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白名詩多不勝數,唯獨這首被人嘲笑,被指模擬,“極可笑”

李白來到金陵,登上鳳凰臺,作詩《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鳳凰臺的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

據《太平寰宇記》言,南朝劉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飛翔集於此,狀若孔雀,明彩五色,音聲諧和,眾鳥群集。於是人們在此設定鳳凰臺,起臺于山,號為鳳凰山。

鳳凰本是祥瑞之物,詩人登臨此臺,見鳳去臺空,只自然悵然若失。昔日建築鳳凰臺的南朝已經為歷史的塵土所掩蓋, 繁華喧鬧的吳國宮廷,如今荒涼頹敗,雜草叢生;烜赫一時的東晉名士也早就進了墳墓,成了黃土。朝代興廢,世事更替,無可阻擋,唯有那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極目遠眺,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山嵐水氣,若隱若現,秦淮河橫貫金陵緩緩而流,被白鷺洲一隔分二,最後由城西注入了長江。三山兩水可見,而同樣位於西北面的長安城,卻是雲霧纏繞,渺渺難見,真是令人悵然啊。

李白名詩多不勝數,唯獨這首被人嘲笑,被指模擬,“極可笑”

這首詩虛實相融,古今相通,李白作得其實相當高明,直至今日,當中首聯“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只是——這麼好的一首詩,卻被人嘲笑了! !

原來,在作這首詩的三年前,也就是744年,李白曾登過黃鶴樓。

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黃鶴山的黃鵠磯頭,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年間,歷代屢毀屢修。

其實早在728年時,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即將前往繁華的揚州,李白就曾登上黃鶴樓,為他送別,當時作了一首七言律詩,名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享譽至今。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名詩多不勝數,唯獨這首被人嘲笑,被指模擬,“極可笑”

李白來到江漢平原後,認識了很多朋友,最為傾慕的卻只有孟浩然。現在這位朋友要離開自己,他不免心中留戀,依依不捨,但轉念一想,自己所看重的朋友能夠在春意融融的三月,去到繁花似錦的揚州,沿途風光無限,這有什麼不好呢?更何況,朋友此去,說不定還能有所遇合,這是最令人欣喜之事了。

不過就算想明白了此間關節,李白在黃鶴樓上遠觀孟浩然的行船漸行漸遠,直到消失於碧洗的天際,目及之處,只餘下一水長江奔流不息時,他依然免不了一通悵然。因為相比於可以在更廣闊的天空追逐理想的好友孟浩然,他自己當下卻只能滯留在江夏,不能展翅騰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敘的是詩人的離別之愁,而更多的,也是在抒發詩人自己的悵恨之情。李白的送別詩很多,這一首當屬翹楚。

再回到本文主題。李白在十多年後,也就是744年左右,再次登上了黃鶴樓。黃鶴樓作為極富名氣之建築,為之賦詩歌詠的文人不知凡幾,其中就有汴州人(今河南開封)崔顥。

崔顥才名頗盛,他以樓名為題,作了一首七言律詩《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名詩多不勝數,唯獨這首被人嘲笑,被指模擬,“極可笑”

昔日的黃鶴樓,枕山臨江,軒昂宏偉,輝煌瑰麗,崢嶸縹緲,幾疑“仙宮”,傳說,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費禕登仙也每每乘坐黃鶴於此休憩(見《太平寰宇記》)。

崔顥登上黃鶴樓,立即想起了仙人乘鶴的傳說,進而描繪了樓臺近景。詩人遠眺山水,浮想聯翩。鶴去樓空,而白雲卻千載悠悠。這裡既包含了歲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同時也透露出了黃鶴樓蒼茫的氣象和凌空欲飛高聳挺拔的英姿,而仙人駕鶴的美麗傳說,也給黃鶴樓增添了一抹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遠,嚮往不已。

虛處的傳聞說完,緊接著,詩人就寫了實景。隔江的一派景色盡收眼底,晴朗的天空,江面寬闊,漢陽地區的綠樹分明可數,鸚鵡洲的青草,生長極為茂盛。眼前之景端的是生機勃勃,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以至於日落水中,暮靄襲來。“芳草萋萋”一句引用了《楚辭 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一典故,引出了鄉關何處、歸思難消的意蘊。詩人南下漫遊,離家日久,面對沉沉暮色,煙波浩渺,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思鄉懷歸之情。

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文勢波瀾起伏,藝術上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

744年,李白登上黃鶴樓時,本欲題詩,但在看到了崔顥的這首題詩後,他只好停筆不作,嘆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究竟是後人附會之傳言,還是真有其事,今已無從知曉。但人們往往將李白三年後所作的《登金陵鳳凰臺》與崔顥所題的《黃鶴樓》相提並論。

有人認為李白詩不如崔顥詩自然,不及崔詩超妙,不如崔詩有氣魄,更可笑的是李詩有著濃厚的模擬痕跡。王闓運手批《唐詩選》卷二,寫道:“學《黃鶴樓》,極可笑,又兩擬之,更不知何所取。”他所說的“兩擬之”,指的是,除了《登金陵鳳凰臺》,李白另有一首《鸚鵡洲》,其中前四句如下:

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句。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不得不說,李白這兩首詩作,確實都能看出模擬《黃鶴樓》格調的痕跡來。只是像王闓運這般極端的批評,不免有些過了。賞析詩作之人,更多的還是認為兩人所詩,各有所長。兩詩言語皆從心而發,即景而成,意象偶同,勝境各擅。

各位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各位網友評論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小榛愛讀詩與史

本文參考書籍樂雲、黃鳴主編《唐詩宋詞鑑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