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嘉興,遇見這樣的數字小鎮

在嘉興,遇見這樣的數字小鎮

海寧尖山新區智慧城管系統

在嘉興,遇見這樣的數字小鎮

桐鄉農業經濟開發區數字鄉村雲平臺

在城鎮街道,電動腳踏車違章智慧抓拍系統24小時運轉;

在農房集聚新社群,公共設施刷臉使用,人員三維建模實時管理;

在無人農場,每頭豬都有一張“電子身份證”……

從“美麗城鎮”到“智慧城鎮”,眼下,在嘉興各地,數字化應用隨處可見,為城鎮建設引入多元共治新模式。

海寧尖山:

從人海戰術到數字管理

早高峰,海寧市潮起路與治江路交叉口一片繁忙。在奔騰的車流中,電動腳踏車來來往往,秩序井然。

“尖山新區有5萬多常住人口,大多是企業職工,電動腳踏車的數量就有2。5萬輛。”海寧市尖山新區(黃灣鎮)黨委副書記陳益峰表示,騎車人闖紅燈、逆行、不佩戴安全頭盔等現象曾屢見不鮮。

“過去,非機動車管理一直採用‘人海戰術’,由交警、第三方保安和志願者隊伍等力量聯合開展集中整治行動,費時費力。”陳益峰說,去年5月,隨著一項“黑科技”——電動腳踏車違章智慧抓拍系統上線,頑疾從此有了治理良方。

“可別小看這幾個攝像頭。”陳益峰介紹,這套系統可以24小時全天候運轉,抓拍並識別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未佩戴頭盔、違規載人等行為並一鍵取證,“利用技術手段,我們得以對違章人員進行精準處罰教育,管理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目前,這套智慧系統已在當地三個人流、車流較大的主通道路口試點運行了十個月。

從人海戰術到數字管理,一些令人驚喜的變化在此悄然發生。不到一年時間,電動腳踏車駕駛員佩戴頭盔的比例已經提升到90%以上。今後,這套智慧系統將在轄區內繼續推廣,逐步覆蓋轄域內人員集聚、車流量大的全部區域。

利用“智慧路長”系統,可實時檢視42位路長每天的巡查和隱患治理情況,透過資料統計和分析,成功將問題交辦率提升至98。2%,平均整改響應時間縮減至24小時;在“數字城管”平臺,可實時檢視60多個工地上每輛運輸車的行駛軌跡,有效提升對建築垃圾亂傾倒的監管力度……在這裡,數字賦能的觸角已遍及基層治理的方方面面。

嘉善姚莊:

“桃花源”開啟智慧新模式

無獨有偶,在距離尖山新區(黃灣鎮)70公里之外的嘉善縣姚莊鎮,村民們則在新型社群內同樣感受到了數字賦能帶來的智慧新體驗。

在佔地350畝的桃源新邨社群內,一排排紅瓦白牆的農民公寓莊重典雅,樹蔭鬱郁,小區道路寬敞整潔,蜿蜒到家家戶戶門前。電子閱覽室、智慧圖書館、健身房、健康體驗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各種公共服務設施散落其間。

桃源新邨社群建成十年,集聚了周圍10個行政村的2000多戶農戶,常住人口達2萬人,是嘉善縣最大的城鄉一體新社群。

當鄉村就地城鎮化,社群基層治理面臨不小的挑戰。在十年探索中,桃源新邨為社群管理引入新動能,描繪出現代版的“桃花源”。

依託數字賦能,在這裡,健身房、圖書館、健康體驗館等各項設施,居民可刷臉進入,免費使用;在垃圾投放點,家家戶戶定點刷卡投放垃圾,智慧系統隨機開包抽檢……

社群黨總支副書記餘嬌介紹:“今年我們打算引入動態型人口資料系統,從而實時掌握人口流動資訊,方便管理,進一步推動社群治理能力現代化。”

桐鄉石門:

無人農場正在興起

在嘉興,插上數字翅膀的不只是基層治理模式,還有傳統農業。

桐鄉市石門鎮華騰牧業的智慧化豬舍內,數萬頭豬正享受著恆溫的舒適環境,食用著天然綠色飼料。在這裡,環境感知裝置可實時獲取每一幢豬舍內的二氧化碳、氨氮、溫度、溼度等各類資訊;每頭豬都攜帶智慧耳標系統,能夠對生豬的行為、心跳、體溫等指標進行實時監測。

“養殖廠內,建有豬臉及行為識別系統、豬隻檔案數字管理平臺。” 桐鄉市石門鎮農經中心主任潘建根說,這相當於為每隻生豬建立檔案,將環境資料、豬的品種、不同生長期等要素相結合,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高效的養殖方案,最終提高豬肉品質。

而在不遠處,石門鎮民豐村,無人智慧農場技術創新示範工程也正在火熱建設中。潘建根介紹,今年7月,這裡將建成智慧育苗溫室、聯棟溫室、智慧物流苗床系統,打造長三角數字化育苗工廠。

“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VR、全息投影、人臉識別和移動支付等技術,桐鄉市農業經濟開發區的23。04平方公里已形成數字全景建模。”潘建根說,基於鄉村人居環境智慧監測體系,人口、產業等各項資料都被收納其中,還推出了多個鄉村建設數字化應用,實現農村生活汙水、垃圾分類線上監測。