃,進口鬆軟瞧著有鹽。嚐嚐怪甜不粘勺子不粘盤。不用咬就能咽的食物。”唐琬心理明白。婆婆是又在為難她。她二話沒說,走進廚房。在面盆裡打了幾個雞蛋,再將雞蛋黃加入澱粉、白糖、清水,用筷子打勺,過細羅。炒鍋添入熟豬油,置中火上燒熱,倒入調好的蛋黃液,迅速攪動。待蛋黃液成糊狀時,一邊往鍋中徐徐加入熟豬油,一邊用勺不停地攪拌,蛋黃糕變得柔軟有勁,色澤黃亮,不粘炒鍋,一會兒功夫就做好了。客人們一看,合乎要求,一嘗,更是口感酥軟,甜鹹適宜,都誇唐琬心靈手巧。

這個菜一不沾盤,二不粘勺,三不粘牙,清爽利口,因此大家給它起名叫“三不粘”,後來成為傳統名食,深受人們喜愛。

你可知宮廷御膳“三不沾”還有如此故事!

關於這道美食的故事,小編就說到這了,大家在閒暇之時可以來做做這道乾隆讚不絕口,唐婉機智做出的這道“三不沾”來品嚐一下。其他更多故事大家都當做茶餘飯後消遣閒談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