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是明朝中期第一名將,開創對付蒙古騎兵的絕招!

提起明朝的名將,大家都會想到徐達、常遇春、戚繼光、袁崇煥這些名字,其實,在明朝中後期,還有一位名將也足以跟他們媲美,就是馬芳。

馬芳(1517年-1581年),字德馨,別號蘭溪 ,山西蔚州(今張家口蔚縣)人。明朝嘉靖、隆慶、萬曆時期名將。

馬芳出身農家,八歲時被蒙古韃靼部落擄走,後逃回大同,效力於大同總兵周尚文麾下。他在與韃靼作戰中屢立功勳,漸獲升遷,歷任宣府總兵、都指揮僉事、左都督等職。萬曆七年(1579年),因病解甲歸鄉。萬曆九年(1581年),馬芳去世,年六十四。

在明代鎮守邊陲的名將中,馬芳堪稱一位傳奇式的人物,當時就有“勇不過馬芳”之說,詩人尹耕有“威名萬里馬將軍,白髮丹心天下聞”之詩句。《明史》稱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擒部長數十人,斬馘無算,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一些曲藝、戲曲作品也將他的故事搬上舞臺。

他是明朝中期第一名將,開創對付蒙古騎兵的絕招!

馬芳一生都在與蒙古軍作戰,由於他早年曾在蒙古流浪12年,所以,對蒙古軍的作戰思路非常清楚。

嘉靖四年(1525年),蒙古韃靼可汗巴圖蒙克出動騎兵十萬人,對宣府、大同邊鎮展開了大規模侵擾,明朝邊軍一觸即潰,史載“破城十餘座,擄掠人口數萬”。八歲的馬芳也成受害者,其家鄉村鎮盡成焦土,父母在逃難中被衝散,還是孩童的馬芳更慘遭蒙古騎兵擄掠。從此,開始了一段“堪比仲卿之寒微”的生活。年幼的馬芳流落蒙古草原,淪為一個替人放牧的騎奴,此後十餘年,馬芳過著任人驅使凌辱的奴隸生活。

嘉靖十六年(1537年),馬芳乘跟隨阿勒坦至臨近明朝邊鎮的大同外圍狩獵之機,趁夜盜馬逃出,連夜投奔至大同軍營。抵達大同後,馬芳先被衛兵逮捕,但總算運氣好,此時的大同總兵是周尚文,史載此人“多謀略,精騎射,優將才”,這位愛惜人才的名將見到馬芳後立刻“奇之”,任命他為隊長。不僅如此,周尚文更助馬芳尋到了失散多年的父母,接至大同團圓。感激涕零的馬芳立誓道:“願盡逐韃擄,求一死以報國恩。”

此後馬芳屢立戰功,從隊長開始,每戰奮勇衝殺。因他在蒙古生活多年,熟知蒙古騎兵的作戰特點,所以每戰皆能重創來敵。尤其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他獻計率精騎抄襲蒙古騎兵後路,迫使蒙古大軍北撤,周尚文大讚道:“汝他日必為能將。”

他是明朝中期第一名將,開創對付蒙古騎兵的絕招!

有一次,明朝兵部尚書趙錦言收到了一封馬芳寫的信,信中總結了蒙古騎兵作戰的三個特點:一是這些人天生就擅騎射,這是明朝士兵比不了的;二是這些人沒有啥戰法,來了打完就走,不成體系;三是這些人居無定所,所以進剿進來很難打到主力。

書信轉下去後,明朝軍隊掀起了研究對付蒙古騎兵的戰法熱,但大多以守為主,打造森嚴壁壘以阻止蒙古騎兵的快速進攻。然而,馬芳卻提出了“以騎制騎、以快制快”的作戰思路。

這一戰法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們沒有良馬,更不擅騎射,怎麼和人家打?人家士兵能吃生肉,我們還要埋灶做飯……兵部侍郎更是訓斥他不懂邊務,純粹在瞎想。

他是明朝中期第一名將,開創對付蒙古騎兵的絕招!

別人的質疑,並沒有影響馬芳“以騎制騎、以快制快”的作戰思路,他開始在他統率的部隊中貫徹這一作戰思想,挑選精兵良馬組成精騎分隊,在冬春季節,每每晚上派出精騎分隊深入大草原,目標直奔蒙古軍的糧倉和馬匹圈養地,快速劫掠,劫掠不成就縱火燒草原,摧毀蒙古軍隊的作戰資源。

他是明朝中期第一名將,開創對付蒙古騎兵的絕招!

從此,明朝軍隊都紛紛效仿這一作戰思路,特別是河北、山西一帶的邊防,屢試不爽,這也算是開了現代特種兵作戰的先河。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馬芳的兒子、孫子也都是名將,而且其中一個兒子和四個孫子,都戰死沙場,可謂一門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