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青年人物丨黃軒:我佩服“馬得福”滴水穿石的精神

正午陽光出品的扶貧題材電視劇《山海情》,一經播出,豆瓣開分9。1,短短几天時間,分數已經升到了9。4。可以說,在劇集品質上,《山海情》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認可。《山海情》講述的是1990年代福建對口扶貧寧夏的大時代背景下,貧困山區的鄉親們移民戈壁灘,在福建的扶貧幹部和技術專家的幫助下,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故事。

青年人物丨黃軒:我佩服“馬得福”滴水穿石的精神

黃軒本身就是西北人,一口西北口音頗為地道,自身也有種時下青年演員難得的樸實勁兒,把這個心繫家鄉建設,敢於承擔,甘願奉獻的青年基層幹部形象,塑造得很是到位。

扶貧塑造有難度

聊到塑造這個人物的難點,黃軒感嘆,最大的難點在於扶貧工作真的太難了,難,都是難在馬得福這個人物的工作上。“從頭到尾,馬得福沒消停過一天,一個接一個的事兒,有時候還裡外不是人,苦水只能往肚子裡咽。而且他所做的事情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完成的,他永遠在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說實話,換做我自己,可能都沒有他這樣的耐心和韌勁兒,所以我是特別佩服他!”

青年人物丨黃軒:我佩服“馬得福”滴水穿石的精神

而這樣一位好乾部形象,在塑造上頗需要分寸,太“高大全”就顯得像句單薄口號,而不是一個真實的人。黃軒自述,在這個人物上,他對其的拿捏,主要是從人物“柔情”和“樸實”的面相著手,讓這個人物的笨拙、可愛、執著、善良,都能紮在土裡生出根來,讓觀眾相信,讓觀眾覺得親切。

“困難的話,一個就是拍攝環境,劇組專門找了周邊一些很偏僻很荒涼的戈壁灘去拍攝,太陽暴曬、刮沙塵暴,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另一個其實也不算困難,算是個小挑戰吧,就是全程用西北方言去演繹這部劇。我們西北的演員還好一些,像祖峰、熱依扎他們不是西北的,要去學西北方言,其實都下了一番功夫的。”

深有感觸

最大的感觸還是扶貧工作的不容易,扶貧幹部的不容易。每一位扶貧幹部,真的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們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真的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馬得福”,扶貧工作才能順利推進,才能眾志成城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談到收穫“剛開始可能就是單純地想做演員,我可以藉著角色去表達自己,我現在依舊喜歡藉著不同角色去表達自己,我對錶演的熱愛和初心一直都是這樣。現在觀眾對於文藝作品的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作為演員,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對自己的職業保持著一份敬畏之心,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每一部作品,才能不負觀眾的喜愛和期待。所以肩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越來越重了。”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

排版:王志垠

稽核:劉連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