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貧血小科普|這些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貧血,你“中招”了嗎

疾病的發生往往與人們的日常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病從口入”更是老祖宗從生活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於食物的獲取早已不單是為了滿足機體所需的熱量,更是源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熱衷於做一個有品位的“美食鑑賞家”或是一個“地道的吃貨”,本是人生一大樂事,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乾飯人”都懂得如何科學飲食、營養搭配。

前些時日,有新聞報道:武漢獨居的胡女士,為了圖省事,經常一次做好幾天的飯菜,每次需要食用時再進行二次加熱,最後由於此種生活習慣身體出現了嚴重不適被鄰居緊急送往醫院,確診為

“重度貧血”。對此,有專家指出:長時間的烹飪,會導致食物中的葉酸和維生素

B12

被高溫破壞,易誘發巨幼細胞性貧血。

長期食用反覆加熱的飯菜,顯然不是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除了不正確的烹飪方式,以下幾種飲食習慣往往也暗藏著貧血發生的

“禍根”。

不良習慣一:拒絕肉製品,推崇素食

受宗教信仰或個人環境的影響,

“素食主義”在飲食文化佔有一席之地。然而現代營養學表明:動物性食品的含鐵量及鐵吸收率高於植物性食品,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B12

也主要來自於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肝、魚、蛋、乳製品等。只吃素食,必然導致鐵和維生素

B12

的缺乏,長期吃素可致缺鐵性貧血或營養性大細胞性貧血。因此,在飲食結構上我們提倡葷素搭配、混合膳食。

貧血小科普|這些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貧血,你“中招”了嗎

素食主義

不良習慣二:不吃主食,把果蔬、酸奶當正餐

“流量為王”的背景下,不少網紅主播透過短影片等方式鼓吹“綠色減肥新方法”,即一日三餐不吃米飯、麵條、魚肉、雞蛋等高熱量食物,僅靠果蔬、酸奶“續命”以達到減脂瘦身的效果。此做法引來大批網民尤其是愛美女性的效仿。實際上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相當危險,不吃肉蛋類食物,人體很容易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

B12

、鈣、鐵、鋅等微量元素,蔬果、酸奶中含有的草酸、植酸、磷酸及大量的膳食纖維,也會影響鐵的吸收,最終造成紅血球的缺乏。

貧血小科普|這些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貧血,你“中招”了嗎

主食

不良習慣三:過量飲酒

我國素來酒文化濃厚,客情往來

“無酒不歡”,少不了“推杯換盞”。過量飲酒會影響葉酸的吸收,也能對紅系造血細胞產生直接破壞;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肝細胞受損、膽汁鬱滯,血中磷脂和膽固醇的比率明顯升高,此時紅細胞脂質成分發生改變,紅細胞膜脆性增強,易在脾內破壞;如果出現酒精性胰腺炎,血管內溶血的風險亦會大幅攀升。小酌怡情,豪飲傷身,各位酒友還是要以身體健康為重。

貧血小科普|這些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貧血,你“中招”了嗎

過量飲酒有害健康

不良習慣四:鍾愛濃茶、咖啡

飲茶的好處在於可以幫助人們提神醒腦,補充葉酸和維生素

B12

等營養物質,但是物極必反,長期飲用濃茶卻有可能阻礙鐵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與鐵相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鞣酸鐵,影響鐵的吸收。特別是飯後飲濃茶,這對於食物中鐵吸收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建議鍾愛飲茶的朋友可考慮飲淡茶,同時儘量避免在進食後兩小時內喝茶。有研究表明,咖啡中含有一種叫石碳酸的化合物,也會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導致貧血發生的原因,除了上述我們熟知的缺少

Fe

、維生素

B12

等造成紅細胞生成過少的因素外,還有一種情況相對難以掌握,那就是——溶血。溶血客觀表現為紅細胞壽命(

RBCS

)的縮短。深圳先亞生物獨家研發、生產的紅細胞壽命測定呼氣試驗儀,無需採血,只用呼一口氣,

15

鐘不到即可定量評估溶血程度,當前已成為不少醫院貧血診療的新幫手。(

RBCS

50

70

天之間,提示有溶血;

RBCS

小於

50

天確診溶血發作且

RBCS

越小,溶血越重)。

以上分享,這些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貧血,你

“中招”了嗎?

撰稿|徐勳奇

編輯|徐勳奇

稽核|曲玲 楊佩儀 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