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大臣真的敢在皇宮策馬奔騰嗎

清朝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大臣真的敢在皇宮策馬奔騰嗎

在清宮戲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皇帝賞賜大臣紫禁城騎馬特權。但是,電視劇中的大臣騎馬者寥寥無幾,這項權利到底存在嗎,到底有沒有人敢在皇宮策馬馳騁嗎?小珏的這篇文章,就與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這項特權僅在清廷出現,明朝時沒有這方面的記載。這大概是因為漢族人更重視禮教,滿人則是馬背上的民族,對這方面沒有禁忌。而且,清廷非常善於籠絡人心,除了爵位、俸祿這些實物之外,還有“巴特魯”榮譽頭銜、頂戴花翎等精神獎勵,當然也包括紫禁城騎馬特權。

清朝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大臣真的敢在皇宮策馬奔騰嗎

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歷史過程。順治入關時,能在紫禁城騎馬的,無非是宗室親貴,比如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普通的大臣,無論滿漢,都無緣享受。

到了康熙時期,天下逐漸太平,大臣中也有許多人在朝時間很長,年老體衰的。他們也必須早朝,卻不能像年輕大臣一樣雄赳赳氣昂昂地見駕,必須由人攙扶著從左右長安門步行到午門。這樣跌跌撞撞的場景,確實有礙觀瞻,也讓人心寒。

所以,康熙決定,要給年老的高階官員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當然,在那個時代,能得到這個權利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而且,這些大臣並非能夠自由來往於皇宮,他們騎馬的路線都有明確的規定:大臣或從東華門入紫禁城,可騎馬至景運門外之箭亭下馬;或從西華門而入者,可騎馬至隆宗門外以南之內務府前下馬。

清朝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大臣真的敢在皇宮策馬奔騰嗎

這條路線規劃確定之後,便成為清朝的定製,基本沒有變更過。所以,大臣們是絕對不可以縱馬馳騁,策馬揚鞭的。騎馬雖然被允許,但卻只是代步工具。而且,一般來說,這些大臣歷經宦海沉浮,都知道官場險惡,過於張揚並不是什麼好事。同時,他們也怕衝撞了宮中的貴人甚至聖駕。

比較例外的是和珅,他就因為年少得志,深受乾隆的寵幸,所以曾經騎馬透過紫禁城北的神武門直接進入大內御花園。後來乾隆死後,嘉慶扳倒和珅,這就是其中的一大罪狀。

清朝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大臣真的敢在皇宮策馬奔騰嗎

到了乾隆時期,進一步開放官員在紫禁城騎馬特權,主要是根據品級和年齡。一品官員不論歲數,侍郎級必須年滿六十,每到年終歲末,吏部官員負責開列名單奏進皇帝批准。當然,也有極少數既不到年齡也不到品級的官員,也會得到皇帝的特別批准。這就屬於恩典,而不是成例了。

等到咸豐、同治年間,這項權利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只要是軍機大臣及侍郎且在兩書房任差使的,都可以賞賜紫禁城騎馬,不再拘泥於年歲。當然,此時基本上已經沒有大臣騎馬了。一方面是因為滿族入關之後,尚武之風日漸減弱,連他們自己的武將都不善弓馬。另一方面,在乾隆晚期下達了這樣一份聖旨:

內外文武大臣,特恩賞在紫禁城騎馬,用資代步。但年老足疾之人,上馬亦覺艱難,如大學士嵇璜雖經賞馬,仍恐難於乘馬。嗣後已經賞馬之大臣,因有疾艱於步履者, 仍加恩准令乘坐椅,旁縛短木,用二人舁行入直,以示朕眷念大臣、恩加體恤至意。

清朝皇帝賞賜紫禁城騎馬特權,大臣真的敢在皇宮策馬奔騰嗎

也就是說,乾隆晚年憐憫那些大臣年事太高,連上馬也有困難,便加恩允許他們乘坐二人抬的肩輿或坐馬車入內。這樣一來,騎馬雖然依舊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也是皇帝的恩典,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逐漸被取代。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清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