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對茶本身反而不如對茶具熱心,大有買櫝還珠之意。茶具的世界裡,除了茶壺、茶杯之外,最普及也最有代表性的茶藝茶道用具,大概就是茶盤了。

因此,現今人們公關送禮,上點檔次的,就常有送高檔茶盤的茶盤是功夫茶專用的,用來盛放茶壺、茶杯,在沖泡倒時,起到一個托盤作用,同時還可接棄水,以免滴得茶桌茶几到處都溼灌流的茶盤在古代茶書中未見記載,這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手邊有1936年商務即書館出的“叢書整合初編”,內有一冊收了明代芽一相的《茶具圖贊》,圖文並茂,記的是茶具十二先生姓名字號,也就是把十二種茶具擬人化,配有插圖。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我是認真研讀過的,裡面沒有茶盤。在北方,茶盤也就這幾年才開始流行。茶盤的質地有很多種類,木頭的有榆木、紅本、黃花梨等,還有石頭的,少不了也有紫砂的,此外金屬的也有,而複合材料的更多,尤其是水容器這部分,基本上不是金屬的就是複合材料的。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不用說,論材質最名貴的是黃花梨的,其次是紅本。市面上的紫砂茶盤不知何故都製作粗劣,價格低廉,偌大一個茶盤,至少可以放一把茶壺四五隻茶杯,可是還不如同質地的單壺賣價。一般而言,木質的茶盤零售價在二百元左右的就很不錯了,貴的可以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幾千元,若是花梨木的,可能比一套組合傢俱還值錢。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如果不是真正在行又有錢的玩家,犯不著當這個冤大頭。典型的茶盤是方形的,如同一個小桌案,框架結構,尺寸基本在五十釐米長、四十釐米寬、十五釐米高這麼個範圍內,四條腿,上面嵌著一個竹算,既是面板,又可用來漏水。茶盤放在桌上,很是雅觀,而且實用。茶盤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從福建、潮汕那邊興起,以樹根製作根雕茶桌取材有樟木、花梨木,體積與一般的茶桌相當,再配以幾隻小樹根截成的発子這種根雕茶桌,不少都留出水槽,實際上是桌、盤一體化了。另外,也有茶上面刻成楚河漢界,儼然與棋盤一體而二用的。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茶杯與茶碗是李生兄弟,同是盛茶水品飲的器皿。在具的演變發展史上應當是古人先發明瞭茶碗,後來才漸漸有了茶杯。兩者雖然形狀有所不同,而功用則殊無二致,因此說茶杯時,也就等於論了茶碗。按傳統茶藝的理論,若在茶具的世界排座次,除了茶壺,就該論茶杯位置靠前了。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有不少人喝茶時本來就喜歡直接用茶杯沖泡,兼之各地茶俗不同,西南西北都以碗代壺,所以,茶杯、茶碗實際上未必就甘居壺後。開個玩笑,鴻銘老先生曾就茶壺與茶杯有過婚姻奇論,言下顯然是把茶壺地位置於茶杯之正宗的品茶,不可用大杯因為茶藝認為杯大則茶香易散加之品茶本就是生活中的一種享受,但求從容,不求其速,這和快餐速食以及可樂系列在上的。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精神上大異其趣。要我說,中國文化特有的閒適、新緩、寧靜、淡泊、正可以在品茶的過程中摸出來,按大樂無聲、大象無形的說法,欣賞真正的佳若,當然就宜用至小的器皿,所以,喝功夫茶都是半個乒乓球大小的微型茶杯在茶文化的天地,約定俗成是天經地義的,喝不同型別的茶,當用不同的杯,實際上沒有什麼正確與錯誤之分。只要你有依據就行。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恰似古代君主聽臣下強諫或故作奇談怪論時用的套話“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在現實的品飲中。一般認為綠茶最好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才能曲盡其妙,烏龍茶則最適合紫砂小杯,八寶茶非三炮臺蓋碗不能泡出地道的原味。無論用什麼形狀的茶杯、茶碗,一個總的原則是質地與款式越講究越好在上班族群體中,茶杯往往是使用頻率極高的器皿。尤其是機關與國營全事業單位坐辦公室的人,幾乎都是在工作時間離不了茶杯的。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這種茶杯不僅在辦公室裡用,還走進了會議室,進一步又上了火車、汽車。這些年甚至形成一個又一個茶杯的時尚潮流,從玻璃絲包罐頭瓶開始,過渡到不鏽鋼杯、炮彈杯,老闆杯、真空杯、保溫杯,而且價格也動輒在一二百元以上,成為公款清費與公關送禮的一個上好物件。

喜歡茶文化的人,往往對茶具表現出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